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

管亥說道:“汝等回營收拾兵馬,不可妄動,以待玄德公。”

管亥讓管統向部下傳達投降的決議,並讓部下都放下武器,他自己一人來到劉備軍中。

劉備見到管亥很高興,知道不用多造殺戮了,畢竟人口對於劉備來說是最重要的資源。

管亥拜見劉備,還沒等說話,衆人就聽到管亥營中傳來喊殺聲。

“大哥,其軍有詐!”

“玄德公,且慢動刀兵,軍中有騷亂,待我回去,可立定。”

“管將軍自去。”

王脩說道:“玄德公,賊衆多有反覆,不如乘其亂時,揮軍掩殺,克竟全功。”

“其勢在我,可稍待片刻。但有變故,再動手不遲。同是大漢子民,不可殺戮過甚。”

劉備的話剛說完沒多久,管亥軍中已經平定了下來,士兵也一個個放下武器來到劉備軍前。

管亥抓着徐和來到劉備面前請罪道:“玄德公,皆是此人在軍中散播謠言,言玄德公欲殺軍士,軍士大譁。我至軍中,安撫衆將士,並將此賊抓來,聽候玄德公處置。”

“是你!”張飛看着徐和,說道,“前番我大哥好心放你一條生路,你不思悔改,今又欲害衆人,急求死乎?”

“玄德公,請再寬恕於我。我願爲一小民,今後必不作亂。”

劉備說道:“得一不可得二,若汝安心歸降,日後爲民爲將,皆由本心。今日欲趁勢作亂,可見汝賊心不死。左右!壓至軍前,宣其罪狀而斬之!”

“是!”

劉備抓着管亥的手,說道:“君不負備,備亦不負君。君可向衆釋疑,今後只需安心爲民,前犯之罪,備一概赦之。”

管亥說道:“青州之內,多有黃巾,不知玄德公,可願赦其罪?”

“爲活命而從賊,其行可閔,其情可原。備一視同仁!”

“謝玄德公,亥願奉玄德公爲主,不知尊意若何?”

“善!甚善!”

管亥和管統起身整理衣冠,再鄭重向劉備施禮道:“主公在上,請受我等一拜。”

劉備受了一禮,扶起兩人,說道:“我欲請二位前往說降各地賊匪,言我不罪之意。不知二位願行否?”

“願效犬馬之勞!”

有管亥和管統兩人幫忙,劉備很順利就接收了包圍圈內的百姓。爲了讓這些人沒有疑慮,劉備就把這些人就近安置在北海城外,並給他們安頓糧食。

都昌解圍,劉備見到了孔融。太史慈見孔融脫離危難,沒有要孔融的謝禮,告辭離開了。

劉備挽留太史慈,說道:“青州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子義有大才,何不留于軍中,備必不虧待。”

“謝玄德公厚意,然鄙人此來非爲名爵,乃爲報孔北海前恩。今若入玄德公帳下,是爲不義;老母在家,無人照料,鄙人若遠離,是爲不孝。鄙人不敢爲此不孝、不義之舉。”

劉備說道:“是備孟浪了,子義自去。他日子義若來,備必掃榻相迎。”

看着劉備可惜的眼神,關羽勸慰道:“大哥,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劉備收拾了一下心情,進城對孔融說道:“使文舉公受驚,備之過也。”

“使君過謙了!使君赴國難,威名傳中原,護民回返,仁義無雙。青州能得使君爲牧,是青州之福也。”

商業互吹了一番,劉備說道:“備欲開文教,有教無類,然手中典籍甚少。恕備冒昧,不知文舉公可願支援一二?”

“此仁義之舉也,我當傾家相助。”

管亥和管統兩人離開後不久,就帶着他們家族另一個在淳于當海盜的管承回來了。劉備拜三人爲降賊校尉,讓三人繼續招降各地的黃巾和盜匪。

在劉備強大騎兵的幫助下,三人很快便將青州的大股賊匪招降。陸續加入劉備治下的人有近百萬人,而劉備讓簡雍粗略的統計青州人口,共計有兩百多萬人口。

劉備有些概況,天災、人禍等果然讓漢末的人口喪失很多,歷史上劉備千辛萬苦謀奪的蜀中,一共也才一百多萬人口,就這還讓曹操和孫權眼紅的不得了。

青州這邊因爲焦和的不作爲,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混亂,同時有些郡縣還沒有太守主官。劉備在徵得孔融同意下,讓王脩擔任樂安郡太守,讓孫邵擔任濟南國相,讓是儀擔任治中從事。又因管亥和劉備說管承是學文的,劉備便讓管承擔任東萊郡太守。

另外劉備爲了防備冀州、兗州有可能的襲擊,讓關羽駐防平原,並主理平原政事。又調簡雍到州治所臨淄縣擔任別駕從事,劉備自己則坐鎮北海,一方面可就近調動物資,一方面和孔融、盧植緊抓教育的事。

劉備一直有些擔憂,因爲他掌權後會頒佈一些壓制現在士人的舉措,有很長一段時間會得不到士人的支持。爲此劉備想到了後世工業化製造人才的舉措——義務教育加科舉。

受教育的人數上去了,說不定就出來一個諸葛亮式的人物。即便沒有那麼驚豔的天賦,三個裨將也能頂個諸葛亮。

劉備在大力整頓青州的時候,士仁護衛者蔡谷和蔡琰來到了河東衛家。卻見衛家掛滿白布,顯然正在辦喪事。

蔡谷遞上名謁沒一會,衛家就出來一些婦孺。爲首的婦女向蔡谷說道:“主事之人未在家中,賤婦代爲掌管家中事務。不知蔡先生此來,所爲何事?”

“賤人,生死壽命皆由天定,豈可憑空污人名聲。”士仁轉身一刀刺死了這個女僕。

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二十六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