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

孫邵打開郡倉門,本想走進去,被門口的糧草撞了一頭。

“難不成,玄德公非是取糧,而是賜糧不成?”

這時有個小吏找到王脩說道:“王主簿,使君臨走時留下數萬戰馬,如今我等人手不夠,無法照看,還請王主簿定奪。”

“隨我去看。”

兩人來到馬廄,發現原本破舊的馬廄中擠滿了戰馬,因爲馬廄比較小,有很大一部分戰馬跑到了馬廄外,郡中的很多官吏正在建新的圍欄。

“王主簿,我等人手不夠,若因我等看護不利,戰馬死去,使君怪罪,我等吃罪不起啊。”

王脩說道:“急切之間可先僱郡中百姓一起看護,使君於郡倉中放有糧草,可用此糧付百姓酬勞,亦可用此糧餵養戰馬。”

孫邵說道:“不告知玄德公,就先取糧,是爲不妥。”

“事急從權,此間戰馬衆多,若馬驚,奔馳鬧事,是百姓之災也。”王脩說道,“長緒你在此安頓戰馬,我自去玄德公處稟報。”

王脩走到半路,碰上了是儀。是儀問道:“叔治,行色匆匆,所爲何事?”

“玄德公將戰馬置於郡中,數量繁多,吏士不能治,恐惹禍患。我欲求見玄德公,告之此事。”

是儀說道:“叔治且慢行,此事玄德公已具交我理。玄德公言:可養則養之,不可養則屠之食肉。玄德公將出兵,叔治可入軍中嚮導。”

“如此好馬,如何便得屠之食肉?待我前往說之。”

王脩來到牙門,就見一斥候向內稟報:“報主公,圍都昌之黃巾,謊稱十萬之衆,實則只有三、四萬人,其可戰之兵不足一軍。”

“本以爲是大戰,不想又是如此。”

“三弟,爲兄此來非爲殺人,黃巾也絕非全然是十惡不赦之徒,或因不得活,或因裹挾所致。三弟若想建功立業,日後時機甚衆。”

關羽喝道:“何人窺探軍情?”

王脩趕忙快走兩步來到中軍帳,說道:“玄德公,脩此來爲大軍嚮導。”

“叔治來的正好,我等即刻起兵。”劉備說道,“雲長、翼德,拔營起寨。”

王脩說道:“玄德公置戰馬於郡中,爲防馬驚擾民,脩自作主張,用郡倉之糧僱百姓看護戰馬。事急從權,未能先報玄德公,請玄德公責罰。”

“叔治此舉甚善,何罰之有?”

有了本地人當嚮導,劉備的行軍就快多了,兩天就趕到了都昌縣。

斥候來報:“報主公,黃巾主將名曰管亥,彼軍無備,未曾向四方派遣斥候。”

劉備看向王脩,王脩說道:“管亥此人原爲東萊管氏之人,黃巾渠帥張饒起事之時,亦加入黃巾,自成一帥。此人常與同族管承屯於淳于一帶,此番來攻北海,必因糧草不濟。玄德公可大張旗鼓,多設疑兵,管亥驚懼,必自退。”

劉備搖了搖頭下令:“諸軍乘夜潛行,包圍敵軍,待明日早食過後,一起進兵。此戰只爲招降,不爲殺敵,諸位謹記。”

“得令!”

看着王脩疑惑的眼神,劉備解釋道:“備即爲青州牧,自當保境安民,讓百姓豐衣足食。此間黃巾,原也是青州百姓,不可或忘。”

“脩亦知此間黃巾良善者甚衆,可如今連年天災,各郡縣糧食欠收。玄德公收降賊衆,若糧草不濟,賊豈不復叛,屆時青州糜爛矣。”

劉備說道:“糧草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叔治勿憂。”王脩不知道劉備哪來的底氣,不過看到劉備這樣自信滿滿,也不再多說什麼了。

夜間劉備的軍隊潛行包圍非常順利,管亥這些人本身營養不良,許多人都有夜盲症,同時管亥也沒想到會有人這麼快來支援孔融,所以沒有派遣斥候。

早食過後,劉備軍不再隱藏行蹤,從四面八方向管亥進攻。管亥手下哪見過這樣的陣仗,在軍中婦孺的影響下,全都騷亂了起來。

爲了躲避劉備軍的兵鋒,黃巾衆漸漸向管亥的中軍後退,劉備這邊也不殺人,只是驅趕黃巾衆向包圍圈內部移動。

不久之後,所以黃巾被擠在一里之內。劉備上前喊道:“請敵將上前答話!”

“我乃管亥,汝是何人,有何話說?”

“我乃朝廷新任青州牧劉備,奉上命掃平青州賊匪。我亦知汝等爲賊非心所願,汝等只需投降,我承諾不害一人之命,亦讓汝等衣食無憂。”

“他就是玄德公。”

“聽說玄德公到了高唐,高唐就沒餓死過一個人。”

“我早就想投奔玄德公,只因路途遙遠,未能成行。”

“玄德公至此,我等無憂矣。”

聽着四周的議論,管亥心中不是滋味,但他也聽說過劉備的名聲,他相信劉備承諾的話一定能兌現,不過他這個黃巾首領能不能活命,管亥就不敢確定了。

管亥思索片刻說道:“望玄德公暫歇刀兵,稍待片刻,容我等商議一番。”

“將軍自去,期間我絕不加害一人。”

“謝玄德公。”

管亥和劉備都知道,管亥和人商議,其實心中已經有了投降的念頭,只是有些顧慮,只要手下大部分人同意投降,管亥就會投降的。

徐和當年被劉備放了之後,沒有容身之所,只能到管亥這邊討口飯吃。徐和知道其他人都能投降,他投降只怕是真沒命了,尤其他在劉備軍中依稀看到了司馬懼的身影。

管統說道:“即便我等可突圍而去,此間老小又當如何?若玄德公因我等頑抗,遷怒此間婦孺,我等有何面目回見父老鄉親。大哥,玄德公既言不害一人,定然不會傷害大哥。”

徐和還要說話,被管亥打斷。管亥說道:“我意已決,投降!”

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