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

“將軍,瑜冒進,致水師爲劉備所察,前計不成,請將軍責罰。”

“公瑾亦爲救江東,何罪之有。”

擱淺的那部分海軍沿江而上來到江都港,歪打正着,把周瑜的伏兵引誘了出來,就連剛走沒多久的呂蒙和甘寧都急行軍回到了丹徒縣。

得知江東有所準備,劉備也慶幸不已。若是海軍進攻時被偷襲,說不定就出大事了。劉備不再着急,安心讓大軍駐兵,重新思考對策。

劉備可以安心屯兵(江都縣就是編輯點),孫權這邊就難受了。再拖幾個月就到了春耕了,不像劉備的全脫產士兵,孫權和江東的士兵本質上都是各家的勞動力。要是耽誤了春耕,當年的糧產一定會大幅降低。

孫權召衆人商議,周瑜說道:“必設謀破劉,遷延日久,恐爲曹操得利。”

周瑜已經得到消息,曹操派曹丕、諸葛亮等人帶兵入川了。要是江東被劉備拖死在丹徒,那江東以後就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了。

魯肅說道:“主公,都督連日挑戰,劉備皆堅守不出,必因子明、興霸回軍之故。可令子明、興霸再舉兵東向,以慢劉備之心。都督再往挑戰,劉軍必出。”

“子敬之言有理。”孫權自己也怕管亥在吳郡搞風搞雨,有呂蒙和甘寧在吳縣城外牽制,吳郡一定萬無一失。

“子明、興霸,令你二人速往吳郡。”

“是!”

呂蒙、甘寧離開後,周瑜再度率軍挑戰,可劉備還是堅守不出。劉備之所以敢安坐江都,除了編輯點外,還因爲曹操同樣沒有大動作。

曹操和江東結盟,親率大軍東進,但曹軍在臨近邊境很長一段路就停了下來,根本沒有威脅劉備後路的意圖。

劉備也明白曹操的想法,曹操正等着劉備和江東打生打死,從中渾水摸魚。

“不想劉備依然堅壁而不與戰,如之奈何?”

魯肅說道:“都督,北人遠來,不習水性,多生病變,或可不戰而勝。”

魯肅的想法,劉備早有防備。劉備知道這年頭,大江上非常容易得血吸蟲病,所以格外注重軍營的衛生,而且還將華佗等一大批醫士調入軍中。所以患病的士兵有一些,但沒有擴散。

一直不見劉備軍中動靜,周瑜便派人來到劉備軍中假裝和談,實則探查虛實。

劉備明白周瑜的想法,特意帶着使者巡視軍營,並將血吸蟲病的原理和防禦辦法說給使者聽,展現己方完全不怕大江疫病的同時又將治病的辦法帶到了江東。

“華元化果不愧天下第一神醫之稱,如此疑難雜症也能明瞭。”得知劉備軍營的情況,周瑜感嘆道。

爲了彰顯華佗的功績,同時也爲了消除百姓心中醫士地位低下的想法。劉備上表劉協,賜封華佗“天下第一神醫”的名號。

“都督,劉軍不可自退,還需另謀他計。”

周瑜和魯肅頭腦風暴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用火攻。只是江夏水戰讓連環戰船的弊端暴露無遺,周瑜不認爲劉備會再將戰船連鎖,而且劉備的水師也是經過多年訓練的。

沒有連鎖戰船,火攻就只能製造混亂,真正殺傷敵軍的辦法還是近身跳幫作戰,所以火攻的時機就很重要。

“公瑾,今日挑戰劉備還是堅守不出。”黃蓋和程普一起來到周瑜身邊彙報。

周瑜看着兩人,突然靈光一閃,問道:“速召義公(韓當)前來。”

“都督相召,所爲何事?”

“瑜欲使義公投劉,義公可願否?”

韓當驚道:“當受破虜將軍(孫堅)知遇之恩,又隨吳侯(孫策)征討四方,討虜將軍(孫權)厚待於當,當無以爲報,怎可背之!”

“義公勿慮,瑜非令將軍真投,乃使詐降之計耳。”

“詐降?”

魯肅說道:“公瑾,韓將軍久仕江東,使韓將軍詐降,恐劉備察覺。如此,豈不害韓將軍乎。”

“便是如此,劉備纔可信義公。”周瑜說道,“管亥佔婁縣,行分田之策。子敬以爲,江東之人慾降劉備否?”

“劉備自失人心,江東百姓同欲也。”

原本劉備大軍壓境,爲保自家安危和利益,江東有許多人向孫權提議投降。可經過婁縣分田之事後,所有的江東士人都不再想着投降劉備,羣情激憤,紛紛向孫權出謀劃策。而且,這些士人還大力支援孫權,要人給人,要糧給糧。

“江東之人往投劉備,劉備必不信也。”周瑜繼續說道,“惟義公與德謀(程普)原爲北方之人,可取信於劉備。”

程普這段時間任副都督,名義上只在周瑜下面,位高權重,他去詐降劉備肯定不相信,所以周瑜選擇了韓當(現在還只是中郎將)。

“如詐降,尚需使他謀。”冒冒然讓韓當去投降,肯定是不行的。爲了取信劉備,肯定要再施計。

周瑜說道:“此計欲成,需向討虜將軍借一物。”

“何物?”

回到曲阿的孫權找到了陳珪,說道:“漢瑜,劉備大軍南下,非圖江東,乃欲求陳氏耳。陳氏南下相投,孤並未推脫,且不曾虧待陳氏。今欲勝劉備,需借陳氏一物,還望漢瑜切莫吝惜。”

“不知將軍所需何物,但爲陳氏所有,珪必雙手獻上。”

“欲勝劉備,需敗其水師;欲敗水師,需用火攻;欲使火攻,需遣將詐降。”孫權沉聲道,“欲取信劉備,便需漢瑜之頭。”

“將軍!?”

“如勝劉備,陳氏當爲首功。”孫權說道,“如孤取廣陵之地,陳氏仍爲廣陵太守;如孤得徐州,則孤上表陳氏爲徐州牧。”

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