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

“報主公,曹操遣其子曹丕領軍寇犯巴東,現已佔魚復。”

“中原劉備、曹操、孫權三家大戰,曹操安有大軍攻蜀?”

“巴東太守無備,爲曹軍所襲,不知其軍幾何,只知曹軍逆江而上,戰船舉目皆是。”

“這可如何是好?”

劉璋還在慌張,又有斥候來報:“報主公,夏侯惇起漢中之兵南下,楊太守求援(葭萌關太守楊懷)。”

“主公,巴蜀道險,曹軍不知地形,糧草不濟,不日必退。”張任說道,“末將請令前往征討,必擒曹丕、夏侯惇獻與主公。”

“父親,兒亦願領軍前往拒敵!”

“好,便由循兒爲主帥,督諸將,領三萬精兵往敵曹丕。”爲了照顧兒子,劉璋將劉璝、泠苞、張任、鄧賢等蜀中主要將領全部派給了劉循。

從事王累說道:“曹將夏侯惇勇猛,恐楊太守不敵,主公還需另遣將士支援葭萌關。”

劉璋認爲葭萌關險惡,上一次曹操親攻都沒有攻下來,現在也沒必要特別派兵支援。於是劉璋下令駐守巴西郡(治所閬中)的扶禁、向存兩人,率郡縣兵前往葭萌關支援。

朐忍縣

“果如先生所言,城中並無防備。”

諸葛亮笑眯眯不說話,其實心中對這兩次的進攻很不滿。他沒想到佔着偷襲的先機,還會有上千人死傷。諸葛亮心中暗下決定,今後要儘量少打攻城戰。

曹丕問道:“孔明先生,巴蜀門戶已開,如今我等當往攻何處?”

“夏侯將軍起漢中之兵南下,我等可先佔巴郡,而後北向,取巴西之地,以迎漢中之軍。”

當年曹操攻下荊州,劉表軍中有一支偏師駐紮在巫縣防備劉璋,劉琮投降後,這些士兵也順勢投降了曹操。

這次曹丕出兵,最開始,在諸葛亮的要求下,偃旗息鼓,讓魚復縣的蜀軍以爲他們是來換防的士兵。

而後,乘蜀軍不備,曹軍大張旗鼓,突襲包圍了魚復縣。城中太守以爲曹操大軍壓境,曹軍攻城數日,便開城向曹丕投降了。

曹軍佔領魚復縣後,馬不停蹄又向朐忍縣進攻,朐忍縣令同樣向曹丕投降。佔領魚復縣和朐忍縣,曹軍打開了進入盆地的門戶。

有了前面的榜樣,曹丕一路都是虛張聲勢,曹軍逆江而上,沿途的臨江縣、平都縣、枳縣全部向曹丕投降,一路順風來到江州縣(巴郡治所)城下。

這一次,巴郡城中的趙笮和嚴顏(巴郡太守趙笮、巴郡都尉嚴顏,嚴顏爲巴郡本地人,漢朝規矩本地人不能爲郡縣長官)沒有被曹軍的陣勢嚇住,江州縣城門緊閉,擋住了曹軍的去路。

“大哥,沿途縣關皆降,惟有此城不識時務,待小弟率軍攻城。”

聽聞曹操答應曹丕率軍攻蜀,立志成爲大將的曹彰也向曹操請求,曹操見曹彰同樣志氣滿滿,便答應曹彰同去(也給了五百虎賁衛)。

曹丕向諸葛亮問道:“孔明先生,可否攻城?”

“若亮所料不差,江州不降必有所仗。”諸葛亮說道,“大軍出征已有時日,劉璋必已知曉。其必派兵東來。若大軍攻城,彼援軍突至,裡應外合,大軍危矣。”

“先生有何妙計?”

“可安屯於此,待其援兵至,以逸待勞,破之可也。”

“善!”

隨後的一段時間,曹軍完全沒有進攻江州縣的意圖,每天都在諸葛亮的督導下操練他構思的八陣(天覆、地載、風揚、雲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其餘時間諸葛亮便和工匠鼓搗東,鼓搗西。

當然,八陣名字很牛,本質卻是從孫臏的九軍八陣演變而來。俯視諸葛亮的八陣,便是將一個正方形內部劃一個“井”字,除了最中間的中軍,四周每一塊就有一軍士兵,共計八軍。

八軍的每一軍都有數種士兵配合,盾兵爲前排,弩兵其後,另外在盾兵和弩兵之間有戰車。作戰時,戰車停駐當拒馬,盾兵保護戰車和弩兵。在盾兵和弩兵之間,還配有長矛兵,用於刺殺突入陣中的騎兵。

諸葛亮的八陣與原本八陣有兩個區別,其一,是八軍各部不再是一個整體,抵禦一個方面的敵軍,而是每一軍都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四方陣,不但能抵禦陣外的敵軍,還能進攻陣內的敵軍。

第二種區別,就是諸葛亮在陣後增加了二十四個騎兵小隊。這些騎兵小隊就是充當救火員的身份,哪裡危機便去哪裡。諸葛亮的八陣不是往常的五人爲一伍,而是八人爲一伍,八伍爲一隊。

諸葛亮改良的八陣,就是爲了應對劉備騎兵的軍陣。只要騎兵突入軍陣,便會受到左右兩側或者前後兩方的進攻。而且哪怕是有一軍混亂了,也不會對整體的軍陣有過大的影響。

(可惜的是,劉備軍已經很久沒有讓重騎兵發揮的時候了,諸葛亮還不知道劉備軍中的重騎兵衝陣已經不算衝陣了,而是應該叫撞陣。劉備軍重騎兵只打擊正面敵軍,絕不進入敵陣。)

曹軍軍中將領對諸葛亮的意見很大,不過曹丕卻是全力支持諸葛亮。

“報公子,蜀軍援兵已至江州城外,屯於北門十里處,其軍不下三萬。”

“孔明先生,該以何計破敵?”

諸葛亮一字一頓道:“正面破之!”

黃忠說道:“軍師,我等兵少而敵軍衆。正面迎敵,恐於戰不利。”

“數月操練,大軍已不似往常。”諸葛亮說道,“我等遠來,若不一展軍勢,必不可久戰。”

帳中衆人都不相信諸葛亮,以爲這是諸葛亮無計可施,讓他們去送死。

看着閉眼搖扇的諸葛亮,曹丕決定再相信諸葛亮一次。他說道:“遣使敵營,明日決戰!”

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六章 黃巾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