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

“公子,事不可爲,速退!”

見原本的前軍潰敗,開始衝擊本陣,張任不得不拉着不甘失敗,還要和曹軍拼命的劉循向墊江縣撤退。

主戰場勝利,諸葛亮讓八陣前三軍追擊,又下令騎兵隊乘機攻佔江州縣。在追擊的號角聲中,八陣前三軍很快變成鋒矢陣,向前方殺去。

江州縣城中的趙笮和嚴顏都沒有想到兵力佔優的劉循會兵敗,嚴顏將江州縣城中的士兵全部帶出城外,進攻曹軍大營。

面對曹軍騎兵隊的突襲,趙笮完全沒有應急預案,在趙笮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騎兵隊便攻下了江州縣。

主戰場兵敗,後方江州縣被攻破,一直沒有攻下曹軍大營的嚴顏只得率軍向南方突圍。

但嚴顏率軍的士兵都是江州人,有許多人不願意遠離江州,不遠處曹軍的勸降給了這些人希望,他們紛紛向曹軍投降。最終,隨嚴顏逃離的蜀軍只有千餘人。

攻下江州縣,奪取城中的物資,解決了曹軍的燃眉之急——糧草將盡。

“哈哈!”曹丕笑道,“孔明先生真乃奇才!”

曹丕不吝讚揚,各種溢美之詞不絕於耳,黃忠等曹軍衆將也對諸葛亮心悅誠服。

“孔明先生,江州既得,我軍當西攻還是北上?”

奪取江州縣,巴郡大部便被曹軍掌控,他們可以向西直接進攻綿竹縣,還能北上進攻巴西郡,和夏侯惇一起夾擊葭萌關。

諸葛亮說到:“方下巴郡,民心不安,大軍不宜輕進。當北取巴西,迎漢中之兵,全據巴州,後圖蜀中。”

“便依先生之計。”曹丕又問道,“大軍是否要在江州修整數日?”

“江州之北便是墊江,此地爲涪水、閬水、潛水交界。必乘蜀軍方敗,軍心不安奪之。若遷延日久,恐彼據水而守。”

“先生之言有理。”曹丕說道,“我親往攻取。”

“巴郡方下,民心不安,尚需公子坐鎮。”諸葛亮說道,“便由亮率軍北上,亮留季常助公子。”

“善!”

諸葛亮沒有將曹丕的印綬還給曹丕,他拿着印綬和這次北上的軍令正式接手了軍隊的指揮權。

江州縣到墊江縣二百多裡的路程,諸葛亮指揮曹軍日夜不休趕路,在劉循率領的敗軍還沒有到達墊江縣時追了上來。

趕了一天的路,駐紮在河對岸的蜀軍,準備在天亮渡河進入墊江縣。

半夜,毫無防備的蜀軍受到了曹軍的偷襲,剛剛從兵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的蜀軍,再度被恐慌籠罩。

完全不管劉循、張任等人的約束,蜀軍再度潰敗。沒有守住大營的希望,張任等將護衛着劉循向北方逃跑。

諸葛亮率軍追了一陣,便不再管敗軍,順勢向墊江縣進攻。墊江縣令見劉循兵敗,也沒有頑抗,開城向諸葛亮投降了。

進城安撫人心,曹軍剛剛安頓下來,諸葛亮便收到斥候回報:“報軍師,城外有蜀軍攻城!”

以爲又有援兵到來的諸葛亮趕忙奔向城頭,到了地方纔發現是虛驚一場。原來是逃離江州縣的嚴顏繞路北上,來到了墊江縣城外扣門,他還沒注意到墊江縣已經換了主人。

亂箭射走了嚴顏,諸葛亮讓趕來支援的大軍回營休息。

修整數日,諸葛亮繼續率軍北上,向安漢縣、充國縣發起進攻。得知諸葛亮的進攻路線,北面的張任明白了諸葛亮的想法。

張任說道:“諸葛亮必想取巴西之地,與漢中之兵相連,我等可屯兵閬中,斷其去路。”

“如此,安漢、充國拱手讓與諸葛亮不成!”

“安漢、充國皆是小城,且巴西之糧皆在閬中。大軍若屯安漢,難守矣。”張任向氣急敗壞的劉循解釋道,“曹軍遠來,雖取巴郡之地,可巴郡之糧未能令其久戰。待曹軍糧盡必退,屆時我等以逸待勞,從後掩殺,可重奪巴郡。”

正面被諸葛亮率領的曹軍擊敗,劉循對蜀軍的戰力有了直觀的瞭解。他知道張任說的是老成持重之言,沉默片刻便答應了張任的戰略。

在劉循的默許下,安漢縣、充國縣都開城向諸葛亮投降,諸葛亮兵不血刃來到閬中縣城下。

巡視了閬中縣一番,諸葛亮放棄了攻城的打算。

諸葛亮升帳議事,讓衆將說出自己的想法,他一邊聽着衆人的計策,一邊看着地圖思索。

黃忠說道:“軍師,既閬中有大軍駐守,何不回軍墊江,沿涪水而下,往攻涪城。”

聽完黃忠的建議,諸葛亮沒有說話,顯然不認可黃忠的計謀。

曹軍沒有巴蜀地圖,閬中縣到梓潼關的道路不熟悉,只能回軍墊江縣,再沿涪水而下。那麼長時間,劉循早就可以回師梓潼關,到時候還是和現在一樣。

“蜀軍連敗數陣,已成喪家之犬,便有堅城又有何懼!”曹彰說道,“孔明先生,彰願爲前部攻城!”

曹彰說完,這次都不用諸葛亮表態,衆將便開始勸說曹彰。

馬謖說道:“軍師,閬中之北便是葭萌關,漢中大軍正在攻城。若軍師率軍北上,劉循必引兵來救。我軍可屯於險要,乘劉循兵出,伏之,則閬中可得。”

“蜀軍熟悉地形,大軍埋伏,必爲蜀軍所探得,此計不可行也。”看着馬謖有些失望的表情,諸葛亮笑道,“但幼常之計亦未嘗不可取。”

迎着馬謖期待的目光,諸葛亮說道:“蜀軍戰力不足,欲死守閬中,強攻徒增死傷,不可取也。必先誘敵而出,方可成事。”

黃忠問道:“軍師,大軍北上,若閬中之兵不與我戰,斷我後路,該當如何?”

“若閬中之兵不與我戰,我便乘勢攻打葭萌關,與漢中之兵相結,亦不憂糧草不濟。”

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六章 黃巾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七十章 昌豨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