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

“只率軍萬餘,不過數月便取巴州之地,孔明先生之才比之郭祭酒,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夏侯惇讚歎道。

擊敗劉循,曹軍佔領閬中縣,巴郡、巴西郡、巴東郡餘下的縣城相繼投降。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曹丕很快安定了巴州。

沒有了後顧之憂,諸葛亮再度率兵來到葭萌關下。老家被佔,兵無戰心,又受到兩面夾擊,哪怕張任激勵,帶頭奮戰,最終還是於事無補,葭萌關的蜀軍開城向諸葛亮投降。

被擋在葭萌關外幾個月的夏侯惇終於進入了蜀地,得知諸葛亮的功績讓夏侯惇大爲感嘆。

“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

嚴顏還是一樣的硬氣,但這次他選錯了目標。曹軍不是歷史上根基薄弱的劉備,夏侯惇成全了嚴顏斷頭將軍的期盼。諸葛亮在一旁冷眼旁觀,一言不發。

蜀郡

“前次循兒兵敗江州,而今葭萌關亦破,巴州之地落入敵手,如之奈何?”劉璋掃視着沉默的羣臣,喝道,“眼見益州基業便要喪於他人之手,汝等尚無一策退敵乎!”

“曹軍僥倖得勢,主公不必憂慮。”張鬆說道,“鬆有一計,可使其不戰自退。”

“子喬有何妙計,快快講來!”

“冀州玄德公爲當今皇叔,且與主公同宗。劉皇叔奉天子以討不臣,現正與曹賊戰於東方,若有劉皇叔相助,曹軍必退。”

劉璋遲疑道:“玄德公遠在廣陵,恐遠水不救近火也。”

“主公,便因劉皇叔大軍皆在徐州,曹賊亦不得不集大軍於東方。自劉皇叔起兵以來,南征北戰未曾一敗。只因陳氏反叛之故,使劉皇叔意在江東,故而曹賊尚有餘力遣偏師奪益州。”張鬆說道,“鬆願隻身前往徐州,面見劉皇叔。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劉皇叔棄江東而舉兵西進。劉皇叔大軍西進,曹賊便不再有餘力,巴州曹軍自退。”

“聞子喬之言,如淋甘露。”劉璋問道,“子喬往徐州需何物?”

“無需他物,一快舟一小童足矣。”

劉璋喜出望外:“既如此,便請子喬速行。”

“是!”張鬆說道,“鬆必不負主公之望。”

黃權說道:“主公,子喬之計雖可,然需時日。曹軍既下巴州,不日便要攻蜀中,尚要另謀阻敵之策。”

“公衡有何妙計?”

“昔曹操因漢中之故逼反關中,關中諸將雖敗,然馬超、韓遂尚存。主公何不遣使與馬超修好,使其舉羌兵攻關中。曹操令夏侯惇總督關中、漢中,關中遇險,其必率兵返。”

“公衡果有良謀。”劉璋又問道,“不知何人可爲使?”

“王(累)從事可也。”

“累願往羌中一行。”

“善!”

回到家中收拾停當的張鬆,想到這次的任務,又想起朋友法正,便邀法正會面。

“子喬相邀,不知所爲何事?”

“今有良機,孝直有意否?”

“是何良機?”

“孝直有大才,而劉益州驥服鹽車,非明主也。”張鬆說道,“今劉益州遣我爲使,往見劉皇叔,欲引其爲外援。孝直何不與我一同前往,可展胸中所學。”

“人言劉玄德輕賢慢士,恐亦非明主。”

“當今天下大勢,非劉既曹,我料其勢在劉。”張鬆說道,“況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如不親見怎可妄下定論。孝直以爲然否?”

“子喬所言極是,正這便收拾行裝。”

江都港

“報主公,斥候擒獲江東哨探,其言己爲他人傳信,非刺探軍情。現人已帶到,請主公定奪。”

“帶上來。”

這位被抓住的信使一點都不害怕,見到劉備也不施禮。

“汝怎可如此無禮!”信使一副蔑視的表情讓張飛受不了了。

“三弟,少安毋躁。”劉備問道,“帳下何人?”

“下邳(淮陰縣)步子山!”

“可是東曹掾步騭,步子山?”

“正是!”

“子山不在孫權帳中爲其出謀劃策,來徐州作甚?”

“乃爲救岸上兵將而來。”

“哦?”劉備說道,“願聞其詳。”

“皇叔舉大軍南下,爲大江所隔,雖有偏師據婁城,然後繼無力。”步騭說道,“皇叔部下皆爲北人,勞師遠征,部下必多生疾病,因而水師數敗周瑜之手。若遷延日久,豈不危矣。”

“先生所言甚是。”劉備啊呀一聲,將步騭扶到座位上,“先生何以教我?”

“孫會稽不聽人言,強納陳氏之人,以致軍心不安,此取禍之道也。”步騭說道,“韓當者,江東三世之臣也,有信一封呈與皇叔。”

劉備拿過韓當的信看了起來,信中說仰慕自己,而且他本來便是遼西郡人,聽聞劉備取得遼西郡,願意向劉備投降。

“哼!”劉備說道,“韓當久仕江東,怎會無故降我,此必爲詐降。”

“哈哈!”步騭發動了說客的大笑技能,“人言劉玄德哨探無孔不入,今日一見何其虛也。”

“我軍中斥候皆爲萬里挑一,何虛之有?”劉備假裝惱怒道。

“既有哨探,當知孫會稽前番遣陳珪入水軍之事。”見劉備點頭,步騭繼續說道,“陳氏南下,江東子弟多受其累,軍中將校皆怨之。陳珪無自知之明,尚且沽名釣譽,與義公(韓當)結仇。義公告之孫會稽,孫會稽不辨是非,各責軍仗,何其不明也!”

陳珪受命來到周瑜水軍之中,沒過多久,便和軍中的衆將有了隙,尤其是韓當。據說是因爲孫權將原本是韓當的土地、家僕賞賜給了陳氏,韓當向陳珪討要,反倒被陳珪辱罵了一番。

這個消息在周瑜水軍之中鬧得沸沸揚揚,劉備自然從斥候口中得知了,而劉備自然也是不相信的。

步騭的到來,更加印證了劉備的猜想。不過劉備正愁沒有什麼可以吸引周瑜的注意力,給管承的海軍創造條件。步騭在那裡滔滔不絕,劉備也配合他的演出。

“口說無憑,韓當畢竟爲江東老臣,汝叫我如何便可相信。”

步騭認爲劉備已經上鉤,笑道:“皇叔勿慮,義公願獻陳珪首級,以明其心。並於周瑜寨中放火,使江東之兵驚懼。屆時皇叔舉兵南下,江東可定矣。”

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一章 高唐令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七十章 昌豨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