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

“確爲良物。”劉備說道,“升其爲中郎將。”

沒想到劉備自己還沒想到行軍糧,到是土著先發明出來了。

“看來教育有成果了。”劉備心想。

江乘水寨

“子山一路辛苦,劉備之意若何?”步騭一回來,周瑜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大都督放心,劉備中計矣。”步騭開始給周瑜敘說經過,周瑜聽後大聲叫好。

周瑜說道:“五日後便是立春,立春過後多南風,令各軍整備,待南風起,便是決戰之時!”

“是!”

魯肅說道:“大都督,雖有妙計破劉備水師,然劉備岸上之兵甚衆,尚需他謀。”

“可讓將軍(孫權)屯丹徒,但見北岸火起,便渡江攻江陵,斷劉軍後路。”周瑜說道,“廣陵若下,劉備必引兵回下邳,屆時將軍伏於側,我率軍擊其後,劉備也擒矣。”

“大都督是否輕敵?”魯肅說道,“昔廣陵水師在中郎將張護率領下無一人投降,若劉備軍皆似這般,徐州難攻矣。不若敗其水師,而後固守江東,以策萬全。”

“子敬過於謹慎,劉軍雖悍勇,亦平常人也。水火無情,安得不懼?”周瑜說道,“劉備親屯於江都,如遇險必自退。劉備既退,劉軍兵無戰心,破之不難也。”

回到曲阿沒幾個月的孫權,收到周瑜軍情後,爲了激勵人心,再度來到丹徒縣。孫權抽調了三萬精兵,準備第一時間殺過江去,不給曹操竊取勝利果實的機會。

曹操大軍一直屯於豫州不見動靜,孫權自然明白曹操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

豐縣(小沛西面五十公里左右,屬於小沛)

劉備當年佔據小沛後一直沒有退回,但也只有小沛一座城池。關羽成爲豫州牧後,小沛成爲可編輯城市。這一次大戰,小沛替代彭城縣成爲進攻兗、豫兩州的橋頭堡。關羽率軍駐紮在小沛,還有一小部分士兵駐紮在彭城縣。

得知關羽在小沛,曹操將大軍安置在豐縣、杼秋縣(在豐縣和相縣之間,汳水北岸)、相縣(沛國治所)三個地方,防備關羽西進。曹操本部在下邑縣(樑國治所,杼秋縣西面,汳水南岸),但曹操經常巡視東面的三個縣。

“子孝,關羽可有動靜?”

“並無動靜,只是小沛已封,城中狀況哨探已不得而知。”

“公達,我大軍壓境,劉備既不回返,坐鎮徐州,其軍又無動靜,是欺我乎!”曹操感覺自尊受到了侮辱,對荀攸說道。

“主公,少安毋躁。”荀攸說道,“荊州、豫州皆有準備,只待劉孫相交,我等坐收其利。”

曹操雖然被徐庶說服,放棄了和劉備齊攻江東的打算,但曹操也不會和江東結死盟,完全同心同欲。

曹操出兵時就打定主意,坐山觀虎鬥,劉備勝就一邊騷擾劉備一邊攻江東,江東勝就全力攻劉備。

爲了安江東的心,曹操撤走了文聘屯在(北)江夏的大軍。一直到周瑜率江東水師離開夏口,曹操才讓文聘偷偷摸摸重新回到江夏,還讓曹洪率軍屯於漢水西岸。

“報主公,孫權遣人致信!”

曹操看完信說道:“孫權欲於立春後與劉備決戰,其望我先攻徐州,擾亂劉備軍心。諸君以爲如何?”

“必因我軍不動,孫權已起疑心。”荀攸說道,“可佯攻小沛,使其安心與劉備決戰。”

“善!”

小沛

“報將軍,曹軍大將曹仁出豐城,往小沛而來。”

“父親,兒願爲先鋒,破曹仁,以狀聲威。”

“平兒莫急,汝大伯令我等謹守小沛,如無戰機不可妄動。待探明敵情,再起兵不遲。”

曹仁只是佯攻,來到小沛城外後也不急着攻城,況且曹仁帶的兵也不多。

“小沛城牆怎會如此?”面對小沛的新造型,曹仁完全是懵逼狀態。

有了水泥這種可塑性那麼強的建築材料,劉備治下邊境城池陸續開始修建新型城牆。

新城牆在原有城牆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層“冂”型的帽子,“冂”型上面還有“人”字型的頂部,城牆內部有許多承重柱。曹仁看到的小沛城牆,彷彿就是有着許多窗戶的房屋牆壁一樣。

有了上部建築,不但能無視投石車拋射的石頭,連弓箭都很難射到守軍身上。

“不想關羽是如此譁衆取寵之輩,小沛城牆如此怪異,怎能抵禦我軍。”李通說道,“曹將軍,末將願率本部攻城!”

“文達願往,便由文達先攻,本將爲你助陣。”曹仁知道劉備軍騎兵犀利,爲了保護攻城部隊特意在本陣準備了許多強弩和拒馬。

“殺啊!”

“哐當!”曹軍攻城,關羽不想出城作戰,同時也相信城牆的防禦力,下令放下了斷門石。

斷門石,說是石,其實全部都由鋼板製成。不同於盔甲,斷門石不需要考慮鋼鐵的材質,找個大模具,將百鍊鋼熔化(編輯出來的鎧甲拆出來),倒入模具冷卻就行。

爲了使斷門石可是實用,劉備讓工匠把城門門洞從一個改成了三個,減小了門洞的寬度和高度,使得每個斷門石整體的重量降低,就這樣一個斷門石也在十噸左右。

爲了防止斷門石被推倒或者被拉出,城門門洞兩邊還加了卡槽(水泥製成的)。斷門石的上部綁有繩索和絞盤,用於放下和升起。

斷門石的作用,便是應對新式城牆的最後一個短處——衝車。

在李通的率領下,曹軍沒有大舉進攻,而是在一塊地方前進。結果和李通想象的一樣,因爲只能從射擊孔射箭,雖然有兩層射擊孔,但由於視線受制,劉備軍的打擊不多。

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