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

“鳴金!”

“大哥,小弟即將先登,何故鳴金?”管統有些不滿管亥撤兵的命令。

“將士皆已疲憊,待修整片刻,明日攻城不遲。”

婁縣畢竟是個小城,雖然有城中百姓的支持,可劉備軍人多,圍城半天,婁縣已經搖搖欲墜了。只是管亥見軍中將士勞累加劇,繼續攻城便會成倍加重死傷,便鳴金收兵了。

管亥在這裡不急不慢的進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備聽聞外海行軍困難,而且劉備知道,外海離最近的編輯點吳縣有很長一段路,便在管亥出發前,將管亥原本主攻的身份變成了誘敵。

“縣令,今日一戰,兵士死傷慘重,若無良策,明日婁城必破。”

婁縣令咬牙說道:“今日三更,我親自帶兵,夜襲敵營。若不勝,汝等可向劉軍投降。”

“報將軍,婁城有軍外出,正向我軍大營而來。”

“傳令將士迎敵。”

“是!”

婁縣令知道敵我兵力懸殊,他本來便沒想着殺敵,只想衝入管亥軍營放火,可江東軍只是當年在江陵郡和劉備軍交戰過,江東軍的人根本不知道劉備軍斥候的強悍。

婁縣的偷襲很失敗,被帶出來的千餘士兵沒有一個能夠回去,不是被殺就是被俘虜。

第二天一早,婁縣縣尉便開城向管亥投降了,管亥也沒有像婁縣人想象的那樣屠城,反而帶頭抑制城中糧價,安撫民心。

“大哥,婁城既下,明日小弟便率先鋒往攻吳城。”

“不可!”管亥說道,“賢弟是否忘卻主公之令,我等在此非爲攻城略地,乃爲誘江東大軍至此。”

“本該你我兄弟二人立功,不成想外海之風如此狂烈。”

“小弟莫急,待主公大軍過江,爲兄便向主公請令,往攻南方。”

管亥攻下婁縣,沒有急着西攻,而是帶着城中的佃農開始分田。分田時管亥的海軍不動手,而是讓佃農自己搶自己的土地(定額的)。

聽聞劉備治下不需要交稅,甚至連徭役都沒有,佃農們紛紛高呼上當,而後愉快的加入分田的行列。

隨着分田的進行,婁縣的士人、豪強就更怨恨劉備軍了,他們想方設法將婁縣的情況向曲阿方面彙報。管亥爲了更快的吸引江東的注意力,也讓斥候們放水,讓這些信件西去。

“將軍,劉備軍下婁城,倒行逆施,吳郡百姓苦不堪言。將軍當速派軍士前往,逐劉備之軍。”顧雍找到孫權,向他哭訴管亥的暴行。

“元嘆放心,孤已派子明、興霸領軍前往,不日便可奏凱。”

顧雍走後,孫權來到內堂,周瑜和魯肅一直等在這裡。

“果如公瑾所言,元嘆此來乃爲援救吳郡之事。”

周瑜說道:“將軍,曹操大軍出動,劉備尚安坐廣陵,可知其必有後計。管亥取婁城,不安撫人心,反行暴舉,定爲誘我軍前往。”

“難不成,劉備水師不只三萬之數?”經過婁縣攻防戰,江東已經知道,劉備有三萬海軍到了吳郡。

魯肅說道:“劉備水師必有後軍,若主公大軍遠離,其乘虛而入,江東危矣。”

“有何策對之?”

“可行誘敵深入之計。”周瑜說道,“瑜之水師已屯歷陽,劉備並無防備。將軍可令數將大張旗鼓向東而去,使劉備以爲我軍無備。其必令水師餘部渡江,瑜便乘機襲之,劉軍必敗。

將軍再令東去之軍北屯大江入海口,斷管亥糧道(周瑜以爲劉備給管亥運送的軍糧最後一段走的是陸路),管亥糧盡,不久必退。待其兵退,將軍可率衆從後掩殺,可大破之。

劉備水師既敗,必不敢正視江東。屆時瑜可乘曹操與劉備爭雄,盡取荊州之地,而後入巴蜀,霸業可成矣。”

孫權嘆道:“此真天賜公瑾與孤也。”

翌日,孫權便讓呂蒙和甘寧率精兵五千大張旗鼓向東而去,周瑜也連夜趕回歷陽。

江都港

“報主公,江東軍情至!”

“好,孫權果中計矣!”劉備看完斥候從江東發來的軍報,得知孫權率大軍支援吳郡,高聲向衆人說道。

“既如此,大哥便請下令。”張飛說道,“待破江東,三弟便率本部支援二哥。”

就在不久前,曹操舉大軍二十萬,詐稱五十萬,向徐、青、冀三州進攻(有虛有實)。劉備得知軍情,便派關羽到小沛,總督青、徐二州防務(假裝的水師由劉備親自督造)。冀州方面有多人在,劉備很放心。

“傳令鹽瀆港海軍,令管承統軍屯於入海口,以待後令!”

“是!”

傳令官離開沒多久,又有斥候回報:“報主公,大江東面有海軍船隻至!”

“什麼!”劉備怒喝,“管承怎敢不聽我令,泄露軍機!”

簡雍問道:“主公,可要雍派繡衣衛前往?”

“不必!”劉備冷靜下來,說道,“宣高率軍接應其入營,不必苛責。”

“是!”

臧霸很快回來了,出乎大家的預料,這些海軍不是管承派出來的水師,而是隨管亥一起南下,被阻攔在半路的水師。這些海軍因爲有許多戰船破碎,有許多戰船,一船裝了兩船的人,他們不再適合海面航行,不得已只能從大江回返。

劉備從數個小校口中得知情況,沒有怪罪他們。

正在劉備苦思對策的時候,又有斥候來報:“報主公,西面有江東水師大軍沿江而下。”

等周瑜率軍趕到江乘縣,兩面的人都傻眼了。劉備以爲海軍暴露,讓周瑜回師守備江東,沒有了突襲的機會。周瑜這邊也以爲己方走的太急,被劉備察覺,劉備不再率水師進攻江東了,周瑜同樣以爲喪失了偷襲的機會。

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六章 黃巾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一章 高唐令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七十二章 典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