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

“太守總言劉軍將來,令我等好生防備。如今數月不見敵蹤,是否軍情有誤?”

“傳言劉軍悍勇,未嘗一敗,也不知我等尚有命乎。”

“汝等怎可亂言,蠱惑軍心!”淩統說道,“欺我手中之劍不利乎!”

“不敢,將軍饒命!”

朱桓說道:“好生巡視,不得怠慢!”

“是!”

朱桓又拍了拍淩統肩膀說道:“公績,將士嚴守數月,士氣稍墮乃常事,不必過於苛責。”

“是!”

朱桓看着淩統,感嘆他和剛參軍的自己一樣,做事一絲不苟,有成爲名將的潛質。

朱桓來到官寺,吳郡太守朱治問道:“休穆,今日可有異常?”

“一切如常,請太守放心。”

“報……報太守,婁城外有水師大軍上岸。”

“其軍幾何,打甚旗號?”

“連綿不絕,其軍不知凡幾,中軍爲海軍伏波將軍管亥!”

朱治說道:“管亥,此人原爲青州黃巾,兵敗而投劉備,多年未曾隨劉備征戰,原來是去督水師了。”

“太守,劉軍至,該當如何?”

“不想劉備水師如此之衆,吳郡恐不能久守。休穆,即刻傳令四門,封城,無我令不得開門。”朱治說道,“待我傳信仲謀,另派援軍。”

“是!”

婁(鬆)縣(江)城外

管統說道:“大哥,不想沿途行船如此艱難,千餘將士葬身大海。”

“諸將士皆可名刻英靈,我等正應奮勇殺敵,以慰死難將士。”

“報將軍,前方有婁城,四方無江東大軍動向。”

“好!”管亥下令道,“即刻換裝,往攻婁城。”

鹽瀆港到婁縣共700多裡(180海里),路程不長,但海軍出征時風向不對。一直到立冬,風向改爲東北風海軍纔開始正式起航。

即便順風順水,由於海況不熟悉,還是有許多戰船觸礁,或者被突然的暴風襲擊。五萬海軍能到達婁縣的只有三萬多人,餘下的萬餘士兵大都擱淺在沿途,還有千餘人死於風暴。

最開始等風的幾個月,孫權還派出甘寧、呂蒙率軍巡視海岸,一連數月不見劉備軍動靜,爲了不浪費糧食,便收兵了。

管亥出兵時,怕大軍過早被江東軍發覺,爲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海戰,管亥讓士兵穿着紙甲出征。不過到達吳郡,上岸作戰,管亥便讓士兵換上壓艙的鐵甲(原本壓艙的是糧食,這次出征特意換成鐵甲加糧食的組合)。

“城上之人聽着,我主奉天子之命征討江東。我主仁德愛民,即刻開城投降,本將可保秋毫無犯!”

“劉備織蓆販履之輩,幽禁陛下,輕賢慢士,苛稅衆多,又常行商賈之事,何言仁德之君。”

“豎子,我必斬汝!”

管亥本想招降,反而被樓上的人懟了一通。管亥沒有遲疑,馬上開始攻城。

“準備油罐,待敵井闌、衝車至,燒之!”

或許是沒有技巧點,劉備只能編輯出井闌和衝車,當然普通的投石車劉備還是知道原理的,工匠很快也研製了出來。至於配重式的霹靂車,甚至火獸,那就不用想了。

早年征戰,劉備一直沒有經歷過攻城戰,所以沒有編輯多少。這次海軍出征,劉備知道江東不會那麼容易投降,便讓管亥帶上了許多攻城器械。

“放!”

劉備軍的井闌和衝車在敵軍射程之外便停了下來,直到後方的投石機開始運作(事先建造了土丘),纔開始向前推進。

“不可避戰,速速起身反擊!”

“縣令,矢石如雨,將士們死傷慘重啊!”

“劉軍若取婁縣,汝等每年需納半數之糧,地多者更需十分之八,乃至全數。”婁縣縣令說道,“若想家小有活路,便奮勇殺敵!”

爲了促進治下的凝聚力,還有遇敵的抵抗力,孫權把劉備的田稅政策魔改了一番宣傳,讓江東的人都害怕被劉備軍佔領。

其實孫權做這事有些多餘了,經過孫權和江東士人的努力,江東已經沒有多少自耕農了。農民不是依附在大族名下,就是田地稀少,勉強度日。按照東漢的標準,江東已經沒有良家子(家產十萬以上)了。

那些江東士人、豪強自然不願意讓劉備統治,他們便以孫權的說辭講給自家佃農聽。佃農基本是文盲,主家說什麼便信了。

“縣令,主家將大部家將調離婁城,城中兵士不足,恐難以久守,縣令可有妙計?”

婁縣的縣尉和縣令都是出自陸家(就是陸遜的陸家),原本陸家是陸康的兒子陸績當家,只是陸績年幼,現在當家的是陸遜。

陸遜聽聞劉備有樓船水師的時候,便知道老家婁縣不安全了,一早便將大部分家小和家中佃農遷到了海昌縣(陸遜現在爲海昌令)。

陸氏雖然因爲陸康的緣故,被孫策削弱了很多,但自從陸遜管理家族以來,陸家蒸蒸日上,手中的土地和佃農也越來越多。到劉備出征江東爲止,陸家已經有萬餘戶佃農,在吳郡也算是大家。

最初,陳登還是廣陵太守時,在江東廣尋內應。因爲孫策的緣故,陸遜是有意和陳登暗結,裡應外合將江東送給劉備當晉升之資的(陸遜還沒有和孫策的女兒結婚)。

當年二百多萬人口的青州,十幾年後,不算遷入的,已經有二百五十萬人口了,徐州的增加速度也差不多。可見劉備治下戰爭潛力非常高,糧草充足。

所以陸遜認爲,被劉備捂了那麼多年的水師,不可能只有數千或者萬餘人,少說也有三、五萬。

自從孫權不顧他的勸說,將甘寧和呂蒙從吳郡撤離,他便致信婁縣,將本家的大部分人南遷到海昌縣。

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七章 初戰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