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

“報將軍,夏口周瑜起兵五萬攻江夏,文將軍向將軍求援。”

當年攻江夏山越叛亂,孫權不得不率軍回援。經過幾年的征戰,孫權不但平息了山越叛亂,還收編了許多山越人,兵力和治下的百姓都有所增長。

山越雖然名義上是外族,其實本質卻不是。當時漢朝強悍,哪怕亂世之中,漢朝對外族也有着絕對的優勢。山越這個實力不強還敢三番五次挑釁孫權的勢力,不只是因爲地利優勢,更多的是因爲江東宗賊的支持。

宗賊其本質就是各地的豪強地頭蛇,由於中原戰亂,避居大江南面的豪強聚攏在一起,結寨自守,漸漸的這些豪強便演變成宗賊。

劉表和孫策取得勢力的時候,正是大江南面宗賊發展最迅猛的時候。當時最有名的地方莫過於海昏縣,縣裡有個上繚壁,光上繚壁一個地方,宗賊勢力就有五六千家,可見宗賊勢力盛行。

相比於大江南方,曹操治下就只有少數宗賊,翻不起什麼浪花。而劉備治下更是完全沒有宗賊,最多隻是豪強。曹操和劉備的強勢,仰仗的便是手上的軍隊,完全聽從兩人命令的軍隊。

劉表對比曹操和劉備就差了一截,他本身沒有軍隊,利用荊州大族才成事,當然收繳宗賊的利益就被荊州大族吃了大頭。

而最嚴重的江東地區,最初的孫策有一批完全聽命於他的親信,如果孫策不死,他也能漸漸整合江東,說不定也能爆發出強悍的實力。可惜孫策早亡,爲了安撫江東,孫權不得不大幅拋出權利。

孫權的舉動也讓江東人紛紛組建自己的小王國,由於各家勢力差距不大,江東的內部分成了許許多多的派系,孫權利用領頭人的名義調節各方利益,使得江東看起來穩如泰山。

但孫權治理的不是整個帝國,江東四周全是強力的對手。本該齊心協力奮發圖強的時候,就因爲各家只顧各家利益,讓江東不能擰成一股繩,有力不能往一處使。

就像山越反叛,看似聲勢浩大,可各地的宗賊沒有聯繫,本身的戰力也不強,只要有一支敢打敢拼的萬人部隊,這些山越便能輕鬆搞定。

張昭這個江東長吏不是不知道山越的情況,可不要說他本身就有私心,哪怕他大公無私,留守江東的各家也不會爲了孫權權柄的穩定,讓自家利益受損。

所以得知山越的暴亂,張昭第一時間不是想辦法平定,而是讓孫權回軍主持大局。

孫權回軍後以本部主力征討山越,山越叛亂平定,這時候張昭那批人就開始跟在屁股後面攫取勝利果實了。

由於這次山越叛亂的人員衆多,俘獲的山越人也多,在張昭等人的“據理力爭”之下,爲了江東的穩固,孫權不得不將大多數人口送給江東士人。

孫權自己得山越的物資,還有能成爲戰力的精壯,江東士人得到可以佃農的勞力。皆大歡喜,“恩”。

平定了山越叛亂,孫權又開始打荊州的主意了。可現在的荊州不是劉表所佔,而是曹操的。

曹軍的強悍,孫權還是知道的,沒有特殊機遇孫權是不敢進攻的。可世間多奇妙,天大的戰機送到孫權面前。

曹操大軍遠在漢中,老家最重要的人物劉協被劉備偷了,孫權認爲是進攻荊州的時候了。

孫權召集衆幕僚商議,張昭又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吳下業業,若軍果行,恐必致亂。”

甘寧反嗆道:“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

自從甘寧投降孫權,孫權非常喜愛這員猛將,便留在身邊聽用(其實是甘寧在江東沒有基本盤,沒有自己的部曲,只能成爲孫權的打手)。

孫權也認爲張昭多慮了,山越剛剛平定,不可能這麼快反叛,而北方訓練水師有意南下的陳登,近聞最近也染病,臥牀不起了。一連串的戰機擺在眼前,孫權下達了出兵荊州的命令。

江東的精銳水師全部在周瑜那裡,孫權也不用勞師動衆從江東調兵,而周瑜也磨刀霍霍好幾年,早就等的不耐煩了。

周瑜升仗議事,魯肅說道:“都督,近年來曹軍復治廬江,倘我夏口大軍遠離,曹軍從廬江殺來,我等腹背受敵,大軍危矣。”

當年孫權屠皖城,遷徙百姓,留下數百里無人區,要的是人口資源。而廬江郡本身就是個大糧倉,孫權放棄,曹操不會放棄。正好淮南有許多當年被呂布遷徙到九江郡的百姓,這些人沒有土地,生活艱難。

曹操便招這些人爲屯民,到廬江郡屯田,收入五五分。許多沒有生計和被曹操強令遷徙的百姓來到廬江郡,開始佃農的生涯。

周瑜問道:“子敬有何妙計?”

“可請主公佯攻廬江,使我等無後顧之憂。”

“善,就依子敬之言。”

孫權收到周瑜支援的書信,再向衆人詢問。

張昭說道:“明公可率兵萬餘,大張旗鼓,合肥守將必疑,公瑾大軍可安。”

呂蒙說道:“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衆必增,如是數歲,操態見矣,宜早除之。今劉備劫天子,操無暇南顧,當與周都督並攻操。操首尾不能相顧,其勢可得也。”

“子明之言,正合孤心。”

讓周瑜一個人建功立業,孫權有些不甘心,在江東的陸軍進攻荊州的時候也派不上多少用場,不如攻廬江郡,不但能就食於敵,說不定還能佔據淮南。

周瑜出兵後沒多久,孫權又率兵三萬詐稱十萬進攻廬江郡。

曹仁得知周瑜出兵,說道:“速報之主公,元直與我南下迎敵。”

“是!”

江東出兵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罵道:“小兒亦敢窺伺,我當舉兵滅之。”

荀彧說道:“明公,陛下北上,治下不安,明公不可輕離。”

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八章 求援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七十章 昌豨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八章 求援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