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

“元直,周瑜大軍來攻,有何破敵良策?”

“將軍,周瑜軍雖詐稱五萬,實則無此衆。聞孫權又起兵攻合肥,周瑜後繼無力,將軍可令於將軍死守江夏,不日周瑜糧盡,自退。屆時將軍揮軍掩殺奪夏口,阻江東復進之路。”

“元直之言有理。”

夏口

周瑜說道:“子敬,曹軍連日死守不戰,而其連環戰船穩固,攻之不易。”

“連環戰船不足爲懼,只因曹軍據大江上游,火攻之計不可行。都督若能將水師移往上游,曹軍水師可破矣。”

“子敬是想水師沿漢水而上?”周瑜說道,“可文聘率軍屯於江北,若大軍輕進,恐爲其襲後路。”

周瑜在大江南岸的夏口屯紮,還新建了夏口城。曹操爲了防備孫權進攻荊州,便讓文聘屯兵在大江北岸,還讓于禁率水師駐守陸口,以防江東攻荊南四郡。

周瑜舉兵的消息傳來,曹仁率大軍屯駐江陵縣,還派副將牛金守沙羨縣。周瑜受南北威脅,不敢輕動。

魯肅說道:“都督心腹之患非文聘耳,乃曹軍水師也。曹軍水師若破,文聘不戰自潰。”

周瑜之所以不能進退自如,便是因爲江夏郡有一部分在曹軍手裡,周瑜被卡住脖子,沒有轉圜餘地。只要全佔江夏,不管西攻江陵,北擊襄陽,南取長沙郡等地,就全憑周瑜自由選擇了,進攻荊州的戰略主動將全部在江東手裡。

看魯肅自信滿滿,周瑜笑着問道:“子敬已有妙計乎?”

“都督且看。”魯肅指着地圖說道,“夏水上游乃是江陵之南,都督可遣別部逆夏水而上,並大張旗鼓佯攻華容。曹仁必以爲此部欲襲江陵,待曹軍堅守江陵之時,此部順大江而下,都督再起本部之兵往攻沙羨曹軍水師。此番兩面夾擊,再輔以火攻,可破曹軍連環大船。”

“子敬之言,使我茅塞頓開,便依子敬之計行事。”

夏口北

“報將軍,周瑜令蔣欽率軍順漢水而下。”

文聘收到斥候回報,以爲周瑜要偷襲江陵縣,便讓人快馬加鞭向曹仁彙報,讓曹仁早做準備。文聘也隨時做好準備,如果周瑜大軍離開夏口,便率軍進攻夏口。

“報將軍,周瑜部將蔣欽逆夏水,往攻華容,華容令求援。”

“報將軍,文將軍見周瑜令偏師北上,讓我前來示警。”

很快曹仁就收到了兩份軍情警報,曹仁向徐庶問道:“元直,蔣欽攻華容,其意若何?”

“華容小城耳,且非要道。蔣欽往攻華容乃欲使將軍率江陵之兵求援,而彼可出其不意偷襲江陵。將軍可不必理會華容,我料江東軍不日便會北上。”

“元直高見。”

處理完一天的政務,徐庶回到了家中。家僕向他說道:“主君,諸葛先生已久候多時了。”

“何不遣人至官寺報我。”徐庶趕忙說道,“快引我前往。”

“孔明,家僕無禮,怠慢了。恕罪!恕罪!”

“豈敢,元直兄家中香茗滋味甚美。”諸葛亮說道,“亮該謝元直兄款待之情。”

寒暄過後,徐庶說道:“曹公求賢若渴,孔明何不投之?”

諸葛亮沒有答話,喝了一口茶,笑着說道:“此青州香茗先苦後甘,別有一番風味。”

徐庶臉上有些不自然,問道:“孔明欲投劉皇叔乎?”

“非也。”諸葛亮說道,“若家父尚在,亮居徐州,當往投之。今隨叔父(已經死了)客居襄陽,若往北,不得人也;而今劉皇叔據河(黃河)北,其勢已成,亮若投,不得時也。”

“既如此,孔明緣何不投曹公?”

諸葛亮還是沒有回答徐庶,問道:“元直兄遲歸,可是因江東之故?”

“周瑜令蔣欽往攻華容,我與曹將軍巡查城防,故而遲歸。”

“元直兄以爲周瑜欲攻江陵乎?”

徐庶問道:“孔明,有何高見?”

“江陵有兵幾何?”

“有三萬精銳。”

“江東攻華容之兵幾何?”

“不足萬數。”

“以少兵攻堅城,尚不輕兵直入,掩其不備,反先攻他處,周公瑾何其愚也。”

周瑜幫助孫策平定江東,訓練江東水師縱橫大江,這樣的人不可能是蠢人,把周瑜當蠢人的人才是真的蠢。

“我中周瑜之計也!”徐庶一驚,“還望孔明賜教。”

“士元昔日獻連環戰船之計,乃因曹軍多北人不習水戰之故。而今荊州水師多習水性,尚以連環戰船迎敵,此大謬也。我若是周瑜,便放火燒之,荊州水師豈不頃刻可破?”

“彼軍居下游……”徐庶還想說,江東水師在下游不利於放火,不過他馬上反應過來。

徐庶霍然起身,說道:“我當往告曹將軍,請孔明恕罪。”

“元直兄請自便。”

剛準備睡覺的曹仁被親衛喊了起來,見徐庶到來,沒好氣的問道:“夜已深沉,元直不安歇,來此作甚?”

“將軍禍事矣!”徐庶說道,“蔣欽之兵非欲攻江陵,乃圖江夏水師耳。”

曹仁精神一震,說道:“詳細道來!”

徐庶將諸葛亮的說辭向曹仁解釋了一番,曹仁說道:“非元直,我將誤主公大事。江夏危急,我當親往相救,江陵防務便仰仗元直了。”

“請將軍放心。”

沙羨縣北面的曹軍水寨,陸口

“江東小兒欲圖荊州,不自量力耳!”

“將軍所言極是!江東小兒連敗數陣,周瑜不日必爲將軍所擒。”

“哈哈!”

曹軍斥候都是精銳,也是從北方戰事中學到的。爲了今後和劉備交戰不被連續偷家,曹操下令抽調軍中精銳做斥候。

偷襲之計不成,爲了不讓于禁察覺上游的蔣欽部隊,周瑜不再做多餘的動作,隔幾天便敗個幾陣,一直吊着于禁。

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七十章 昌豨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