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

曹操問道:“士元何以取陳倉?”

“陳倉故道利於行軍,大軍糧草無憂。雖有漢中之兵攔阻,然漢中之兵久不經戰陣,而明公部下悍勇。況明公有衆賢謀劃,張魯如何能敵。”

龐統的意思就是漢中的兵都是一些爛番薯臭鳥蛋,擊敗張魯還不是輕輕鬆鬆。

“哈哈!”曹操笑道,“就依士元之計,出兵陳倉。”

陳倉故道

“咳,咳!”

“奉孝,可是身體不適?”

“嘉偶感風寒,無大礙,謝主公掛懷。”

曹操出兵漢中的消息,張魯自然知道的,也幸好曹操被關中羣將阻攔了一年,給了張魯整合漢中的時間。

漢中百姓因爲張魯繼續推行五斗米教的原因,民心很快安定了下來,可漢中周邊的夷民還是不認可張魯的。

關中反叛留給張魯的時間,張魯就用來平定四方了。不過自家知道自家事,曹操的進攻,張魯還是沒有勇氣面對。

得知曹操十萬大軍沿陳倉故道進攻,張魯召衆人商議道:“曹公大軍南下,漢中之兵甚少,不若降曹公,不失封侯之位。”

張魯的提議得到漢中衆人的認可,現在天下大勢已經明朗,就是南北相攻。當年要是張魯能攻下劉璋,那張魯還有希望稱霸,可張魯雖然擊敗劉璋進攻漢中的部隊,但沒能反推。

“報主公,張將軍率軍三萬往屯陽平關,言欲拒曹操。”

“什麼!衛弟……”張衛的自作主張讓張魯措手不及。

閻圃說道:“主公,張將軍西戰曹公未嘗不妥。今主公據漢中,不戰而降,曹公必輕主公。若張將軍勝曹公,主公再上表請降,主公當爲曹公座上客。”

“善。”張魯想了想,認可了閻圃的話。

“報主公,武都氐王竇茂率衆萬餘,塞路據險而守,前路不通,夏侯(惇)將軍請主公示意。”

武都氐人常反叛漢朝,而漢朝鎮壓叛亂時也時常屠殺,所以兩方關係非常差。曹操這次出兵漢中,走陳倉故道,自然要經過武都郡,而武都氐人不得不疑心曹操是來進攻他們的。

鮑信說道:“武都氐人見孟德大軍至此,疑孟德圖彼,故有此行。”

隨行的劉曄說道:“明公可使人告知緣由,氐人必退。”

劉曄投降曹操後,也時常向曹操獻計。不過曹操只會在某些地方反叛的時候聽從劉曄的謀劃,其他重要時刻,曹操還是會聽郭嘉他們的。在曹操心中,劉曄就是個二線後備謀士。

“不可!”龐統說道,“氐人既已起兵,可見其心中不安。若遣人安撫,氐人一時退去,倘我軍大戰漢中之時,其再起兵襲我之後,則我大軍危矣。”

“士元有何妙計?”

“氐人不明我軍虛實,可令一將輕兵速擊。於其立足未穩之時,破之。”

“玄德殺得,吾亦殺得!”曹操說道,“便依士元之計。”

當下曹操讓徐晃率軍從側翼進攻氐人,又令夏侯惇從正面吸引氐人的注意了。

龐統的計謀很有效,氐人見夏侯惇先鋒部隊因爲官道被堵塞不得寸進,便想安心自守,對其他地方絲毫沒有防備。

哪知道有一天,徐晃帶兵從山中小路繞到河池縣,從後方突襲氐人主力。氐人士兵被襲慌亂不堪,夏侯惇也乘機進攻,被兩面夾擊的氐人很快敗退到河池縣。

既然決定要殺一儆百,曹操也沒有向城中的氐人勸降,而是大軍圍城進攻。

這次出征漢中,曹操是帶着全套攻城器械,河池縣這種小城,曹操也沒放在心上。

結果和曹操預想的差不多,氐人畢竟人少,主力還在城外被殲滅了。一個白天,河池縣就攻下來了。

接下來就是曹操保留節目——屠城,不過這次曹操不用發泄情緒,曹軍殺的人也只是氐人。

面對河池縣的慘狀,其他人習以爲常,而龐統只是慶幸,當年荊州是投降曹操的。

掃平氐人,曹操從武都郡漢人口中得知,陽平關沒有他想象那麼險惡。據武都郡人說,陽平關兩處的山體並不高,而且兩面的山體離開的距離很大。

“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曹操親自查看陽平關地形,感嘆道。

顯然曹操被忽悠了,陽平關不是武都人說的那麼簡單。陽平關兩側的山高聳且陡峭,而且兩側山十分接近,陽平關也不像潼關一樣是個大關,而是依着山體建造的險關。

此時,張衛已經將兵士一分爲三,陽平關內五千人,兩側山上二萬五千人。而陽平關之後的沔陽縣城中,還有張魯支援張衛的一萬士兵。

不過張魯不是讓這一萬士兵上去交戰的,而是等張衛勝利後追殺曹操用的。或者張衛兵敗後,掩護張衛逃跑的。

“咳,咳!”郭嘉一邊咳嗽,一邊說道,“主公,可令伏於大營兩側,待張衛夜襲營寨,破之。”

“奉孝且回帳修養,行軍之事我自度之。”曹操不想讓郭嘉太勞心,送回郭嘉後,又下令軍校下次不得召他議事。

郭嘉離開了,不過郭嘉的提議很合曹操胃口,他下令各軍小心戒備,以防漢中軍偷襲。

無聊的一夜過去了,漢中軍沒有來偷襲曹營,天明時分,曹操也只得下令各營休息。

張衛怎麼可能偷襲曹操,他雖然自作主張迎戰曹軍,可己方的實力他還是明白的。他們漢中軍和蜀軍就是半斤八兩,曹操能輕鬆擊敗各地諸侯,實力肯定非同凡響。

張衛從一開始就決定死守陽平關,只要守到曹軍撤兵就是勝利。

夏侯惇問道:“陽平關兩側山體相連,若擊一處,另一處必相援。且山體陡峭,山路難行,兵士未曾交戰便死傷慘重,如之奈何?”

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五十章 劉表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