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

“陛下居深宮,苦悶非常,我等爲人臣,豈不憂乎?”

董承腦子一時間轉不過彎來,不知道怎麼回答蔡谷的話。蔡谷也不想讓董承誤會,便起身告退。

離開董承府後,蔡谷問道:“壯士,董承爲國舅,恐玄德之計不得行。”

“董承於許都常與種輯、吳碩等輩密謀,早有異心。先生放心,我料董承不日必來府中。”

繡衣衛猜的沒錯,董承在家裡思慮良久,終於明白,蔡谷是劉備派出來的,目的有可能就是劉協。

董承差人詢問蔡谷何時方便見面,其實就是想和蔡谷在晚上見面。但蔡谷知道,許都畢竟是曹操的地盤,晚上見面反而引人注目,便約董承大白天相見。

董承如約而來,寒暄後,蔡谷帶着董承來到密室。

董承說道:“白日謀事,恐爲外人知。”

“玄德已有謀,許都城外有糧十萬石,不日便到。屆時,國舅可假託於此。”

董承定了定心神問道:“劉皇叔欲何求?”

“陛下蒙難,皇叔多設救援。昔陛下東歸,衆人迎駕,曹操爲皇叔先。皇叔本以曹操世食漢祿,當上敬天子,下安黎民。不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只爲圖權欲,皇叔深悔之。

皇叔本欲復迎陛下,然青、徐四戰之地,皇叔恐陛下受驚,故未能成行。今北方將平,冀州富庶,可爲都。故皇叔遣我至此,通義士,救陛下於危難。

我聞曹操剛愎自用,國舅多有怨言,不知國舅可願助皇叔乎?”

“如斯大事,且容我思之。”

蔡谷說道:“國舅莫急,可待糧草到日。如國舅願行,可接糧;如國舅尚有疑慮,可拒糧。”

定下暗號,董承怕引人注目便先告辭了。

“程先生,今日正午,董承入蔡府與蔡谷密謀。”

“可知何事?”

“未知。”

董承和蔡谷的接觸自然是被程昱知道的,其實蔡谷剛到許都就被程昱盯上了。

“多遣密探,探明緣由。”

“是!”

十幾天後,密探向程昱彙報:“蔡谷運糧十萬至許都,現已於董承糧庫之中。”

“只爲錢糧乎?”

“在下不知。”

程昱還是有些不放心,一直讓人關注董承。其實劉備明白董承的目標太大,具體實施的任務根本就沒有讓董承參與的想法。董承收糧的時候,蔡谷第一時間便和董承說,讓他這段時間平靜下來。

董承的作用,只有聯絡劉協一項,畢竟劉協在深宮,劉備的人不可能面見劉協。

董承按計劃,賣完糧食後,帶着許多珠寶來見董貴妃,將珠寶送給她。然後董承對劉協說道:“陛下,國家安寧,四方豐收。陛下當勤練馬術,以待秋獮。”

一般國家安康的時候,天子都會秋獮(就是打獵)感謝上蒼。不過這幾年天下大亂,各地倆年征戰,曹操和劉協都沒有心思秋獮。董承說國家安寧肯定是不對的,但劉協一時半會也不明白意思。

董承離開皇宮的時候,程昱堵住了他。程昱說道:“國舅發橫財,怎不念軍中將士?”

“仲德放心,軍中之糧我早已備妥,仲德可遣人至我府取糧。”

亂世之中糧食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曹操允許董承販賣糧草,不會沒有一點措施。董承每賣一次劉備治下運來的糧食,都要分一部分糧食給曹操作爲軍糧。當然曹操也不會白拿,曹操會以適當的價格給董承一筆錢。

兩人說話間,有一人跑到程昱耳邊說了幾句話。程昱笑着說道:“國舅獻寶王室,當爲我輩楷模。”

董承從懷裡掏出一匹玉馬遞給程昱,說道:“仲德喜愛,我當送與仲德。”

“昱怎可取國舅之物。”

董承沒有回話,自顧自的離開了皇宮。程昱摸着玉馬,放下了心中的疑慮。不過程昱也不會就此放手,他還是讓人監視董承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董承就和往常一樣,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而劉協那裡除了喜歡上騎馬,也沒有其他不對。最終程昱放下擔心,不再關注董承。

劉協這邊聽完董承的話,百思不得其解,有些悶悶不樂。董貴妃見劉協不高興,便將董承給她的玉馬送給劉協把玩。

劉協問道:“此物何來?”

“乃臣妾之父所贈,言君若有愁,便送與君。”

撫摸着玉馬,劉協回想董承的話,明白了過來。董承讓劉協勤加訓練馬術,劉協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但還是開始苦練馬術。

劉備密謀劉協的時候,身處長安的曹操收到了劉備的情報。

“報主公,劉備因高幹聯結匈奴、烏丸殘害幷州百姓,故上書天子出兵討伐,現劉備大軍已往壺關而去。”

劉備進攻高幹,不是爲了解決側翼的敵人,而是讓曹操放心進攻漢中。

“孟德,劉備往攻幷州,乃爲南下掃清後路。劉備若得幷州,不日將大舉南侵。”

“允誠之言有理。”

郭嘉說道:“主公,劉備攻幷州乃天賜良機。幷州之地兩側環山,壺關天下之險,且劉備於柳州豪言,致使諸夷驚懼。今劉備往攻幷州,諸夷必結高幹而拒劉。”

“內外諸夷,敢稱兵杖者斬。”曹操感嘆道,“玄德真英雄也!”

“劉備攻幷州必遷延日久,主公可往攻漢中,取巴蜀,則勢成矣。”

曹操問道:“欲取漢中,有何路可行?”

鍾繇說道:“有四路可通漢中。其一,子午穀道;其二,讜駱穀道;其三,褒斜谷道,其四,陳倉故道。”

“其道若何,可有守軍?”

“子午穀道、讜駱穀道、褒斜谷道皆無守軍,然道艱難行,由此進兵恐遷延日久。陳倉故道則不然,此地平坦,昔關中之民多有從此逃難者。然此道盡頭有關陽平,險惡非常,又有張魯大軍駐守,恐不易下。”

“諸君以爲如何?”曹操見龐統這段時間一直沒什麼話,又問道,“士元以爲當取何道?”

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六章 黃巾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