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

本來袁紹也不準備這麼快進攻公孫瓚的,可抵不過公孫瓚自己犯蠢,騷操作不斷。

自從公孫瓚在易京擊敗麴義,他就一直在易京當起了宅男。不但大部分公文由關靖處理,就連幽州也不去重新整合。

公孫瓚的所作所爲讓部下越來越失望,許多人就此離開公孫瓚,而公孫瓚募兵的將令發出去許久,也沒多少士兵投入公孫瓚帳下。

袁紹眼見公孫瓚這樣,他要再不行動就成傻子了。開春後袁紹便親統大軍,向易京進攻。

袁紹見自己的士兵威武雄壯,士氣高昂,胸中不免豪氣萬千,可軍營中的景象讓袁紹心頭惱怒。

“將軍!”

“將軍!”

袁紹見袁軍對麴義非常敬重,即便麴義只是軍司馬,可士兵們還是以將軍稱呼麴義,甚至連張郃等軍中將領也以下屬自居。

這情況讓袁紹覺得自己的威嚴收到了侵犯,同時也認爲麴義有尾大不掉之勢。

郭圖看出了袁紹的疑慮,說道:“麴義久有戰功,兵士多受其恩,然麴義此人不識主公恩重,自持前功驕縱非常,久必爲患,主公宜早圖之。”

“麴義爲吾多有勞累,吾有今日之勢,其功不可沒,不可妄自猜度。”袁紹話雖然這麼說,可臉上的表情完全沒有說的那麼從容。

“是!”郭圖也看出袁紹的口是心非,笑着告退了。

袁軍一路從鄴縣到易京,完全沒有受到任何阻攔,公孫瓚軍也只是死守易京。

袁紹來到易京外圍,下令士兵進攻各處堡壘。剛開始,袁紹還怕各處成掎角之勢,進攻不敢用全力,留了許多預備隊。可攻佔了兩處堡壘後,袁紹發現不但其他堡壘完全沒反應,就連易京城內也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沮授說道:“必是公孫瓚只知自保,不管部下將士,主公可全力進攻,從速清掃外圍堡壘。”

袁紹聽從沮授的建議,不再擔憂援兵,全力進攻外圍。其實外圍的公孫瓚將士見公孫瓚不管他麼死活,士氣也沒了。除了少數死忠之人,其餘的人不是向袁紹投降,便是潰散了。

沒過幾天,被公孫瓚給予厚望的外圍防線便全部告破,袁紹大軍包圍了易京。

公孫瓚見袁紹大軍圍城,召來關靖商議,他說道:“我欲讓續兒向黑山張燕求援,待黑山軍至,我率本部精騎奔西山,與黑山衆齊攻冀州,斷袁紹後路。長吏以爲如何?”

關靖說道:“今將軍將士莫不懷瓦解之心,所以猶能相守者,顧戀其居處老少,而恃將軍爲主故耳。堅守曠日,或可使紹自退;若舍之而出,後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

一個人在家待久了也會有出去逛逛的想法,公孫瓚常年在易京,難得這次聚攏了一點心氣,振奮了勤奮心(此時的公孫瓚已經說不上雄心壯志了),想要挫敗袁紹進攻,卻被關靖一句話打回原形。

見公孫瓚意志又消沉下去,還讓自己離開,關靖有些後悔前面說的話。

關靖說道:“將軍不可輕出,但袁紹之圍不可不甚,可使公子往青州求援。”

“何必勞煩玄德,黑山之衆即可。”公孫瓚沒有聽從關靖的話,叫來公孫續讓他到張燕那裡求援。

等公孫續出來,關靖叫住了他,說道:“公子,今袁紹起傾國之兵來攻,黑山軍乃烏合之衆,非良援也。當速往青州,請劉皇叔來救,方可脫此難。”

公孫續咬了咬牙,說道:“關先生放心,我即刻前往青州,叔父不日必引大軍來救。”

公孫續殺出重圍,準備向青州而去,轉念一想,青州離易京過遠,向青州求援必定遷延日久,公孫續便先到黑山向張燕求援。

張燕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如果公孫瓚敗亡了,那袁紹就能全力對付他們,他們也不能長久,便答應了公孫續,起大軍向易京而去。

公孫續見張燕果然真心救援,便讓張燕先去,他再去青州求援。張燕同樣知道劉備和公孫瓚的關係,有劉備這樣的強援和自己一起進攻袁紹,張燕也非常高興。

公孫續離開後,張燕便讓部下的騎兵先行前往易京,讓袁紹不能安心攻城,確保公孫瓚安全。

易京的公孫瓚見張燕的黑山軍到達,便準備和他們裡應外合。公孫瓚找來信使,讓信使帶着他的親筆信出城找張燕,同時公孫瓚在信中寫好了暗號。

但袁紹圍城很嚴謹,這信使沒能潛伏出去,反而被袁紹軍抓獲。

袁紹說道:“公孫瓚欲與黑山賊裡應外合,諸公以爲如何?”

郭圖說道:“主公,此正破敵之時,主公可依信中所書於城外按期舉火,並伏精兵於四周,待公孫瓚率軍出城,主公圍而殲之,公孫瓚可擒矣。”

沮授說道:“公則所言甚是,主公可依計行事,並令一將駐於黑山賊軍前,使其不得寸進。如此,萬無一失也。”

“諸公所言,甚合吾心。”袁紹說道,“淳于瓊,汝率本部屯於西道,不可放黑山賊過。”

“得令!”

到了約定的時間,袁紹讓軍士在北面點火爲號。易京城中的公孫瓚見北面火起,以爲黑山軍援兵到了,便率軍出城。

公孫瓚衝出北門,走到約定的地點,別說援兵,就連個人影都沒有。公孫瓚反應過來,喊道:“中計矣,大軍速回轉城中!”

但公孫瓚知道的慢了,袁紹手下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從四面殺來。公孫瓚的士兵被公孫瓚喊了一句中計,已經降了士氣,現在見被四面包圍,很快便潰敗了。

“伯圭兄有難,備自當求援。”劉備說道,“子經,你率輕騎三軍(一萬二千人)與公孫賢侄同往,不求殺敵,但求伯圭兄無恙。”

“得令!”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章 高唐令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七十章 昌豨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