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

孫乾的話讓劉備想起了基建上最重要的一件利器——鐵路,但現在沒有蒸汽機,是造不出火車頭的,可這不妨礙劉備建造鐵路。

當年秦朝修建馳道,原理和火車差不過,同樣是軌道交通,但秦朝是用馬拉貨物,一樣提高了數倍的貨運能力。

劉備不會造蒸汽機,也沒有造蒸汽機的材料,可不妨礙劉備學習秦馳道,修建漢馳道。

“公祐可知前秦馳道乎?”

“知也。”孫乾反應過來,說道,“主公是說……”

“然也。我青州馬匹良多,可建馳道。”

“主公既有令,乾便去準備。”

有了建水泥路的經驗,屯田軍的將校官很快便將適合修建馳道的路線找了出來,劉備也正式下達修建馳道的命令。

馳道的事情解決之後,樊阿和吳普帶着華佗一起,找到了劉備。

華佗說道:“皇叔,佗遊走四方,方知欲傳醫道需有人和之理。佗雖才薄,願助皇叔復興漢室,不知尊意若何?”

“神醫願留青州,乃備之幸也。備拜神醫爲醫令,掌備治下醫士之事,神醫以爲如何?”

“謝主公,願爲主公效犬馬之勞。”

“元化來,備甚喜。來人,擺宴!”

這一年很快就過去了,剛過年,還沒開春,曹操便再度舉兵進攻張繡。曹操見識到賈詡的厲害,這次出征曹操帶上了荀攸一起。

荀攸自從刺殺董卓逃離長安,回到家中後,他見蜀中地險城堅,人民生活殷實,準備到蜀中爲官,其實是去考察劉焉是不是和表現的那樣明主。

但亂世來臨,去蜀中的道路不通,荀攸被擋在了荊州,未能成行。之後劉焉身死,劉璋上位一系列騷操作讓荀攸覺得劉璋不是一位明主,荀攸便息了去蜀中的念想。

之後曹操迎回劉協,得知荀攸這個大才還在荊州徘徊,便寫信給荀攸說道:“方今天下大亂,智士勞心之時也,而顧觀變蜀漢,不已久乎!”

荀攸收信回到許都和曹操見面,兩人相談甚歡,曹操便拜荀攸爲尚書,任汝南太守。曹操對荀彧說道:“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自此荀攸便投入了曹操帳下。

曹操大軍再度來到宛城,荀攸對曹操說道:“繡與劉表相恃爲強,然繡以遊軍仰食於表,表不能供也,勢必離。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

曹操沒有聽從荀攸的建議,認爲劉表經過上次鄧濟的事,不會再支援張繡,曹操大軍包圍穰縣。

可劉表非常果決,再度派遣大軍北上。而且這次劉表軍不是爲了和張繡成掎角之勢,而是直接攻佔了安衆,斷了曹軍的退路。

後路被斷的消息還沒有傳來,袁紹準備進攻許都的消息卻先傳到了曹操這裡。

原來袁紹經常因爲天子詔書煩惱不已,一些不利自己的詔書袁紹就認爲是曹操的決議。袁紹便寫信給曹操,藉口許都地勢低而且潮溼,同時雒陽已經殘破,想讓曹操將天子遷到鄄縣,其實是想就近控制劉協。

曹操自然不會答應袁紹,田豐就對袁紹說道:“徒都之計,既不克從,宜早圖許,奉迎天子,動託詔書,號令海內,此算之上者。不爾,終爲人所擒,雖悔無益也。”

袁紹多方考慮沒有采納田豐的計策,可這件事卻傳開了。恰巧麴義戰敗易京,袁紹準備再攻易京,便又開始招募士兵。有些軍中士兵害怕出征,便做了逃兵。

這些逃兵來到兗州,爲了得到曹操重視,便將田豐的計策說給荀彧聽,還騙荀彧說袁紹已經同意了田豐的計謀。荀彧一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重視,趕忙派人送信給曹操,讓曹操率軍回許都。

曹操剛準備撤軍,卻又收到後路被劉表軍斷了的消息。曹操對荀攸說道:“不用君言至是。”

曹操開始撤了穰縣的包圍,率軍向許都撤退。

穰縣中,斥候向張繡彙報:“報主公,劉表部將奪安衆,曹軍後路已斷,現撤兵北去。”

“善,曹軍欲返必急,我可從後掩殺。”

“慢!”賈詡說道,“不可追也,追必敗。”

但賈詡的勸阻沒能攔住張繡,張繡認爲這是反敗爲勝的大好時機,率軍從後追趕曹軍。

曹操見張繡追殺而來,不敢急速行軍,只得建數座聯營,一點點向北方撤退,每天只能走幾裡。

“前有阻攔,後有追兵,公達有何妙計?”

荀攸說道:“主公勿急,可設伏兵之計。待勝敵軍,撤兵可也。”

“善。”

“報主公,許都有信至此。”曹操看完,是荀彧得知曹操撤兵不順,詢問曹操要不要許都派兵接應。

曹操已經有了謀劃,便回信道:“吾到安衆,破繡必矣。”讓荀彧不用擔心。

曹操一路緩慢的退到安衆,果然安衆被劉表軍佔領,曹軍被擋住了去路。

可曹操一點都不急,白天曹操讓士兵假裝開鑿道路,讓張繡他們以爲曹軍要繞路而行。其實曹操早就讓士兵挖好了地道,將輜重糧草乘夜送到了北方。

張繡見曹軍晚上有動靜,便認爲曹軍會從白天開鑿的道路退兵,率軍追殺而來,劉表軍也和張繡合兵一處。

可曹軍只有騎兵繞到了北面,步兵完全沒有動。等張繡追了沒多久便遭到了曹軍的埋伏,曹操步騎前後夾擊,張繡大敗。

張繡收攏敗軍回到穰縣正要進城,賈詡在城樓對張繡喊道:“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

曹操一回到許都就聽說袁紹親率大軍向幽州去了,衆人都以爲袁紹本來是想進攻許都的,正巧曹操及時趕回,才轉變了目標,那幾個逃兵爲此還受到了曹操的嘉獎。

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六十一章 曹操舉兵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十章 雒陽風雲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