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

地陷的威能深深震撼了公孫瓚士兵的心靈,他們以爲老天不再庇佑公孫瓚,故而纔有這次地動,震塌城牆。公孫瓚士兵的士氣在頃刻間見底了,隨着袁軍從城牆缺口處攻入城池,他們紛紛投降和潰散。

看到城中的混亂和袁軍的大軍,站在樓中的公孫瓚覺得自己完了,爲了不讓自己受到袁軍侮辱,公孫瓚絞死了自己的姐妹、妻子兒女,然後放火燒樓。

城中忠於公孫瓚的將士原準備捨命衝殺堵住缺口,沒想到公孫瓚先自殺了。衆人正要衝殺一番殉主,關靖說道:“主公雖死,公子尚在,汝等可殺出重圍,去尋公子,爲主公報仇。”

田楷見關靖不走,便說道:“長吏速行!”

關靖說道:“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入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關靖非常後悔當時勸阻公孫瓚出城,他決定給將士斷後。

田楷知道關靖心存死志,爲了不浪費關靖捨命拼出來的缺口,田楷咬牙帶着餘下的士兵向城外衝去。

那麼多投降的,只有關靖這裡有一支反抗的部隊,自然吸引了所有袁軍將領的注意力。公孫瓚不能抓了,抓些公孫瓚的將領一樣是大功。

袁軍越來越多,田楷知道再不做決斷就來不及了,他對田豫說道:“我已年邁,汝青春正茂,不當死於此地。公子已往青州求援,汝亦可率軍往青州,助公子一臂之力。”

田楷見田豫還待着不動,便又喊道:“快走,我來斷後!”

想到公孫續孤身一人,田豫咬牙拱手拜別田楷,突圍而去,田楷則戰死在當場。

易京中樓火起的時候,公孫續帶着牽招的援兵才姍姍來遲。公孫續用牽招的望遠鏡看向易京,明白公孫瓚肯定失敗了,但不知道公孫瓚本人生死。

公孫續對牽招說道:“易京已破,請將軍速援家父。”

牽招有些爲難道:“我軍兵少,本欲解易京之圍,不想來遲一步。如今進攻袁紹不但無爲,亦會威脅自身。不如北去,再打探公孫太守消息。”

公孫續還要勸牽招,就見遠處有一隊人馬過來。斥候向牽招彙報:“報將軍,有一支公孫太守敗軍向我軍衝來。”

“必是家父,請將軍援之。”公孫續驚喜道。

“善。”

雖然天色已暗,可明顯不同於袁軍的劉備軍旗,田豫還是看的清的。田豫知道這肯定是劉備的援軍,便直直的向這邊跑來。

牽招見田豫後方還有追兵,他一揮令旗,部下輕騎便一分爲二,將中間讓給了田豫殘軍。

追殺田豫的袁軍是由顏良統領的,他沒想到會碰上牽招,被牽招帶着輕騎幾波騎射打懵了。反應過來後,趕忙率軍撤退。

擊退了顏良,牽招率軍和田豫匯合,老遠就聽到公孫續淒厲的哭喊聲。

“父親!是孩兒不孝,孩兒來遲了!”

牽招見公孫續這樣,也明白公孫瓚定然是沒命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牽招看向易京那裡,見有數隊火光向這邊來,料想是袁紹再度想要進攻他們。牽招對田豫說道:“袁軍就在不遠,此地不宜久留。”

田豫向公孫續說道:“公子,當先離此地,而後再爲主公報仇。”

公孫續一抹眼淚,咬牙切齒喊道:“袁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袁軍最終沒能追上牽招,牽招一邊率軍返回,一邊向北面打探消息,其實是公孫續心中還有一絲絲僥倖。

可他們到渤海的時候,北方傳來消息,公孫瓚死亡,袁紹統領幽州全境。聽到這個消息,公孫續又消沉了下去。

袁紹消滅公孫瓚舉辦酒宴,袁紹本人卻沒像衆人想象的那麼高興,反而陰沉着臉。

田豐說道:“公孫瓚已平,幽州既定,主公大勢成矣,何故悶悶不樂?”

袁紹沒有回答田豐,而是問道:“我欲率得勝之師攻劉備,諸公以爲如何?”

袁紹這話就嚇了衆人一跳了,即便要攻劉備,也要先消化幽州再說啊。

田豐說道:“劉玄德久據青、徐,民心歸附,以關羽、張飛爲爪牙,太史慈、牽招爲羽翼,部下王脩、孫邵等皆爲智謀之士,又有文舉公、康成公爲西席,其勢強矣,不可急圖。袁公路五十萬大軍輕進徐州,旬日便全軍覆沒,乃前車之鑑也。

將軍據山河之固,擁三州之衆,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爲奇兵,乘虛迭出,以擾青徐,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

沮授說道:“元皓之言是也,主公欲興漢室,不可急於一時。”

袁紹說道:“非我性急,乃是劉備先發制人也。”

郭圖問道:“主公如何得知?”

“子遠與渤海探得劉備與平原屯大軍,欲乘我後方鄴城空虛,襲之。”

衆人想了一會,沮授說道:“此必是劉備圍魏救趙之計,彼與公孫瓚親厚,見主公大軍攻公孫瓚,故而使此計。主公只需率軍返回鄴城,其軍自散。”

“不然!”許攸說道:“主公,劉備久有圖河(黃河)北之心,前番兩軍衝突便是明證。今見主公後方空虛,故而發難,主公若不先攻,必爲其所累。”

許攸說道:“主公,若不先發,內成大難,我軍危矣。”

袁紹知道許攸說的是麴義,只是田豐和沮授都反對立刻出兵,而且幽州確實剛平定,還有一堆事。

袁紹說道:“諸公且回,容我思之。”

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八章 求援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侯氏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二十二章 遷都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