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

“彼輩自尋死路,弓箭手!”鄧濟面對曹軍重騎兵的衝陣不慌不忙。

劉表軍在鄧濟的號令下開始向許褚放箭,可打擊效果非常不好,連一個人都沒殺死。

曹軍的重騎兵自然不會像劉備一樣闊綽,他們的士兵只穿着一層鎧甲,馬鎧也只有胸前一塊,但這也足夠讓他們無視弓箭了。

鄧濟見弓箭沒有對曹軍有用處,這下慌了起來,說道:“快!各陣上前!”

但爲時已晚,許褚已經率軍衝到了近前,許褚像箭頭一般撕裂了前陣,直衝到中軍處。鄧濟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許褚俘虜了。

曹操見許褚擒回鄧濟,喊道:“敵將已擒,餘衆投降免死!”

劉表軍這邊見主將被擒,也沒了鬥志,曹操這一喊,劉表軍便順勢投降了。隨後其他幾路包圍的人馬來到湖陽,也被鄧濟招降了。

曹操見鄧濟居然能料到自己的計謀,認爲他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對鄧濟非常重視,鄧濟也順勢投降了曹操。

許褚這一仗打的非常漂亮,曹操馬上升許褚爲校尉,同時也堅定了組建重騎兵的決心。

曹操奪下湖陽縣,修整了幾天,便又率軍向穰縣進攻。馬上就要到冬天了,曹軍也沒帶多少寒衣,曹操決定速戰速決。

曹操讓大部隊一路緩慢行軍,親率精銳五千人晝伏夜出,急行軍準備突襲穰縣。

一路急行軍,曹操來到穰縣城下,可讓曹操詫異的是,穰縣似乎沒有半點防備,東門還開着。

曹操雖然設下虛實之計,可也不認爲賈詡會一點防備也沒有。曹操有些疑慮,準備讓隨軍的李整先率千人進城看看。

李整小心翼翼進城,他也知道危險,所以讓一部分士兵守住城門。果然李整一進城,城中金鼓聲大起,埋伏於甕城的張繡軍不停向李整射擊。

李整雖然有防備,還是被這一下突然襲擊打擊到了,千餘衆精銳死傷過半,李整趕忙退出城去。李整退去,穰縣城門又重新關了起來,張繡軍也全都涌上城樓。

這一下變故非常快,曹操也沒有反應過來,待李整回到軍中,曹操也只能搖頭嘆息。

突襲之路走不通,曹操便讓大軍攻城,可嘗試攻城幾次,發現張繡軍防守的毫無破綻。曹操知道穰縣是攻不下來了,準備回軍,來年再戰。

曹操的大軍都在穰縣,要是冒然撤退,被張繡追殺,那渡個涅水,就能讓曹軍損失慘重,曹操決定再設虛實之計。

當天,曹操讓大軍分四份,包圍穰縣,並讓各軍在營間奔走,營造一番明日大戰的假象。

城裡的張繡向賈詡問計,賈詡說道:“曹軍遠來,未備寒衣,必急於求戰。我軍連日堅守不出,曹操設四營,我料其三營爲虛,一營爲實。將軍明日可率軍於城中,待看明日四門何處兵多,便支援何處。曹軍遷延日久,待天寒地凍,方爲破敵之時。”

“善。”

賈詡這邊想的很多,可等到明天,一直等不到曹軍進攻,而且曹軍營帳也非常安靜。

感覺不對的賈詡用吊籃將數個士兵放下城,探查曹營,結果發現曹軍早就走了多時了。

賈詡對張繡說道:“我中曹操之計,慚愧。”

“賈公何必如此,有賈公之謀,方使曹操勞師遠征,一無所獲。”

張繡這裡是沒有損傷,可劉表那裡損兵失將,湖陽縣和舞陰縣也被曹操攻下來了。下次曹操再來,劉表還會不會幫助張繡就是個未知數了。

曹操回軍的時候,沒有從宛縣——博望縣——堵陽縣——葉縣這條路回軍,而是從湖陽縣——比陽縣——舞陰縣——堵陽縣——葉縣回軍的,曹操順勢攻下來比陽縣和舞陰縣。

曹操進攻張繡無功而返,另一邊的呂布進攻壽春同樣無功而返。

曹操調一萬軍給夏侯惇守壽春,呂布欺夏侯惇兵少,沒有聽從陳宮翁扎穩打的謀劃,率軍向壽春進攻。

呂布手下的兵大都是沛國周邊的人,原本沛國在呂布治下,這些人也沒什麼,現在沛國都已經被曹操攻取了,這些士兵的士氣可想而知。

而且呂布還不用自己的本部精銳進攻,每次都讓這些豫州士兵衝在前頭,時間一長,有許多士兵都當了逃兵。呂布沒有辦法,只能率軍回到九江。

呂布有些羞怒,沒有見陳宮,但陳宮還是盡責的找到呂布,說道:“壽春城堅,曹軍悍勇,急切不可下。可先平九江各縣,再下合肥,以備來年攻廬江。”

“廬江?”

“廬江現爲袁術舊部劉勳所佔,兵微將少,取之不難。且廬江未遭兵災,治下之民甚衆,可爲基業。況廬江處大江(古代江這個字特指長江)上游,江東孫策頗具威名,溫侯據廬江,是據江東咽喉之地,可阻江東北上。若江東有旦夕之變,溫侯亦可奪江東以爲基業。”

“唉,悔不聽公臺所言,以致無功而返。今後布旦有差錯,還望公臺不吝諫言。”

“此宮本分,溫侯不必憂慮。”

呂布不再和夏侯惇死磕,開始接收九江其他縣,這些縣即便有的縣不認可呂布,但面對呂布的大軍也不得不低頭。

江東

“報主公,呂布率軍攻克合肥。”

“公瑾,呂布攻合肥,意欲何爲?”

周瑜笑着說道:“非爲其他,乃爲廬江也。”

孫策這幾年整合江東,將各地的賊匪清掃一空,還向許都上貢,並且獻上了原本所需貢品的兩倍。許都順勢也任命孫策爲討逆將軍,奉吳侯。

正因爲與世隔絕,上繚也越發神秘。有一種傳言,說上繚積累了數以千萬計的財富,糧米、金銀以及各種奇珍異寶應有盡有。

周瑜最初便準備以這麼一個傳言誘惑劉勳率軍進攻上繚,好讓孫策突襲廬江。

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七十章 昌豨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六章 黃巾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八十七章 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