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椿壽之死

椿壽之死

回到省城,他第一件事便是去見撫臺黃宗漢。

聽完報告,黃宗漢還誇獎了一番,說他實心辦事。還告訴他一些京裡來的消息,說朝廷已有旨意,嚴飭直隸總督和駐北通州的倉場侍郎,自天津楊村地方,調派一千五百艘駁船到山東臨清,準備駁運漕糧。不過直隸總督已經復奏,怕楊村的駁船到達臨清,河水已經結冰,所以這樣請求:江浙的漕糧在臨清、德州一帶卸下來,暫時存貯,到明年開春解凍,再轉漕北上。這個請求能不能奉準,尚不可知。

椿壽認爲這是個好消息,他原有顧慮,怕北地天寒,到了十月以後,河裡結冰,漕船依舊受阻。現在既有直隸總督據實奏陳,等於爲他把心裡想說的話說了出來,格於事實,朝廷不能不準,這樣就只要到了臨清,便算達成任務。倘說遲延,則各地情形相同,處分的案子混在一起,變成“通案”就不要緊了。

椿壽吃了這顆定心丸,對於疏浚河道的工程進度不甚理想,就不太着急。他最關心的是直隸總督那個復奏的下文,等漕船開出,纔看到明發上諭:

“浙江嘉杭等幫米石,如能撥船趕運,當仍遵前旨,酌撥楊村船隻,趁此天氣晴和,迅往撥運。設或沿途必須截卸,臨清、德州等倉,是否足資容納?着倉場侍郎、直隸總督、漕運總督、山東巡撫各將現在應辦急務,迅速妥爲辦理,毋得聽任屬員推諉惡習,各分畛域,再勿貽誤。懍之!”

“虧得趕運出去。”椿壽心裡在想,“照上諭來看,在臨清、德州截卸,暫時存貯,已經準了。不過糧倉恐怕不夠,湖幫的漕米到了那裡,倘或無倉可儲,倒是棘手之事。”

於是,他“上院”去見撫臺。黃宗漢一見他就說:“啊,來得正好。我正要叫‘戈什哈’去請你,有件要緊事商量。”

“請大人吩咐。”

“不,不!你有事你先說。”

椿壽便說明來意,意思是想請撫臺出奏,浙江湖屬八幫的漕米,已出省境北上。如果到了臨清,無法駁運,需要截卸時,請飭下漕運總督及山東巡撫,預留空倉。他是怕湖屬八幫的漕船最後到達,倉位爲他幫捷足先登,所以有此要求。

黃宗漢一面聽,一面不斷搖頭,等他說完,俯身向前問道:“漕運一事,貴司內行,而且今年由貴司一手料理,我要請問,可曾計算過‘回空’的日子?”

原來是這一層顧慮,椿壽略略放了心,“回大人的話,”他說,“回空自然要衍期。”

“衍期多少時候?”黃宗漢不待辭畢,搶着問道,“請貴司算與我聽一聽。”

“這要看臨清的情形。如果在那裡截卸,等明年開凍駁運,又要看前面漕船的多寡,多則慢,少則快。”

“最快什麼時候?”

“總要到明年四月。”

“回空呢?”

“也要兩個月。”

“這就是說,漕船明年夏天才能回家,還要經過一番修補,又得費個把月,最快也得在七月裡才能到各縣受兌漕米。請問貴司,明年新漕不是又跟今年一樣,遲到八九月才能啓運嗎?”

“是!”椿壽答道,“不過明年改用海運,亦無關係。”

“什麼叫沒有關係?”黃宗漢勃然變色,“你說得好輕巧。年年把漕期延後,何時始得恢復正常?須知今年是貴司責無旁貸,明年就完全是我的責任。貴司這樣子做法,簡直是有意跟我過不去呀!”

椿壽一看撫臺變臉,大出意外,他亦是旗下公子哥兒出身,一個忍不住,當即頂撞了過去:“大人言重了!既然我責無旁貸,該殺該剮,自然由我負責,大人何必如此氣急敗壞?”

“好,好!”黃宗漢一半真的生氣,一半有意做作,臉上一陣青,一陣紅地說,“你負責,你負責!請教,這責任如何負法?”

“本年漕運雖由我主管,但自從大人到任,凡事亦曾稟命而行。今年江蘇試辦海運,成效甚佳,請大人出奏,明年浙省仿照江蘇成例,不就行了嗎?”

“哼,哼!”黃宗漢不斷冷笑,“看貴司的話,好像軍機大臣的口吻,我倒再要請教,如果上頭不準呢?”

“沒有不準之理。”

“又是這樣的口吻!”黃宗漢一拍炕幾,大聲呵斥,“你到底是來議事,還是來擡槓?”

椿壽做了二十幾年的官,從未見過這樣的上司,心裡在想:我是科甲出身,我亦不是捐班佐雜爬上來的,受慣了氣的,論宦途經歷,我放浙江藩司,你還不過是浙江臬司,只不過朝中有人,道光十五年乙未那一榜……

轉念到此,椿壽打了個寒噤,暗叫一聲:大事不好!黃宗漢的同年,已有當了軍機大臣的,那是蘇州的彭蘊章。還有戶部兩侍郎,一個是福建的王慶雲,最愛照應同鄉;另一個又是他的同年,而且是好友的何桂清。

俗語說得好:“朝裡無人莫做官。”黃宗漢敢於如此目中無人,無非仗着內有奧援,而且聽說他今年進京,皇上召見六次之多,聖眷正隆,自己無論如何碰不過他。這些念頭雷轟電掣般閃過心頭,頓感氣餒,只得忍氣吞聲地賠個罪。

“大人息怒。我豈敢跟大人擡槓?一切還求大人維持。”

這一說,黃宗漢的臉色才和緩了一些,“既爲同僚,能維持總要維持。不過,”他使勁搖着頭,一字一句地說,“難,難!”

椿壽的心越發地往下沉,強自鎮靜着問道:“大人有何高見?要請教誨。”

“豈敢,

豈敢。等我想一想再說吧!”

說完,端一端茶碗,堂下侍候的戈什哈便拉開嗓子:“送客!”

這送客等於逐客。椿壽出了撫臺衙門,坐在轎子裡,只催轎伕加快,急急趕回衙門,讓聽差把文案請到“簽押房”,關上房門,細說了上院的經過,驚疑不定地問道:“各位看看,黃撫臺這是什麼意思?”

“黃撫臺外號‘黃閻羅’,翻臉不認人是出名的,這件事要好好鋪排一下。”

“唉!”椿壽搖搖頭,欲言又止,失悔在黃撫臺剛到任,不理他索賄的暗示。

“‘天大的公事,地大的銀子’,”有個文案說得很率直,“先去探探口氣看,院上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於是連夜走路子去打聽,總算有了確實的消息,據說黃宗漢爲了明年的新漕得以早日受兌裝載,照限期抵達通州,決定上奏,把湖屬八幫的漕船追了回來,漕米卸岸入倉,連同明年的新漕,一起裝運。

這樣做法,只苦了漕幫,白白賠上一筆疏浚河道的費用。其次,那些奉委押運的候補州縣,沒有“公費”可派,一筆過年的盤纏便落空了。椿壽心中雖有不忍,但到底是別人的事,藩司能夠不賠,已是上上大吉,只好狠一狠心不理他們了。

果然,第二天撫臺衙門來了正式公事,唯恐影響來年新漕的期限:“所有本年湖屬八幫漕船,仰該司即便遵照,全數追回,候命辦理。”椿壽不敢怠慢,立即派出人去,把湖屬八幫的漕船截了回來,同時上院去見撫臺,請示所謂“候命辦理”是如何辦法。

黃宗漢一直託病不見。過了有五六天,一角公文送到,拆開一看,椿壽幾乎昏厥,頓足罵道:“黃壽臣,黃壽臣,你好狠的心!我與你何冤何仇,你要置我於死地!”

黃宗漢的手段的確太毒辣了,他以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地位,統籌漕運全局的理由,爲了使來年新漕的輸運如期完成,以期此後各年均得恢復正常,作了一個決定:本年湖屬八幫的漕米,留浙變價。全部漕米二十七萬六千石,照戶部所定價格,每石二兩銀子,共該五十五萬二千兩,限期一個月報繳。

這是椿壽與尖丁早已算過了的,市價與部價的差額,一共要三十三萬兩銀子。如果在他第一次到湖州開會之前,撫臺就作了這個決定,那麼漕幫賠大部分,藩司賠小部分,這筆小部分的賠款,也還可以在浮收的款項中撥付。說起來只是今年白吃一場辛苦,沒有“好處”而已。但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漕幫負擔了疏浚河道的全部經費,事先已經聲明,出了這筆錢,漕船非走不可,於今截回不走,已覺愧對漕幫,再要他們分賠差額,就是漕幫肯賠,自己也難啓齒,何況看情形是絕無此可能的。

至於浮收的“好處”,早已按股照派,“分潤”有關人員,哪裡再去追索?即使追索得到,也不過五六萬銀子,還差着一大截呢!

事情的演變,竟會弄得全部責任,落在自己一個人頭上。椿壽悔恨交併,而仍不能不拼命作最後的掙扎,愁眉苦臉地召集了親信來商議,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解鈴還須繫鈴人”,唯有去求撫臺,收回“變價”的成命,應解的二十多萬石漕米,隨明年新漕一起啓運。就這樣起卸入倉,從船上搬到岸上,明年再從岸上搬到船上,來回周折的運費、倉費,以及兩次搬動的損耗,算起來也要賠好幾萬兩銀子,而且一定還會受到處分,但無論如何總比賠三十三萬兩銀子來得好。

兩害相權取其輕,椿壽只得硬着頭皮上院,把“手本”送了進去,門上出來答道:“上頭人不舒服,請大人回去吧!上頭交代,等病好了,再請大人過來相敘。”

椿壽憤不可遏,吩咐跟班說:“回去取鋪蓋!撫臺不見我不走,就借官廳的炕牀睡。”

門上一看,這不像話,趕緊賠笑道:“大人不必,不必!想來是有急要公事要回,我再到上房去跑一趟。”

於是椿壽就在官廳中坐等,等了半個時辰,黃宗漢出來,仰着頭,板着臉,一見面不等椿壽開口,就先大聲問道:“你非見我不可?”

“是!”椿壽低聲下氣地回答,“大人貴恙在身,本不該打攪,只是實在有萬分困難的下情上稟。”

“如果是湖屬漕米的事,你不必談。已經出奏了。”

這句話就如焦雷轟頂,一時天旋地轉,不得不頹然坐倒,等定定神看時,黃宗漢已無蹤影,撫院的戈什哈低聲向他說道:“大人請回吧!轎子已經伺候半天了。”

椿壽閉上眼,眼角流出兩滴眼淚,拿馬蹄袖拭一拭乾淨,由聽差扶掖着,一步懶似一步地走出官廳。

就在這天晚上,椿壽在藩司衙門後院的簽押房裡上吊自殺。第二天一早爲家人發覺,哭聲震動內外,少不得有人獻殷勤,把這個不幸的消息飛報撫臺。

黃宗漢一聽,知道闖了禍,逼死二品大員,罪名不輕,但轉念想起一重公案,覺得可以如法炮製,心便放了一半。

他想起的是陝西蒲城王鼎尸諫的往事,這重公案發生在十年以前,王鼎與奸臣穆彰阿,同爲大學士值軍機。這位“蒲城相國”性情剛烈,嫉惡如仇,而遇到穆彰阿是陰柔奸險的性格,每在御前爭執,一個聲色俱厲,一個從容自如,宣宗偏聽不明,總覺得王鼎不免過分。

道光二十二年,爲了保薦林則徐複用,王鼎不惜自殺尸諫,遺疏痛劾穆彰阿。那時有個軍機章京叫陳孚恩,是穆彰阿的走狗,一看王鼎不曾入值,亦未請假,心裡一動,藉故出宮,趕到王鼎家一看,聽得哭聲

震天,越發有數。趁王鼎的兒子——翰林院編修王抗驟遭大故,五中昏瞀的當兒,勸他把王鼎的屍首解下來,同時把遺疏抓到手裡,一看內容,不出所料,便又勸王抗以個人前程爲重,不必得罪穆彰阿,又說“上頭”對王鼎印象不佳,而大臣自殺,有傷國體,說不定天顏震怒,不但王鼎身後的卹典落空,而且別有不測之禍。

這一番威脅利誘,教王抗上了當,聽從穆彰阿更改遺疏,並以暴疾身故奏報。宣宗也有些疑心,但穆彰阿布置周密,“上頭”無法獲知真相,也就算了。

陳孚恩幫了穆彰阿這個大忙,收穫也不小,不久,穆彰阿就保他當山東巡撫。而王抗則以不能成父之志,爲他父親的門生、他自己的同年,以及陝甘同鄉所不齒,辭官回裡,鬱郁以終。

穆彰阿是道光十五年乙未科會試的大主考,黃宗漢是他的門生,頗爲巴結這位老師。秦檜門下有“十客”,穆彰阿門下有“十子”,黃宗漢與陳孚恩都在“穆門十子”之數,自然熟知其事。所以,一遇椿壽的變故,他立即遣派親信,以釜底抽薪的宗旨,先設法把椿壽的遺囑弄到手,然後親自拜訪駐防的將軍和浙江學政——因爲這兩個人是可以專摺奏事的,先要把他們穩住,纔可以不使真相上聞。

當然,另一方面他還要間接拜託旗籍的官員,安撫椿壽的家屬,然後奏報藩司出缺。上吊自殺是瞞不住的,所以另外附了個“夾片”,說是“浙江錢漕諸務支絀,本年久旱歲歉,徵解尤難,該司恐誤公事,日夜焦急,以至迫切輕生”。把湖屬八幫應運漕米,留浙變價的事,隻字不提。同時錄呈了經過修改的椿壽的遺囑,咸豐帝此時初登大寶,相當精明,看遺囑內有“因情節所逼,勢不能生”兩句話,大爲疑惑,認爲即令公事難辦,何至遽爾自盡?是否另有別情,命令黃宗漢“再行詳細訪察,據實奏聞,毋稍隱飾”。

浙江學政萬青藜也有專摺奏報,說椿壽身後,留有遺囑,“實因公事棘手,遽行自盡”。與黃宗漢的奏摺桴鼓相應。皇帝批示:“已有旨,令黃宗漢詳查具報。汝近在省垣,若有所聞,亦可據實具奏。”

看來事情要鬧得很大,但事態真正嚴重的關鍵所在,只有黃宗漢自己知道。因爲椿壽的自盡,如果真的是由於他的措施嚴峻,則雖良心有虧,亦不過課以道義上的責任,在公事上可以交代得過,那就不必有所畏懼。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椿壽之死,是死在他虛言恫嚇的一句話上。

所謂“留浙變價”,原是黃宗漢有意跟椿壽爲難的一種說法,暗地裡他並不堅持這樣做,不但不堅持,他還留着後手,以防椿壽無法做到時,自己有轉圜的餘地。

由於在軍機處和戶部都有極好的關係,所以黃宗漢對來年新漕改用海運,以及本年湖屬各幫漕米,不能如限北運的處置辦法,都有十足的把握,私底下書函往還,幾乎已有成議。但這些情形,椿壽無從知道,他亦瞞着不說。以改用海運並無把握,河運糧船難以依限回空的理由,下令截回漕船,留浙變價,這一套措施與他所奏報的改革辦法,完全不符。他向椿壽所說的,留浙變價一事“已經出奏”,事情到了推車撞壁的地步,再也無可挽回,這才使椿壽感到已入絕路,不能不一死了之。其實,“已經出奏”這句話,根本是瞎說。

就憑這句謊言,黃宗漢便得對椿壽之死負起全部責任。因而他必須多方設法掩飾遮蓋,不使真相上聞,一面活動萬青藜等人,幫着他瞞謊,一面遣派親信,攜帶巨資,到京師活動。當然,像軍機大臣彭蘊章那裡,是不必也不能行賄的,只有以同年的身份,拜託關顧照應。

不過這樣一件案子,也不是輕易壓得下去的。椿壽是“上三旗”的旗人,親戚之中,頗有貴官,認爲他的死因可疑,自然要出頭爲他講話,這樣軍機處要幫黃宗漢的忙,就不能不費一番手腳,來遮人耳目。

照一向的慣例,類似這種情況,一定簡派大員密查。既稱密查,自然不能讓被查的人知道,可是一二品的大員出京,無論如何是件瞞不住的事,於是便有許多掩護其行蹤及任務的方法。一種是聲東擊西,譬如明發上諭,“着派某某人馳往江蘇查案”,這人便是“欽差”的身份,所經之處,接待的禮節極其隆重。這樣一路南下,到了濟南,忽然不走了,用欽差大臣的關防,諮會山東巡撫,開出一張名單,請即傳提到案,迅雷不及掩耳地展開了查案的工作。

再有一種是暗渡陳倉,乘某某大員外放到任的機會,密諭赴某處查案。這道密諭照例不發“邸抄”,被查的省份毫無所知,行到目的地,拜訪總督或巡撫,出示密諭,於是一夕之間,可以掀起大獄。查黃宗漢逼死椿壽一案,就是用的這一種辦法,所以在表面上看不出黃宗漢出了毛病的痕跡,這當然又是軍機處幫他的忙。

這位欽差名叫何桂清,是黃宗漢的同年。在他們乙未一榜中,何桂清的年紀較輕,儀表清俊,吐屬淵雅,人緣極好。這年秋天,由戶部侍郎外放江蘇學政,在京裡餞行送別的應酬甚多,所以一直遲遲不能啓程。就在這段摒擋行囊,準備到任的期間,出了椿壽這件案子,彭蘊章和他一些在京同年商量的結果,奏請密派何桂清於赴江蘇學政途中,順道查辦。“上頭”只對椿壽的死因懷疑,不曾想到是他所信任的黃宗漢乾的好事,自然不會以何桂清與黃是同年爲嫌,便準了軍機處的建議。

這個消息,很快、很秘密地傳到了杭州,黃宗漢等於服下一粒定心丸。何桂清以欽命在身,不敢耽擱,也就在歲暮之際,出京南下。

(本章完)

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九章 上下打點,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夥人_收服世龍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錢莊開業政局多變遭人算計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三章 王有齡上任即遇大麻煩,胡雪巖謀劃完美解決方案_結交漕幫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財巡視防務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五章 查封典當,局中設局鬥心鬥智_大封典鋪紅頂商人胡雪巖5:隱患埋於巔峰_第五章 胡雪巖事業的賢內助——螺螄太太_名分之爭家事之爭巧遇鶴齡籌辦船廠移花接木大展鴻圖美人圈套喜事心事江湖禍事內鬼敗事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五章 查封典當,局中設局鬥心鬥智_詭計敗露意外糾紛江湖禍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佳人心曲密謀調任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三章 王有齡上任即遇大麻煩,胡雪巖謀劃完美解決方案_尋找賣主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小人拆臺大展鴻圖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四章 難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巖火速辦妥_風月場中應變之道全權委託情場干戈請兵護航多情郎中胡李會晤強強聯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章 時局動亂,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業預判_推位讓國紅頂商人胡雪巖5:隱患埋於巔峰_第五章 胡雪巖事業的賢內助——螺螄太太_螺螄太太密謀調任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結交應春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漕運其事情場干戈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六章 大勢已去,胡雪巖革職散家_革職查辦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五章 公款過手做本錢,胡雪巖的融資之道_謁見藩司化敵爲友籌辦船廠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錢莊開業抵達杭州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萬銀子做五十萬銀子的生意_上海之行政局多變政敵暗算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八章 寶物遭人掠取,一線生路變絕路_奸人貪寶瞞天過海分頭行事入閩督師籌辦船廠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萬銀子做五十萬銀子的生意_生絲生意紅頂商人胡雪巖5:隱患埋於巔峰_第五章 胡雪巖事業的賢內助——螺螄太太_名分之爭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五章 公款過手做本錢,胡雪巖的融資之道_籌開錢莊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九章 上下打點,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夥人_收服世龍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萬銀子做五十萬銀子的生意_不速之客恭迎左帥共議前程紅頂商人胡雪巖5:隱患埋於巔峰_第五章 胡雪巖事業的賢內助——螺螄太太_名分之爭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財改弦易轍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萬銀子做五十萬銀子的生意_生絲生意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章 時局動亂,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業預判_推位讓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二章 王有齡打通層層關節,起步官場_返鄉跑官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五章 查封典當,局中設局鬥心鬥智_大封典鋪平息風潮共議前程請兵護航幕後老闆大擺壽宴惱人情債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八章 寶物遭人掠取,一線生路變絕路_奸人貪寶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錢莊開業拜會學臺幕後老闆同裡之行抵達杭州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官運亨通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五章 查封典當,局中設局鬥心鬥智_壯士斷腕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二章 王有齡打通層層關節,起步官場_巧遇故知糧餉大任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結交應春局勢突變籌辦船廠阿七做媒深入虎穴爲人謀職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九章 上下打點,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夥人_結交鬱四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二章 王有齡打通層層關節,起步官場_進京捐官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刑錢師爺糧餉大任佳人心曲俞三婆婆危機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