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六章 結識左宗棠,開啓鉅商之路_重回杭州

重回杭州

果然,等杭州克復,張秀才父子因爲開城迎接藩司蔣益澧之功,使小張獲得了一張七品獎札,並被派爲善後局委員。張秀才趁機進言,杭州的善後,非把胡雪巖請回來主持不可。

蔣益澧深以爲然。於是專程迎接胡雪巖的差使,便落到了小張身上。

到得上海,先在“仕宦行臺”的長髮客棧安頓下來,隨即找出劉不才留給他的地址,請客棧裡派個小夥計去把劉不才請來。

“我算到你也該來了,果不其然。”劉不才再無閒話,開口就碰到小張的心坎上,“我先帶你去看舍親,有啥話交代清楚,接下來就盡你玩了。”

“老劉,”小張答說,“我現在是浙江善後局的委員,七品官兒。這趟奉蔣藩臺委派,特地來請胡大人回杭州,要說的就是這句話。”

“好!我曉得了。我們馬上就走。”

於是小張將七品官服取出來,當着客人的面更衣,換好了不免面有窘色,自覺有些沐猴而冠的味道。

劉不才倒沒有笑他,只說:“請貴管家把衣包帶去,省得再回來換便衣了。”

小張帶的一個長隨張升,倒是一向“跟官”的,名帖、衣包,早就預備好了,三個人一輛馬車,徑自來到阜康錢莊。

胡雪巖跟一班米商在談生意,正到緊要關頭,因爲小張遠道而來,又是穿官服來拜訪,只得告個罪,拋下前客,來迎後客。

小張是見過胡雪巖的,所以一等他踏進小客廳,不必劉不才引見,便即喊一聲:“胡老伯!”恭恭敬敬地磕下頭去。

“不敢當,不敢當!世兄忒多禮了。”胡雪巖趕緊亦跪了下去。

對磕過頭,相扶而起,少不得還有幾句寒暄,然後轉入正題。等小張道明來意,胡雪巖答說:“這是我義不容辭的事,已經在預備了。世兄在上海玩幾天,我們一起走。”

“是!”

“好了!”劉不才插進來對小張說,“話交代清楚了,你換一換衣服,我們好走了。”

於是劉不才帶着小張觀光五光十色的夷場,到晚來吃大菜、看京戲。小張大開眼界,夜深人倦,興猶未央,劉不才陪他住在長髮客棧,臨牀夜語,直到曙色將動,方始睡去。

這時的胡雪巖卻還未睡,因爲他要運一萬石米到杭州,接頭了幾個米商,說得好好的,到頭來卻又變了卦,迫不得已只好去找尤五,半夜裡方始尋着,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求。

尤五對米生意本是內行,但松江漕幫公設的米行,早已歇業,隔膜已久,而且數量甚巨,並非叱嗟可辦。他這幾年韜光養晦,謹言慎行,做事越發仔細,沒把握的事,一時不敢答應。

“小爺叔,你的吩咐,我當然不敢說個‘不’字,不過,我的情形你也曉得的,現在要辦米,我還要現去找人。‘班底’不湊手,日子上就捏不住了。從前你運米到杭州進不了城,改運寧波,不是他們答應過你的,一旦要用,照數補米?”

這是當初楊坊爲了接濟他家鄉,與胡雪巖有過這樣的約定。只是楊坊今非昔比,因爲白齊文劫餉毆官一案受累,在李鴻章那裡栽了大跟頭,現在撤職查辦的處分未消,哪裡有實踐諾言的心情和力量。胡雪巖不肯乘人於危,決定自己想辦法。

聽完他所講的這番緣由,尤五讚歎着說:“小爺叔,你真夠朋友,不過人家姓楊的不像你。他靠常勝軍,着實發了一筆財,李撫臺饒不過他,亦是如此。如今米雖不要他補,米款應當還你,當初二兩多銀子一石,現在漲到快六兩了,還不容易採辦。莫非你仍舊照當初的價錢跟他結算?”

“那當然辦不到的。要請他照市價結給我。不然我跟他動公事,看他吃得消,吃不消?”

“錢是不愁了,”尤五點點頭,“不過,小爺叔,你想辦一萬石米,實在不容易。這兩年江蘇本來缺糧,靠湖廣、江西販來,去年李撫臺辦米運進京,還採辦了洋米,三萬石辦了兩個月才湊齊,你此刻一個月當中要辦一萬石,只怕辦不到。”

“不是一個月。一個月包括運到杭州的日子在內,最多二十天就要辦齊。”

“那更難了。只怕官府都辦不到。”

“官府辦不到,我們辦得到,纔算本事。”

這句話等於在掂尤五的斤兩。說了兩次難,不能再說第三次了,尤五不做聲,思前想後打算了好久,還是嘆口氣說:“只好大家來想辦法。”

分頭奔走,結果是七姑奶奶出馬,找到大豐米行的老闆娘“粉面虎”,將應交的京米,以及存在怡和洋行的兩千石洋米,都湊了給胡雪巖,一共是八千五百石,餘數由尤五設法,很快地湊足了萬石之數。

米款跟楊坊辦交涉,收回五萬兩銀子,不足之數由胡雪巖在要湊還王有齡遺族的十二萬兩銀子中,暫時挪用。一切順利,只十三天的工夫,沙船已經揚帆出海,照第一次的行程,由海寧經錢塘江到杭州望江門外。

小張打前站,先回杭州,照胡雪巖的主意,只說有幾百石米要捐獻官府,再用一筆重禮,結交了守望江門的營官張千總,講好接應的辦法,然後坐小船迎了上來複命,細談杭州的情形,實在不大高明,胡雪巖聽完,抑鬱地久久不語。

既是至親,而且也算長輩,劉不才說話比較可以沒有顧忌,他很坦率地問道:“雪巖,你是不是在擔心有人在暗算你?”

“你是指有人在左制軍那裡告我?那沒有什麼,他們暗算不到我的。”

“那麼,你是擔啥心事呢?”

“怎麼不要擔心事?來日大難,眼前可憂!”

這八個字說得很雅馴,不像胡雪巖平時的口吻,因而越使得劉不才和小張奇怪。當然,劉不才對胡雪巖,要比小張了解得多,“來日大難”這句話他懂,因爲平時聽胡雪巖談過,光復以後,恤死救生,振興市面善後之事,頭緒萬端。可是,眼前又有何可憂呢?

“我沒有想到,官軍的紀律亦不比長毛好多少!”胡雪巖說,“剛纔聽小張說起城裡的情形,着實要擔一番心事。白天總還好,只怕一到了夜裡,放槍放火,姦淫擄掠都來了!”

怪不得他這樣子憂心忡忡,不管他是不是過甚其詞,總不可不作預防。小張家在城裡,格外關切,失聲問道:“胡先生!那,怎麼辦呢?”

“辦法是有一個。不過要見着‘當家人’纔有用處。”

整個杭州城現在是蔣益澧當家,小張想了一下問道:“胡先生,我請你老人家的示,進了城是先跟家父見見面呢?還是直接去看杭州的‘當家人’?”

“當然先看‘當家人’。”

“好的!”小張也很有決斷,“老劉,我們分頭辦事。等到了岸上,卸米的事,請你幫幫張千總的忙。現在秩序很亂,所謂幫忙,無非指揮指揮工人。別的,請你不必插手。”

劉不才懂得他的言外之意,不須負保管糧食之責,如果有散兵遊勇,強索軟要,聽憑張千總去處理,大可袖手旁觀。

“我知道了。我們約定事後見面的地方好了。”

“在我舍間。”小張答說,“回頭我會拜託張千總,派人護送你去。”

於是,胡雪巖打開小箱子,裡面是一套半新舊的三品頂戴官服,等他換穿停當,船也就到岸了。

雖說到岸,其實還有一段距離,因爲沙船裝米,吃水很深,而望江門外的碼頭失修,近岸淤淺,如果沙船靠得太近,會有擱淺之虞。

好在重賞之下,自有勇夫,張千總頗爲盡心,不但已找好一所荒廢的大房子,派兵打掃看守,備作倉庫之用,而且也扣着小船,預備接駁。此時相度情勢,又改了主意,下令士兵在淺河灘上涉水負載,更爲簡捷。小船隻用了一隻,將胡雪巖、小張、劉不才,和胡雪巖的跟班長貴送到岸上,交代明白,胡、張二人就由挾着拜匣的長貴陪着,先進城了。

望見城頭上飄拂的旗幟,胡雪巖感從中來,流涕不止,他是在想王有齡,如果今天凱旋入城的主帥,不是蔣益澧而是王有齡,那有多好!今日之下,自然是以成敗論英雄,但打了勝仗的人不知道可會想到,王有齡當年苦守危城,豈僅心力交瘁,簡直是血與淚俱,所吃的苦、所用的力,遠比打勝仗的人要多得多!

這樣想着,恨不得一進城先到王有齡殉節之處,放聲痛哭一場。無奈百姓還在水深火熱之中,實在沒有工夫讓他去泄痛憤。只好拭拭眼淚,挺起胸膛往裡走!

守城的已經換了班,是個四品都司,一見胡雪巖的服色,三品文官,與蔣益澧相同,不敢怠慢,親自迎上來行了禮問道:“大人的官銜是?”

“是胡大人。”小張代爲解說,“從上海趕來的,有緊要公事跟蔣藩臺接頭。”

這時長貴已經從拜匣裡取出一張名帖遞了過去,那都司不識字,接過名帖,倒着看了一下,裝模作樣地說道:“原來胡大人要見蔣大人!請問,要不要護送?”

“能護送再好不過!”小張說道,“頂要緊的是,能不能弄兩匹馬來?”

“馬可沒有。不過,胡大人可以坐轎子。”

城門旁邊,就是一家轎行,居然還有兩乘空轎子在,轎伕自然不會有,那都司倒很熱心,表示可以抓些百姓來擡轎。可是胡雪巖堅決辭謝——這時候還要坐轎子,簡直是毫無心肝了。

沒有馬,又不肯坐轎,自然還借重自家的一雙腿。不過都司派兵護送,一路通行無阻,很順利又到了三元坊孫宅,蔣益澧的公館,投帖進去,中門大開,蔣益澧的中軍來肅客入內。走近大廳,但見滴水檐前站着一個穿了黃馬褂的將官,料知便是蔣益澧,胡雪巖兜頭長揖:“恭喜,恭喜!”

這是賀他得勝,蔣益澧拱手還禮,連聲答道:“彼此,彼此!”

於是小張搶上一步,爲雙方正式引見,進入大廳,賓主東西平坐,少不得先有一番寒暄。

胡雪巖先以浙江士紳的身份,向蔣益澧道謝,然後談到東南兵燹,杭州受禍最深。接下來便是爲蔣益澧打算,而由恭維開始。

蔣益澧字薌泉,所以胡雪巖稱之爲“薌翁”,他說:“薌翁立這樣一場大功,將來更上層樓,巡撫兩浙,是指日可待的事。”

“不見得,我亦不敢存這個妄想。”蔣益澧說,“曾九帥有個好哥哥,等金陵一下,走馬上任,我還是要拿‘手本’見他。”

浙江巡撫是曾國荃,一直未曾到任,現在是由左宗棠兼署。蔣益澧倒有自知之明,不管從勳名、關係來說,要

想取曾國荃而代之,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是胡雪巖另有看法:“曾九帥是大將,金陵攻了下來,朝廷自然另有重用之處。至於浙江巡撫一席,看亦止於目前遙領,將來不會到任的。薌翁,你不要泄氣!”

“噢?”蔣益澧不自覺地將身子往前俯了一下,“倒要請教,何以見得曾九帥將來不會到任?”

“這道理容易明白,第一,曾九帥跟浙江素無淵源,人地生疏,不大相宜;第二,曾大帥爲人謙虛,也最肯替人設想,浙江的局面是左大人定下來的,他決不肯讓他老弟來分左大人的地盤。”

“啊,啊!”蔣益澧精神一振,“雪翁見得很透徹。”

“照我看,將來浙江全省,特別是省城裡的善後事宜,要靠薌翁一手主持。”胡雪巖停了一下,看蔣益澧是聚精會神在傾聽的神態,知道進言的時機已到,便用手勢加強了語氣,很懇切地說,“杭州百姓的禍福,都在薌翁手裡,目前多保存一分元氣,將來就省一分氣力!”

“說的是,說的是!”蔣益澧搓着手,微顯焦灼地,“請雪翁指教,只要能保存元氣,我無有不盡力的!”

“薌翁有這樣的話,真正是杭州百姓的救星。”胡雪巖站起來就請了個安,“我替杭州百姓給薌翁道謝!”

“真不敢當!”蔣益澧急忙回禮,同時拍着胸說,“雪翁,你請說,保存劫後元氣,應該從哪裡着手?”

“請恕我直言,薌翁只怕未必知道,各營弟兄,還難免有騷擾百姓的情形。”

“這——”

胡雪巖知道他有些爲難。官軍打仗,爲求克敵制勝,少不得想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老古話,預先許下賞賜,但籌餉籌糧,尚且困難,哪裡還籌得出一筆鉅款可作犒賞之用?

這就不免慷他人之慨了,或者暗示,或者默許,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內,可以不守兩條軍法:搶劫與姦淫。蔣益澧可能亦曾有過這樣的許諾,這時候要他出告示禁止,變成主將食言,將來就難帶兵了。

因此,胡雪巖搶着打斷了他的話:“薌翁,我還有下情上稟。”

“言重、言重!”蔣益澧怕他還有不中聽的話說出來,搞得彼此尷尬,所以招呼打在先,“雪翁的責備,自是義正詞嚴,我唯有慚愧而已。”

不說整飭軍紀,只道慚愧,這話表面客氣,暗中卻已表示不受責備。胡雪巖聽他的語氣,越覺得自己的打算是比較聰明的做法,而且話也不妨說得率直些。

“薌翁知道的,我是商人。在商言商,講究公平交易,俗語說的禮尚往來,也無非講究一個公平。弟兄們拼性命救杭州的百姓,勞苦功高,朝廷雖有獎賞,地方上沒有點意思表示,也就太不公平,太對不起弟兄了。”

蔣益澧聽他這段話,頗爲困擾,前面的話,說得很俗氣,而後面又說得很客氣,到底主旨何在?要細細一想,纔好答話。他心裡在想,此人很漂亮,但也很厲害,應付不得法,朋友變成冤家,其中的出入很大,不可不慎。

於是他細想了一下,終於弄明白了胡雪巖的意思,謙虛地答道:“雪翁太誇獎了。爲民除寇,份所當爲,哪裡有什麼功勞可言?”

“薌翁這話才真是太客氣了。彼此一見如故,我就直言了。”胡雪巖從從容容地說,“敝處是出了名的所謂‘杭鐵頭’,最知道好歹,官軍有功,理當犒勞。不過眼前十室九空,這兩年也讓長毛搜刮淨了,實在沒有啥好勞軍的。好在杭州士紳逃難在外的,還有些人,我也大多可以聯絡得到。如今我斗膽做個主,決定湊十萬兩銀子,送到薌翁這裡來,請代爲謝謝弟兄們。”

這話讓蔣益澧很難回答,頗有卻之不恭,受之不可之感。因爲胡雪巖的意思是很顯然的,十萬兩銀子買個“秋毫無犯”,這就是他所說“公平交易”,“禮尚往來”。只是十萬兩銀子聽上去是個巨數,幾萬人一分,所得有限,能不能“擺得平”,大成疑問。

見他躊躇的神氣,胡雪巖自能猜知他的心事,若問一句:“莫非嫌少?”未免太不客氣,如果自動增加,又顯得討價還價地小器相。考慮下來,只有側面再許他一點好處。

“至於對薌翁的敬意,自然另有籌劃——”

“不,不!”蔣益澧打斷他的話,“不要把我算在裡頭。等局勢稍爲平定了,貴省士紳寫京信的時候,能夠說一句我蔣某人對得起浙江,就承情不盡了。”

“那何消說得?薌翁,你對得起浙江,浙江也一定對得起你!”

“好,這話痛快!”蔣益澧毅然決然地說,“雪翁的厚愛,我就代弟兄們一併致謝了。”接着便喊一聲,“來啊!請劉大老爺!”

“劉大老爺”舉人出身,捐的州縣班子,蔣益澧倚爲智囊,也當他是文案委員。請了他來,是要商議出告示,整飭軍紀,嚴禁騷擾。

這是蔣益澧的事,胡雪巖可以不管,他現在要動腦筋的是,如何實踐自己的諾言,有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解交藩庫,供蔣益澧分賞弟兄?

一想到藩庫,胡雪巖心中靈光一閃,彷彿暗夜迷路而發現了燈光一樣,雖然一閃即滅,但他確信不是自己看花了眼而生的錯覺,一定能夠找出一條路來。

果然,息心靜慮想了一會,大致有了成算,便等蔣益澧與他的智囊談得告一段落時,開口問道:“薌翁的糧臺在哪裡?”

“浙江的總糧臺,跟着左大帥在餘杭,我有個小糧臺在瓶窯。喏,”蔣益澧指着小張說,“他也是管糧臺的委員。”

“那麼,藩庫呢?”

“藩庫?”蔣益澧笑道,“藩司衙門都還不知道在不在,哪裡談得到藩庫?”

“藩庫掌一省的收支,頂頂要緊,要儘快恢復起來。藩庫的牌子一掛出去,自有解款的人上門。不然,就好像俗語說,‘提着豬頭,尋不着廟門。’豈不耽誤庫收?”

蔣益澧也不知道這時候會有什麼人來解款,只覺得胡雪巖的忠告極有道理,藩庫應該趕快恢復,可是該如何恢復,應派什麼人管庫辦事,卻是茫無所知。

於是胡雪巖爲他講解錢莊代理公庫的例規與好處。阜康從前代理浙江藩庫,如今仍願效力,不過以前人欠欠人猶待清理,爲了劃清界限起見,他想另立一爿錢莊,叫做“阜豐”。

“阜豐就是阜康,不過多掛一塊招牌。外面有區分,內部是一樣的,叫阜豐,叫阜康都可以。薌翁!”胡雪巖說,“我這樣做法,完全是爲了公家,阜康收進舊欠,解交阜豐,也就是解交薌翁。至於以前藩庫欠人家的,看情形該付的付,該緩的緩,急公緩私,豈非大有伸縮的餘地?”

“好,好!準定委託雪翁。”蔣益澧大爲欣喜,“阜豐也好,阜康也好,我只認雪翁。”

“既蒙委任,我一定盡心盡力。”胡雪巖略停一下又說,“應該解繳的十萬銀子,我去籌劃,看目前在杭州能湊多少現銀,不足之數歸我墊,爲了省事,我想劃一筆賬,這一來糧臺、藩庫彼此方便。”

“這,這筆賬怎麼劃法?”

“是這樣,譬如說現在能湊出一半現銀,我就先解了上來,另外一半,我打一張票子交到糧臺,隨時可以在我上海的阜康兌現。倘或交通不便,一時不能去提現,那也不要緊,阜豐代理藩庫,一切代墊,就等於繳了現銀,藩庫跟糧臺劃一筆賬就可以了。墊多少扣多少,按月結賬。”

聽他說得頭頭是道,蔣益澧只覺得振振有詞,到底這筆賬怎麼算,還得要仔細想一想,才能明白。

想是想明白了,卻有疑問:“藩庫的收入呢?是不是先還你的墊款?”

“這,怎麼可以?”胡雪巖的身子驀然往後一仰,靠在椅背上,不斷搖頭,似乎覺得他所問的這句話,太出乎常情似的。

光是這一個動作,就使得蔣益澧死心塌地了。他覺得胡雪巖不但誠實,而且心好,真能拿別人的利害當自己的禍福。不過太好了反不易使人相信,他深怕是自己有所誤會,還是問清楚的好。

“雪翁,”他很謹慎地措詞,“你的意思是,在你開給糧臺的銀票數目之內,你替藩庫代墊,就算是你陸續兌現。至於藩庫的收入,你還是照繳。是不是這話?”

“是!就是這話。”胡雪巖緊接着說,“哪怕劃賬已經清楚了,阜豐既然代理浙江藩庫,當然要顧浙江藩司的面子,還是照墊不誤。”

這一下,蔣益澧不但傾倒,簡直有些感激了,拱拱手說:“一切仰仗雪翁,就請寶號代理藩庫,要不要備公事給老兄?”

“薌翁是朝廷的監司大員,說出一句話,自然算數,有沒有公事,在我都是無所謂的。不過爲了取信於人,阜豐代理藩庫,要請一張告示。”

“那方便得很!我馬上叫他們辦。”

“我也馬上叫他們連夜預備,明天就拿告示貼出去。不過,”胡雪巖略略放低了聲音,“什麼款該付,什麼款不該付,實在不該付,阜豐聽命而行。請薌翁給個暗號,以便遵循。”

“給個暗號?”蔣益澧搔搔頭,顯得很爲難似的。

這倒是小張比他內行了,“大人!”他是“做此官,行此禮”,將“大人”二字叫得非常親切自然,等蔣益澧轉臉相看時,他才又往下說,“做當家人很難,有時候要糧與餉,明知道不能給,卻又不便駁,只好批示照發,糧臺上也當然遵辦。但實在無銀無餉,就只好婉言相商。胡觀察的意思,就是怕大人爲難,先約定暗號,知道了大人的意思,就好想辦法敷衍了。”

“啊,啊!”蔣益澧恍然大悟,“我懂了。我一直就爲這件事傷腦筋。都是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何況是欠了他們的餉,你說,拿了‘印領’來叫我批,我好不批照發嗎?批歸批,糧臺上受得了、受不了,又是另外一回事。結果呢,往往該給的沒有給,不該給的,倒領了去了。糧臺不知有多少回跟我訴苦,甚至跳腳。我亦無可奈何。現在有這樣一個‘好人’我做,‘壞人’別人去做的辦法,那是太好了。該用什麼暗號,請雪翁吩咐。”

“不敢當!”胡雪巖答道,“暗號要常常變換,纔不會讓人識透。現在我先定個簡單的辦法,薌翁具銜只批一個‘澧’字,阜豐全數照付,寫臺甫‘益澧’二字,付一半,若是尊姓大名一起寫在上頭,就是‘不準’的意思,阜豐自會想辦法搪塞。”

“那太好了!”蔣益澧拍着手說,“‘聽君一席話,勝做十年官。’”

賓主相視大笑,真有莫逆於心之感。交情到此,胡雪巖覺得有些

事,大可不必保留了,因而向小張使個眼色,只輕輕說了一個字,“米!”然後微一努嘴。

小張也是玲瓏剔透的一顆心,察言辨色,完全領會,斜欠着身子,當即開口向蔣益澧說道:“有件事要跟大人回稟,那幾百石米,已經請張千總跟胡觀察的令親在起卸了。暫時存倉,聽候支用。這幾百石米,我先前未說來源,如今應該說明了,就是胡觀察運來的。數目遠不止這些。”

“喔,有多少?”蔣益澧異常關切地說。

“總有上萬石。”胡雪巖說道,“米,我是專爲接濟官軍與杭州百姓的。照道理說,應該解繳薌翁,纔是正辦。不過,我也有些苦衷,好不好請薌翁賞我一個面子,這批米算是暫時責成我保管,等我見了左制軍,橫豎還是要交給薌翁來做主分派的。只不過日子晚一兩天而已。”

蔣益澧大出意外。軍興以來,特別是浙江,餓死人不足爲奇,如今忽有一萬石米出現,真如從天而降,怎不令人驚喜交集。

“雪翁你這一萬石米,豈止雪中送炭!簡直是大旱甘霖!這樣,我一面派兵保護,就請張委員從中聯絡襄助,一面我派妥當的人,送老兄到餘杭去見左大帥。不過,我希望老兄速去速回,這裡還有多少大事,要請老兄幫忙。”

“是!我儘快趕回來。”

“那麼,老兄預備什麼時候動身?今天晚上總來不及了吧?”

“是的!明天一早動身。”

蔣益澧點點頭,隨即又找中軍,又找文案,將該爲胡雪巖做的事,一一分派停當。護送他到餘杭的軍官,派的是一名都司,姓何,是蔣益澧的表侄,也是他的心腹。

於是胡雪巖殷殷向何都司道謝,很敷衍了一番,約定第二天一早在小張家相會,陪同出發。

到了張家,張秀才對胡雪巖自然有一番盡釋前嫌、推心置腹的話說。只是奉如上賓,只有在禮貌上盡心,沒有什麼酒食款待。而胡雪巖亦根本無心飲食,草草果腹以後,趁這一夜工夫,還有許多大事要交待,苦恨人手不足,只好拿小張也當做心腹了。

胡雪巖沒有工夫跟他們從容研商,只是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求。

“第一件大事,請小張費心跟你老太爺商量,能找到幾位地方上提得起的人物,大家談一談,想法子湊現銀給蔣方伯送了去,作爲我阜豐暫借。要請大家明白,這是救地方,也是救自己,十萬銀子的責任都在我一個人身上,將來大家肯分擔最好,不然,也就是我一個人認了。不過,此刻沒有辦法從上海調款子過來,要請大家幫我的忙。”

“好的。”小張連連點頭,“這件事交給我們父子好了。胡先生仁至義盡,大家感激得很,只要有現銀,一定肯借出來的。”

“其次,阜康馬上要復業,阜豐的牌子要掛出去。這件事我想請三爺主內,小張主外。”胡雪巖看着劉不才說,“先說內部,第一看看阜康原來的房子怎麼樣,如果能用,馬上找人收拾,再寫兩張梅紅箋,一張是‘阜康不日復業’,一張是‘阜豐代理藩庫’,立刻貼了出去。”

“藩司衙門的告示呢?”

“到復業那天再貼。”胡雪巖又說,“第二,準備一兩千現銀,頂要緊的是,弄幾十袋米擺在那裡。然後貼出一張紅紙:‘阜康舊友,即請回店。’來了以後,每人先發十兩銀子五斗米。我們這臺戲,就可以唱起來了。”

“那麼,”小張搶着說道,“胡先生,我有句話聲明在先,您老看得起我,湯裡來,火裡去,唯命是從。不過,我也要估計估計我自己的力量,錢莊我是外行,工夫又怕抽不出來,不要誤了胡先生的大事。那時候胡先生不肯責備我,我自己也交代不過去。”

“不要緊。我曉得你很忙,只請你量力而爲。”胡雪巖放低了聲音說,“我爲什麼要代理藩庫?爲的是要做牌子。阜康是金字招牌,固然不錯,可是隻有老杭州才曉得。現在我要吸收一批新的存戶,非要另外想個號召的辦法不可。代理藩庫,就是最好的號召,浙江全省的公款,都信託得過我,還有啥靠不住的?只要那批新存戶有這樣一個想法,阜豐的存款就會源源不絕而來,應該解蔣方伯的犒賞和代理藩庫要墊的款子,就都有了。”

看着事情都交代妥當了,劉不才有句話要跟胡雪巖私下談,使個眼色,將他拉到一邊,低聲說道:“你跟蔣薌泉搞得很好,沒有用,我今聽到一個消息,頗爲可靠,左制軍要跟你算賬,已經發話下來了,弄得不好,會指名嚴參。”

“你不要擔心!”胡雪巖夷然不以爲意,“我亦沒有啥算不清的賬。外面的話聽不得。”

劉不才見他是極有把握的樣子,也就放心了。小張卻還有話問。

“胡先生的算計真好。不過,說了半天,到底是怎麼樣的新存戶呢?”

“長毛!”胡雪巖說,“長毛投降了,這兩年搜刮的銀子帶不走,非要找個地方去存不可!”

胡雪巖所要吸收的新存戶,竟是長毛!小張和劉不才都覺得是做夢亦想不到的事,同時亦都覺得他的想法超人,但麻煩亦可能很多。

那種目瞪口呆的帶些困惑的表情,是說明了他們內心有些什麼疑問,胡雪巖完全瞭解,但是,這時候不是從容辯理的時候,所以他只能用比較武斷的態度:“事情絕不會錯!你們兩位儘管照我的話去動腦筋。動啥腦筋,就是怎麼樣讓他們死心塌地拿私蓄存到阜豐來?兩位明白了吧?”

“我明白。不過——”劉不才沒有再說下去。

“我也明白。杭州的情形我比較熟,找幾個人去拉這些存戶,一定不會空手而回。不過,在拉這些客戶以前,人家一定要問,錢存到阜豐會不會泡湯?這話我該怎麼說?”小張這樣問說。

“你告訴他:絕不會泡湯。不過朝廷的王法,也是要緊的,如果他自己覺得這筆存款可能有一天會讓官方查扣,那就請他自己考慮。”胡雪巖停一下又說,“總而言之一句話:通融方便可以,違犯法條不可以。戶頭我們不必強求,我們要做氣派,做信用。信用有了,哪怕連存摺不給人家,只憑一句話,照樣會有人上門。”

劉不才和小張都覺得他的話一時還想不透,好像有點前後不符。不過此刻無法細問,而且也不是很急的事,無須在這時候追根究底去辨清楚。因此,兩人對看了一眼,取得默契,決定稍後再談。

“做事容易做人難!”胡雪巖在片刻沉默以後,突如其來地以這麼一句牢騷之語發端,作了很重要的一個提示,也是一個警告:“從今天起,我們有許多很辛苦,不過也很划算的事要做,做起來順利不順利,全看我們做人怎麼樣。小張,你倒說說看,現在做人要怎麼樣做?”

小張想了一會,微微笑道:“做人無非講個信義。現在既然是幫左制軍,就要咬定牙關幫到底。”

“我們現在幫左制軍,既然打算幫忙到底,就要堂堂正正站出來。不過這一下得罪的人會很多。”劉不才說。

“面面討好,面面不討好!唯有摸摸胸口,如果覺得對得起朝廷,對得起百姓,問心無愧,那就什麼都不必怕。時候不早了,上牀吧!”

這一夜大家都睡不着,因爲可想的事太多。除此以外,更多的是情緒上的激動。上海、杭州都已拿下來,金陵之圍的收緣結果,也就不遠了。那時是怎樣的一種局面?散兵遊勇該怎麼料理,遣散還是留用,在這都是疑問,實在令人困惑之至!

忽然,胡雪巖發覺牆外有人在敲鑼打梆子,這是在打更。久困之城,剛剛光復,一切還都是兵荒馬亂的景象,居然還有巡夜的更夫,聽着那自遠而近“篤、篤、鏜,篤、篤、鏜”的梆鑼之聲,胡雪巖有着空谷足音的喜悅和感激。而心境也就變過了,眼前的一切都拋在九霄雲外,回憶着少年時候,寒夜擁衾,遙聽由西北風中傳來的“寒冬臘月,火燭小心”的吆喝,真有無比恬適之感。

那是太平時世的聲音。如今又聽到了!胡雪巖陡覺精神一振,再也無法留在牀上。三個人是睡一房,他怕驚擾了劉不才和小張,悄悄下地,可是小張已經發覺了。

“胡先生,你要做啥?”

“你沒有睡着?”

“沒有。”小張問道,“胡先生呢?”

“我也沒有。”

“彼此一樣。”劉不才在帳子中接口,“我一直在聽,外面倒還安靜,蔣藩司言而有信,約束部下,已經有效驗了。”

“這是胡先生積的陰德。”小張也突然受了鼓舞,一躍下牀,“這兩天的事情做不完,哪裡有睡覺的工夫?”

等他們一起牀,張家的廚房裡也就有燈光了。洗完臉,先喝茶,小張以爲胡雪巖會談未曾談完的正事,而他卻好整以暇地問道:“剛纔你們聽到打更的梆子沒有?”

“聽到。”小張答道,“杭州城什麼都變過了,只有這個更夫老周沒有變,每夜打更,從沒有斷過一天。”

胡雪巖肅然動容,“難得!真難得!”他問,“這老周多大年紀?”

“六十多歲了。身子倒還健旺,不過,現在不曉得怎麼樣了。”

“他沒有餓死,而且每天能打更,看來這個人的稟賦,倒是得天獨厚。可惜,”劉不才說,“只是打更!”

“三爺,話不是這麼說。世界上有許多事,本來是用不着才幹的,人人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經去做。能夠這樣,就是個了不起的人。”胡雪巖說,“小張,我託你,問問那老周看,願意不願意改行?”

“改行?”小張問道,“胡先生,你是不是要提拔他?”

“是啊!我要提拔他,也可以說是借重他。現在我們人手不夠,像這種盡忠職守的人,不可以放過。我打算邀他來幫忙。”

“我想他一定肯的。就怕他做不來啥。”

“我派他管倉庫。他做不來,再派人幫他的忙,只要他像打更那樣,到時候去巡查就是。”

說到這裡,張家的男傭來擺桌子開早飯。只不過拿剩下的飯煮一鍋飯泡粥,佐粥的只有一樣鹽菜,可是“飢者易爲食”,尤其是在半夜休息以後,胃口大開,吃得格外香甜。

“我多少天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東西了!”胡雪巖很滿意地說,“劉三爺說得不錯,‘用得着就好’!泡飯鹽菜,今日之下比山珍海味還要貴重。”

這使得小張又深有領悟,用人之道,不拘一格,能因時因地制宜,就是用人的訣竅。他深深點頭,知道從什麼地方去爲胡雪巖物色人才了。

(本章完)

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五章 公款過手做本錢,胡雪巖的融資之道_謁見藩司上下打點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三章 王有齡上任即遇大麻煩,胡雪巖謀劃完美解決方案_尋找賣主終成眷屬局勢突變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四章 難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巖火速辦妥_妝閣密談江湖禍事軍火押運名花易主商場勁敵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一章 王有齡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巖巧妙化解_新城之亂鶴齡接任詭變戰局深入虎穴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喜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春色滿舟改弦易轍新媒舊友招安之計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官運亨通甲申之變血書求援密謀調任移花接木籌劃談判籌劃談判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七章 人去樓空,一代商聖成舊夢_掘寶異聞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六章 大勢已去,胡雪巖革職散家_遣散姬妾大擺壽宴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刑錢師爺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萬銀子做五十萬銀子的生意_生絲生意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委署知府漕幫生計幕後老闆以賭會友紅頂商人胡雪巖5:隱患埋於巔峰_第五章 胡雪巖事業的賢內助——螺螄太太_巧牽紅線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七章 閒談在他聽來是商機,胡雪巖謀劃開絲行_擬開絲行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六章 結識左宗棠,開啓鉅商之路_設置內應驟起變故佳人心曲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二章 王有齡打通層層關節,起步官場_進京捐官空門尋蹤局勢突變左帥臨任江湖禍事上下打點家有喜事用人不利應變之道杭州之圍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二章 王有齡打通層層關節,起步官場_巧遇故知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八章 寶物遭人掠取,一線生路變絕路_煙消雲散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巖意圖東山再起_帶病啓程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六章 結識左宗棠,開啓鉅商之路_重回杭州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巖意圖東山再起_帶病啓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一章 王有齡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巖巧妙化解_結交鶴翁軍火押運應變之道真假丈夫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章 時局動亂,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業預判_亂世商機危機逼近恭迎左帥化敵爲友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六章 大勢已去,胡雪巖革職散家_少年綺夢江湖禍事政敵暗算分頭行事大展鴻圖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六章 大勢已去,胡雪巖革職散家_遣散姬妾多情郎中以賭會友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會見洋商洞房之夜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椿壽之死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三章 王有齡上任即遇大麻煩,胡雪巖謀劃完美解決方案_尋找賣主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一章 王有齡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巖巧妙化解_結交鶴翁小人拆臺強強聯手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一見鍾情意外糾紛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八章 寶物遭人掠取,一線生路變絕路_奸人貪寶用人不利血書求援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七章 閒談在他聽來是商機,胡雪巖謀劃開絲行_擬開絲行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四章 難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巖火速辦妥_風月場中強強聯手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五章 查封典當,局中設局鬥心鬥智_詭計敗露深入虎穴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章 時局動亂,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業預判_推位讓國預備後路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六章 大勢已去,胡雪巖革職散家_遣散姬妾應變之道名花易主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結交應春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財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四章 難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巖火速辦妥_大功告成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一見鍾情政局多變大展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