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殺人誅心

內閣幾個人都希望少花錢,方從哲作爲拍板的那個,當然希望錢花的越少越好。

主事戶部又是次輔的李汝華,同樣不希望多花錢。國庫從能跑耗子到有些積蓄,太不容易了,他不能讓錢財隨便花掉。

徐光啓更不用說,新建築代表着科技的進步,他一定支持。

內閣當中,排名前三的大佬決定的事情,本來沒有可能更改。

可惜啊,事情就是如此魔幻,因爲工部和下邊百姓的激烈反對,竟然遭受到極大的阻力!

這一點,方書安都沒有想到,阻力是預料之中,但是爲何民間會那麼大?

工部反應激烈,誰都能明白背後的原因,他們是修建三大殿當中的直接受益人和監工。

監工可能存在不熟悉的情況,新技術的實施,意味着監工們要從頭學起,換成鋼混結構,工部上下不知道多少人的錢袋子要少一大截。

修建三大殿,原本油水極爲豐厚,對於整個工部不管大小官員,都能餵飽。此時突逢重大改變,眼看着到手的鴨子飛掉,他們怎麼可能忍受,這般變化,基本上人們都在反對。

其實,也有些明事理之人,他們能認清形式,也知道當中的原委。

清楚歸清楚,實際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可惜啊,大部分人並不願意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在人羣之中選擇沉默。

在他們的意識裡,即使自己不想佔便宜,也不能耽誤同伴們。

自己不吃飯,去不能將鍋碗瓢盆打破,說不得要被人戳着後脊樑,罵個數典忘祖。

老好人們不動手,規矩之人不傳謠,卻抵擋不住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他們原本就要從中漁利。如今卻要另起爐竈,不甘心的那些,便選擇將水攪渾。

也不知誰將還在議論的事情傳出去,並且添油加醋,搞的外邊傳的風風雨雨。

此事對於御史們來說,並不是他們擅長的事情。

但是麼,事情涉及到金絲楠木上下游一些列產業,當中的木匠和相關的商戶以及爲商戶服務的工人,都不在少數。

幾百年來的習慣,已經形成上下游連接的產業鏈。

如果三大殿放棄金絲楠木,對於市場的打擊十分巨大,幾乎等於直接砸掉他們的飯碗。

對於老百姓來說,沒飯吃可不行,因此,在有心人的帶節奏下,很快相關產業的百姓都瘋了。

自古以來,華夏就不缺少看熱鬧之人,圍觀的,嘆息的,那叫一個熱鬧。看熱鬧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不明就裡的被裹挾在其中。

涉及到百姓,御史們聞着味道撲上前來。

大朝會上,御史們又開始發難。泰昌的性子,做了決定輕易不會改變。他是有些想不明白,爲朝廷省錢,天大的好事情,爲何會有人要反對?

難道說,百姓們都想着要花大錢?

紫光閣,像往常一樣,嚴肅而又神秘。幾個太監在門口值守,不遠處是錦衣衛。

平日裡,大佬們說話的聲音,十分謹慎的控制在一定程度。

要不說大佬就是大佬,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操控發聲,能讓房間內人們聽清的同時,又能保證門口的太監們聽不到。

今日不一樣,門口的太監們聽的一清二楚不說,就算是遠處的錦衣衛們,也能聽清楚,因爲泰昌正在大發脾氣。

“林如楚,你給朕說說,這幾百萬兩銀子,省給誰的?到底是誰在裹挾百姓?御史們,一個比一個要命,說什麼,朕要是真用混凝土修建三大殿,會餓死數萬百姓。來,你給朕說說,數萬百姓是怎麼餓死的,朕是真的想知道啊!”

泰昌拿着一本奏章,狠狠的扔到林如楚站的面前。

工部尚書一般很少參加內閣會議,他不是內閣成員,即便是在六部當中,位置也就比禮部好一點點。

這次不同,因爲有修建三大殿的事情,並且涉及到金絲楠木引起的反應,必須要將他喊來,還有別的高官,算是內閣擴大會議。

林如楚那個冤枉啊,此事雖然涉及到工部,雖然涉及到下邊的人,但是他是一點都不清楚。

“陛下,此事當中定有蹊蹺,請容臣去調查。”表面如此說,其實他心裡很清楚,此事定然是他那些下屬從中搗亂。

金絲楠木涉及到幾百萬兩的大生意,那些人要是不從中牟利,天底下沒有一個人相信。

爲了要讓朝廷改變想法,那些人只有出此下策。看上去是比較完美的行爲,有基層官員的抱怨,有百姓們的沸反盈天,還有御史們的討伐。

只要泰昌稍微動搖一點,就有可能成功。

可惜啊,御史究竟是御史,他只能做普通的御史,卻無法經歷帶節奏的過程。

不過,也有可能,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被利用,卻還心安理得。在他們的眼裡,爲民請命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事情,只要有機會努力向上爬纔是正道。

凡是正經點的御史,誰看不出來,背後是有人在弄鬼。

只有不正經的御史,纔想着辦法,要混水摸魚。

相差十倍的價錢,即便是御史再傻,只要他沒有私心,也知道該支持誰。

“凡就三大殿上書的御史,只要是說金絲楠好的,一律記錄在冊,五年之內,不得升遷!”

泰昌震怒,直接下達旨意。

按理說,不能這樣堵住御史們的嘴,最起碼內閣肯定不會通過。

但是這次不同,吏部趙煥應諾之後,沒有一個人反對。

不管是方從哲、李汝華,還是徐光啓,都認爲就應該這樣幹。

不過,身爲左都御史的李鋕還是站出來說到,“陛下,御史乾的就是上書諫言的事情,因言獲罪,不應當啊。”

泰昌還沒說話,方從哲站出來回答,“李大人,此事可不能怪陛下之令。那些人是否心懷鬼胎,你一清二楚。改用水泥之後,能省下六七百萬兩白銀,那些錢幹什麼不好,爲何要浪費在金絲楠木上?此番陛下沒有追究你失察之罪,已經是意外之恩。還不趕快謝過陛下,難道等着要再去追查嗎?”

李鋕同樣是浙黨的成員,此刻他其實很爲難。

身爲左都御史,不爲御史們說話,那肯定不行,當官的不給屬下說話,以後誰還跟着當官的人混?

但是他明知道背後有什麼不可言明的交易,卻又不得不說,那是官場慣性帶來的原因。

至於另一件,則是身爲浙黨二把手,方從哲提拔他上來的原因,就是要把握好督察院,現在看來,基本上效果有限。已經三番五次,讓方從哲成爲御史的攻擊目標。

以至於浙黨都有些迷,究竟李鋕和方從哲兩人,究竟是唱一出什麼戲?難道是不讓皇帝懷疑他們的關係麼?

兵部尚書崔景榮和禮部尚書何宗彥,兩人在一旁小聲嘟囔着。

此時和他倆關係差不多最小,是以他們沒有站着很靠前。

“何大人,現在說來說去,好像仍舊沒有解決金絲楠木的事情,那該如何是好?即便是最後真的不用,那些做金絲楠木的百姓和商人們,難道真的要餓死?”崔景榮發現,還沒有人真正提出要怎麼安置金絲楠木產業。

“誰說不是呢,原來它們都是隻供給皇家,一般人家也不能用,如果不說好的話,還真有可能發生餓死人之事。”

何宗彥同樣有些擔心,雖說能省出幾百萬兩,但是那些從事金絲楠木之人,絕對會是致命打擊。

如果真要是發生餓死人的事情,還會遭遇一波民意洶涌。

“還有這本奏章,說什麼,金絲楠木是祖宗的事情,不可輕易更改,更改之後會傷到大明的氣運。這人是誰,朕要當面問問他,說祖宗的事情不能更改,那麼好,當年太祖爺的律令,貪墨超過六十兩白銀就要剝皮萱草的事情,要不要恢復?”

大明的皇帝們啊,都一個共同的法寶,那就是太祖爺留下的剝皮萱草。

只要是他們想要改革或者是變法遇到困難,被老頑固們阻擋,就會拿出來剝皮萱草的法案。

不是說祖宗之法不能改變麼?那麼好,恢復一下那個法律試試?

所以很多時候,那條法令都能將大臣們懟的無話可說。

剝皮萱草的事情都能改變,那麼還有幾個事情是不能改變?

別人在前邊吵,他倆在後邊小聲嘀咕,按理說不容易被發現。

但是泰昌也正頭疼着,看見他們兩個,便說道。

“何大人,崔大人,你們兩個在說什麼,讓大傢伙聽聽。”

正要繼續說話的崔景榮,剛好被點到,只有笑呵呵的回答,“回稟陛下,我與何大人,剛纔才討論一個細節。不過不影響大局,似乎不說也可。”

方從哲說道,“若是關於三大殿的細節,那邊說出來讓諸位聽聽,現在正是各抒己見的時候,怎麼能夠藏着掖着。”

“是,閣老發話,那麼臣便說說。我們剛纔討論的是金絲楠木產業的問題,此前一直在說,金絲楠木的成本能夠大幅壓縮。但是好像從來沒有提到,如果真的不使用,那麼整個產業上邊的工人們該當如何安置?”

這……

別人一聽,還真是,此前一直在說,應該降低花銷,可是那些工人們該怎麼辦?

金絲楠木因爲本身極爲貴重,所以一直被限制使用,除了皇家,一般人堅決不允許使用。

所以,如果三大殿放棄,那麼金絲楠木也就沒有了市場。

幾萬人沒有飯吃,還不會別的手藝,真是個難題。

不過,煩惱的是方從哲和李汝華外之人,他們兩個並沒有陷入思考當中。

或許是,閣老已經考慮過?

崔景榮和何宗彥互相看看,似乎都是有些驚奇。

“兩位大人不知,金絲楠木本身就是上好的木料,與黃花梨和小葉紫檀一樣,如果不用來作爲柱子,製作傢俱也是一等一的木料。朝廷如果不選用整根金絲楠木作爲柱子,只要允許民間使用,會有更大的楠木使用量發展起來。”

對於金絲楠木的使用,方書安已經和老方以及李汝華做過探討。

那麼好的木材,以前只用來做柱子,那是極大的浪費。

整張黃花梨的桌子,現在的價格已經十分可觀。如果是使用更加珍貴的金絲楠木,價格可想而知。

所以,老方和李汝華纔不擔心整個行業的飯碗。

李汝華適時補充道,“兩位大人可能不瞭解,在福建和兩廣,紅木傢俱是一等一的存在,紅木當中,只要有紅酸枝、大葉紫檀、小葉紫檀、黃花梨,幾種材料的價格依次增加,他們是富裕人家的首選。

如果金絲楠木能夠放開使用,那麼這些木料都將閃開,將木料之王的位置拱手讓出。皇宮修修補補,每年用的都是大料,當中產生的人工十分有限。如果讓它在流通環節,會有更多的從而有人員加入其中。”

老方簡單說了說金絲楠的可能性,李汝華則更加具體的進行了分析。

兩人說完,輪到別人嘆氣。

內閣這幾個老狐狸,早就將事情研究的透徹,這也就更能說明,那些擋路之人是多麼的自不量力!

只不過,他們討論的熱鬧,卻和外邊聯繫不到一起。

正在衆人議論紛紛之時,王安聽見太監耳語,便皺着眉到泰昌耳邊嘀咕。

幾個官員看見,知道是出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要不然給王安幾個膽子,他也不敢打擾官員們討論事情。

泰昌憤怒的拍着桌子,“豈有此理,咱們在此給他們討論出路,那些人倒好,在下邊搗亂!”

原來,有些金絲楠木從業人員,因爲心裡慌張,便聯繫通州碼頭工人,一起鬧事。

一羣人封鎖、碼頭,打出旗號,嚴懲破壞祖宗風水的貪官!

罷工和示威,影響不小。

有幾個大的棉花倉庫還被燒了,附近的一些倉庫也受到牽連。

“你們看看,背後若是沒有人搗亂,朕這皇位給他坐!”

泰昌很少如此憤怒,竟然說出皇位的事情!

嚇得官員們連忙行禮,“陛下息怒,臣等馬上徹查!”

皇帝都喊出來讓出自己座位的口號了,衆人可不敢再耽擱。

“不用那麼嚴重,閣老,只要將兩種材料的差價公示出來,印在邸報上,我相信,那些人絕對不敢再蹦躂。”

“你啊你,還是你這計策厲害,殺人誅心啊!”

302 有故事的人566 棉花的浴火重生306 買買買,不買還是人?065 膨脹了!238 超越妖書案224 萬曆昏死480 熊芷晴的身份問題105 保證大明未來的光明!398 事態很嚴重267 洛陽民變212 達成合作441 不明真相的吃蔥455 鬧餉與譁變208 冷宮與癲狂157 採暖爐火爆024 草原綠油油166 進考場516 這只是夢?(大章,出差路上)202 學問之道,達者爲先!420 巧記妙解圍381 集體搞斷袖438 ?方書安就一個套路174 左國材算什麼東西453 衛生用品的古今妙用592自己不是人,但他一定是狗!394 突然消失的熊芷晴175 忐忑不安方從哲302 有故事的人347 別問要求,問就是活的、男的278 疫病出現381 集體搞斷袖357 起牀的一百零一種方法210 鳩佔鵲巢147 安全高效的取暖方式178 監稅司預案592自己不是人,但他一定是狗!268 孫傳庭出缺178 監稅司預案350 黃猛的又一村332 在身上好好探索045 分明是息壤!569 墨菲定律099 真的敗了?345 滾滾財源235 萬曆動了211 遠離宮廷076 屬狗皮膏藥的527 一發入魂190 羊毛燒了!542 比立儲還重要137 武器作坊失火223 持續發展195 輿論之威455 鬧餉與譁變275 馬匹比人耀眼063 糧價異常(求推薦,求收藏)309 尖叫劃破寧靜399 隔山打牛044 行走的軍功(求收藏,求推薦)194 眼見爲實322 男人當然要聊些不正經的367 不是不選,而是不得不選368 明代鍵盤俠!189 各有靈通244 盒子與試藥590 停止改革243 亦臣亦友106 黃臺吉的憂慮428 老船工的傳說006 滿朝禁忌209 帶上女打手284 徐門張氏352 過於合理就是最不合理574攤丁入畝108 熬翔448 對手開始佈局256 買一送一還不算439 朝堂爭論小事090 大戰開幕068 瘋狂的糧食581 盧象升的機會142 到底是誰套路誰534 次數多是苦差事091 兵出撫順關203 快手青兒238 超越妖書案394 突然消失的熊芷晴570 手指口述452 禽獸不如的方書安363 絕地逢生的女學員435 暖房的升級改造433 死士也有情123 狂轟濫炸128 識時務的科爾沁447 有人要摘桃子564 規劃西北299 學院祭酒467 這是高手!328 一句話三個套037 硬核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