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齊大非偶

是勳站在陶謙的寢室門口,一眼瞟見了天仙樣貌的甘氏,沒來由地就爲鮮花、牛糞的問題糾結了好半天,由此他突然想到,要是陶謙真死了,自己跟曹宏、陳登合謀把徐州獻給曹操,政權就真能這麼和平地移交嗎?

原本的歷史上,劉備篡得徐州,表面上看還算和平,但就此留下了重重的隱患,麋氏和曹氏之間的矛盾、劉備本部兵馬和丹揚兵之間的矛盾,得着一個機會就如同火山爆發一般,生把個劉玄德燒得幾次三番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先被迫做了呂布的小弟,接着又做曹操的小弟,最後逃出去做袁紹的小弟。如今眼見麋、曹兩家的裂隙無可彌縫,就中還有笮融跳出來搗蛋,和平之路又是何其地艱難啊!

除非……陶謙在世之時,就先定下將徐州獻給曹操!

這所謂的獻給曹操,不是要把曹操迎來當徐州牧,而是指徐州從與兗州平起平坐的聯盟關係,徹底變成兗州的附庸。陶商仍然可以繼續當他的徐州刺史,只要他肯聽從曹操的指令就得。

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陶老頭子已經徹底老糊塗了,更重要的是,他今天特意把自己找過來,的吧的吧嘮叨了那麼半天,中心意思就一個:保住陶家下一代的富貴。那麼要是自己告訴他,除非你把兗州獻給曹操,否則無論安排得再怎麼好,下一代富貴甚至性命終究保不住,他又會如何取捨呢?

其實徐州政權能否順利移交,又關是勳什麼事兒了?反正那時候他應該身在兗州,而不是漩渦中心的徐州,雖然是他向曹操提出的獻徐之議。但主導權還在曹宏、陳登手中,到時候交接出了岔子,曹操只會責怪那二位,怪不到他是宏輔頭上來。倘若仔細權衡一番利弊,一向衝鋒不幹、退字當先的是勳不會下決心去捅破這層窗戶紙。但是突然間陶謙招呼了他一聲,他腦海中的靈光受此刺激,驟然一閃,就再也忍耐不住了,於是一咬牙,一跺腳。打算冒上這麼一回險,乾脆跟陶謙把話挑明算了。

圖窮匕現之際,他還特意玩兒了個小花樣,沒光說我們幾個想把徐州獻給曹操,而是把麋竺和笮融拉出來陪綁。這既是爲了分散陶老頭兒的怒火所向,也是爲了催促陶謙——如今是羣狼環伺之局。你要是不早早下定決心,將來徐州難免分裂,你兒子還想安坐在這座州署當中嗎?!

可是他料想不到,甘氏出去了以後,這屋中除自己和陶謙外,竟然還有第三個人存在!並且隨即這人就接上了他的話茬兒,施施然從屏風後面踱了出來。是勳大吃一驚。擡頭觀瞧此人,只見他三四十歲年紀,面如冠玉、五縷長髯,翩翩然有出塵之態。最可驚的,是從此人的五官相貌當中,竟然隱約能夠看出自己一個熟人的影子來!

是勳腦筋一轉,心下了然,不禁苦笑着一揖:“難道是友若先生嗎?”

對方一揖到地,就隔着陶謙,在是勳對面坐下:“不敢。區區正是荀諶。”

潁川荀氏,名聞天下,荀淑荀季和有子八人,並稱爲“荀氏八龍”,其中“二龍”荀緄生有五子。兩子早夭,三子尚存,即荀衍字休若、荀諶字友若、荀彧字文若——是勳跟荀彧那是很熟的,所以一見荀諶,立刻就猜到了,這是荀彧他哥。荀彧倆哥,他都聽說過,荀衍尚爲處士,未曾出仕,而荀諶則仕於袁紹爲其謀主。

是勳有時候也會心存惡意地揣測,荀家這兄弟兩個一個跟袁,一個跟曹,是不是家族所命,分散投資啊……

如今一見到荀諶出現,是勳的心不禁就高高提了起來。話說一提到袁紹的謀士,大家都會想到什麼沮授、田豐、許攸、審配、郭圖啥的,容易忽略這位荀友若。但是根據史書記載,荀諶曾經三言兩語就說動韓馥把冀州讓給袁紹,後來官渡大戰的時候,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爲謀主,顏良、文丑爲將率”——所謂謀主,就是謀臣領袖,他要沒點兒本事,能跟田豐、許攸並列嗎?所以是勳見了對方,多少有點肝兒顫,心說這可是個勁敵,他但凡要有兄弟荀彧三成的本事,恐怕自己今天就會吃不了兜着走啊!

你聽他開口就說什麼?“爲何便不能將徐州獻於我主袁冀州呢”,這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袁紹也打算謀奪徐州,跟曹操搶,而且已經開始動手了;其二,自己剛纔對陶謙說過的那番話,荀諶肯定提前就已經說過了一遍,並且得到了陶謙一定程度上的認可。我靠,袁紹那金字招牌,可是袁術、劉備他們拍馬都追不上的呀!自家主子曹操暫時也追不上……

掉過頭來再想,自己還是小瞧了陶恭祖,原來他一開始嘮嘮叨叨的那番話也全是虛的,他早就應該通過荀諶所言,看清楚了自己和曹氏、麋氏等人的真正用心。老頭兒一直在裝腔作勢,自己以爲他假裝的時候在裝,自己以爲他認真的時候也還在裝!啊呀好險好險,自然要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跟他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恐怕陶謙就此不會再信任自己和任何一名屬下了,而徐州,也就此終將落到袁紹的手裡!

要是徐州歸了袁,那將來官渡還怎麼打?曹操要不是先把劉備從徐州和汝南轟出去,穩定了後方和側翼,他就真能扛住十多萬甚至數十萬袁軍的多路猛攻嗎?

有一剎那,是勳就恨不能跳起來奪路而逃——罷了罷了,老子閃人還不行嗎?我這是越幫越亂哪,一門心思只想阻止劉備拿下徐州,結果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啊!曹老大,兄弟我對不起你啊!

但他最終還是並沒有當場逃離,不僅如此,自從荀諶出現以後,他不管內心如何翻江倒海,表面上仍然維持着士人的風度,正襟危坐,氣度雍容。嗯,老子沒別的長處,演戲我還是會的,這緊要關頭可得演得象了,絕不能自亂陣腳。

荀諶坐下以後,就把先前的問題又再問了一遍:“爲何不能將徐州獻於我家主公呢?倒要請教宏輔先生。”是勳心說我怎麼回答?告訴你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你袁家遲早都要敗亡,得到整個北中國的是我主曹操?別扯了呀!他一邊在心裡忙着想理由,一邊先微笑着敷衍:“齊大非偶也。”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鄭太子忽認爲鄭小齊大,門戶不當,所以不願意迎娶齊僖公之女,故出此言。荀諶問你們怎麼光想到把徐州獻給曹操、袁術之類的,就不想到獻給我主袁紹呢?我主的勢力如日中天,豈非是陶家最好的靠山麼?於是是勳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說正因爲袁紹勢力太大,徐州靠上去肯定會被吞併,所以纔不加考慮。

荀諶聞言笑了:“齊雖大,難道還能大過戰國末年的秦嗎?鄭雖小,難道不如戰國末年的衛嗎?宏輔先生適才以衛君附秦爲說,此刻怎麼又反以齊大非偶爲辭?秦有兼併天下之勢,衛國因此依附。把徐州獻給我主,本來就是依附,而非求偶啊。”

是勳心說我就隨口那麼一白扯,倒讓你一把揪住其中的錯處了,你丫腦筋果然轉得快。不過就這麼一耽擱,他倒是也大致想好了正確的說辭,於是輕輕搖頭:“衛與秦接,不得不附,如今徐州距離冀州甚遠,豈有遠附之理?”

要是後世網絡上對噴,荀諶就有可能不管是勳後來再放什麼屁,光牢牢揪住“齊大非偶”的錯誤不放,一直咬到你死。但這年月的士人還是有點兒節操的,荀諶心說你既然縮了,我也就不爲己甚。反正我主勢大乃是事實,徐州除非不肯附人,否則總得先考慮我主,下一個纔是曹操——你繼續胡掰吧,我逐條駁倒你就是了。

於是他繼續不急不躁地反詰:“宏輔先生誤也,我主非僅執掌冀州,如今青州亦在屬下,鄰接徐方,怎能目之以遠附呢?”

是勳也繼續搖頭:“青州之主乃是袁顯思(袁譚),非袁冀州也。”

荀諶愕然:“顯思公子爲我主之子,他任青州刺史,則青州自然爲我主所有……”

“今時今日,或許如此,”是勳心說成了,你丫進套了,“然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異日倘或袁冀州有所不諱,則青州爲青州,冀州爲冀州,未必再能一體而論之啊。”

荀諶的臉色突然沉了下來,反駁道:“顯思公子爲我主嫡長子,將來自然繼承冀州,則冀、青仍爲……”

是勳有些不禮貌地打斷了他的話:“若爲既定守業,爲何要逐之外郡?袁冀州共有三子,若非有廢長立幼之意,哪有留幼子守國,而使長子出鎮之理?倘有不諱,恐怕冀、青不但難爲一體,反會兵戎相見,到那時候,請教徐州附冀爲是,附青爲是?!”

荀諶眉頭皺起,臉上陰晴不定。

ps:突然想起來,貌似有種東西名叫“月票”的是嗎?您趕緊翻翻兜,瞧瞧有沒有,要是有就請順手朝我砸過來——沒關係,我結實着呢,普通三五百萬張月票還砸不趴下。請砸,請砸,絕對不要手軟!

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2章 爪牙股肱第5章 二得二失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1章 苦肉之計第22章 醫者仁心第7章 宛城宣詔第9章 天子所賜第5章 王中國死第9章 請救無辜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章 行獵上林第5章 觀卿者心第1章 洛陽僧人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章 工商興利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6章 釣橋無益第9章 大山在前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8章 光祿新丞第5章 小人挑唆第1章 東郡英豪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2章 覆巢之下第6章 奢而不侈第7章 逆天出師第7章 爲曹造勢第37章 項莊舞劍第8章 志不可奪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4章 安所求赦第30章 有害令名第3章 姻不如族第6章 欲徵北虜第9章 爲國殺賊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1章 熟悉劇情第5章 小人挑唆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6章 臨陣三射第3章 假途滅虢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7章 昔孔子歿第5章 雛鳳引弓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7章 禍福所依第9章 驚雷投箸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章 啖肉豪客第3章 微末小技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章 劫後新生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0章 叔孫制禮第2章 據蜀自立第19章 流血五步第28章 長阪坡前第31章 江陵城下第5章 雛鳳引弓第15章 亂世能臣第9章 天子所賜第3章 姻不如族第28章 單騎闖陣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5章 誰堪伯仲第31章 漢之忠臣第3章 禍不旋踵第31章 不可遽廢第9章 察考諸子第33章 城下遇難第22章 收服荊南第7章 欲取先與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8章 內外兼修第21章 吾等何往第9章 舜舞干鏚第7章 吾無此癖第18章 爲國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