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元龍之謀

是勳最大的弱點就是無遠志,只想着傍個老大去吃安生飯。想想也是,人的志向都是逐漸培養起來的,沒有誰一生下來就立志成就豐功偉業,而是勳從兩千年後被穿越到這麼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年代來,好好活下去就是他唯一的念想。況且,從窮坳裡飯都吃不飽的小崽子,機緣巧合加李代桃僵,如今混進士人羣中,還得仕州郡,際遇有如天淵之別,他不是一個貪心的人,不禁覺得人生如此,於願以足,夫復何求呢?

他此前的種種冒險,都有很大程度是因形勢所迫,其實個人的被動應招爲多,主動出招很少。所以此番陷入徐州的漩渦,搞得他手足無措,本能地就想逃避。但是他並不傻,從郯縣城內返回是家莊院,再從白晝到黃昏,他在和媳婦兒一起整理行裝的同時,也反覆地回想短短半天內的遭遇,把很多問題想得更加透徹了。

因而當陳登突然開口勸他前往鄴城去,是勳並沒有露出驚訝之色,只是淡淡地反問道:“荀友若去找過你了吧?”

陳登點頭:“此前荀友若以爲只要說服了陶使君,則徐州自然可附袁氏——他想得太過簡單了。今日午後,他來尋找愚兄,備言以徐州附袁之利,又說想請宏輔往冀州一行……”

是勳垂着頭,用手指隨意地在席子上划着圓圈,緩緩地說:“徐州這一團亂麻,我找不出解決之道,因此欲返回兗州,再去求教高人……難道元龍你以爲,只要我去一趟冀州。則亂麻可解嗎?”

陳登答道:“亂世之中,徐州難以獨全,必有所附,然後得存,這本是宏輔你的見解。其實。徐州之事本來便是亂麻一團,昔時你獨能從中理清線索,今日之局若欲求解,也非你不可啊。”

是勳微微撇嘴:“昔日我與你論及天下英雄,元龍大才,自然不會偏信我的一面之辭。勳曾得見劉玄德。卻不言以徐州附劉,故此你要薦我往兗州去。待我得見曹孟德,定下徐州附曹,元龍你便爲此設策奔忙。但我終究還並沒有見過袁冀州……”

陳登捋須而笑:“我相信宏輔你的眼光,倘若你去過冀州以後,仍然以爲袁紹非命世之才。愚兄定然再無所疑。”

是勳完全明白陳登的意思。話說這時代有些志向的士人,也分兩類,一種志在天下,或者更準確點兒來說,孜孜以求的都是個人才能的施展、抱負的達成,就好比荀諶之輔袁紹、荀彧之輔曹操,其實他們都是豫州人。袁紹在冀州,曹操在兗州,暫時跟他們的家鄉一點兒關係都沒有。第二種就是陳登這樣的,有着濃厚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他不在乎誰來掌管徐州——揚州人陶謙也好、幽州人劉備也好,或者是幷州人呂布、豫州人曹操——只要能保鄉梓平安,就肯爲他效命。

所以是勳一心想把徐州獻給曹操,但是陳登卻未必肯一棵樹上吊死,他會考慮更多種可能性,會更多地爲徐州而非天下來設謀。以如今的局勢而論。關東最強大的諸侯就是冀州牧、行車騎將軍袁紹,那麼徐州想要保安,爲什麼不能去依附袁紹呢?當然,天下大勢是會有所轉變的,強權未必能夠長久、弱勢未必不能翻身。在這方面,陳登還是相信是勳的眼光的——其實他的交遊不出徐方,所以自己難以單獨作出判斷,只好相信別人——然而此前是勳從來都沒有見過袁紹,他爲什麼就認定袁紹不能成事呢?所以陳登才希望是勳能夠接受荀諶的邀約,往冀州一行,去跟袁紹見上一面再說。

倘若是勳見了袁紹回來,仍然堅持從前的口徑,那麼陳登也會繼續無條件地支持他。但倘若是勳壓根兒就不肯去見袁紹,他對袁紹的印象完全來自於傳言和別人之口,陳登就難免心裡打鼓——是宏輔就不會誤信人言嗎?眼不見即作判斷,這種判斷真的可靠嗎?

那麼,自己該怎麼辦呢?難道真的要冒險跑一趟冀州,去見袁紹?是勳低頭沉吟不語。陳登伸出手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膝蓋,安慰道:“今日宏輔也見到了,陶使君獨使愚兄行文,表奏孟章,可見他對愚兄的信賴,已在曹、麋與卿三兄之上。只要拿定了主意,愚兄有把握穩定徐州的局勢,將來不管附曹還是附袁,都不必宏輔你再傷腦筋了。”

是勳瞟了他一眼:“你打算如何做呢?”

陳登先不回答,反問道:“宏輔以爲,刺殺陶使君之賊,究竟是受誰指使?”是勳答道:“不是袁術,便是笮融。”陳登點頭:“愚兄奈何不了袁公路,卻視笮偉明如草芥爾。只要使陶使君相信,笮融便是罪魁禍首,正好卿舅曹叔元要率軍南下,以鎮廣陵,愚兄即可爲其策劃,趁機除去笮融。進而再因笮融之罪而挾持麋子仲與卿三兄,則劉備亦無能爲也。徐州可安。”

是勳提醒他:“笮融奸狡,行事無所不用其極,元龍其慎。君子愛惜羽毛,小人肆無忌憚,是故君子常爲小人所算。”陳登微微而笑:“先告罪了——其實卿舅曹氏兄弟,亦未必爲君子也。”

是勳聞言,也不禁笑了起來——曹豹還則罷了,曹宏要是也算君子,那這世上就沒有小人了。不知道爲什麼,這一世有兩個人的請求,他從感情上就壓根兒無法推拒,一是太史慈,二就是陳登。陳登好言相勸,想讓他跑一趟冀州,他滿心地不想去,但就是張不開嘴來拒絕。當下又沉吟了好一會兒,才皺眉說道:“倘若袁紹可附,或許弟便留在冀州……”心裡卻說,那他喵的就完全不可能!即便我不知道袁紹是蝦米東西,他那麼大一個勢力短時間內就土崩瓦解,絕對不是偶然,而源自於本身的性格、才能,以及整個集團的構成、風氣。歷史再怎麼改變,成不了器的傢伙終究還是成不了器。

陳登接口:“愚兄會照顧宏輔的新婦,將來安全送去冀州的。”

是勳頓了一頓,問道:“倘若袁紹不可附……就怕他不准我再返回兗州啊。鄴城便非龍潭虎穴,也成監牢囹圄。兄能使我全身而退乎?”

“此事愚兄思之甚熟,”陳登豎起兩枚手指來,壓低聲音說道,“宏輔明日即可往見陶使君與荀友若,如此這般……”

當晚,是勳在燭火下給曹操寫了長長的一封信。詳細交待了自己的遭遇,分析了目前徐州的形勢,然後報告了對未來的設想、自己下一步的計劃,派人快馬送去鄄城。然後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去跟陶謙告辭,說既然我的使命已經完成。那就該返回兗州去啦。話語間還似乎不經意地透露出荀諶邀他前往冀州一事——

“勳雖然身在兗州,其實心在徐方——家族寄於州內,如今妻父也爲使君之臣,豈能不爲徐州慮,爲使君慮?勳以爲我主曹兗州爲能安天下者也,以徐州附曹,定可保安。然而袁冀州亦一時雄傑。勳未見其人,所言多爲揣測,是否以徐州附袁……使君可遣陳元龍往鄴城去,以元龍之智,定能爲使君謀劃萬全。”

陶謙皺着眉頭,緩緩地說:“老夫如今須臾離不得元龍……既然荀諶邀宏輔你往冀州去,不妨便向曹兗州告假,走這一遭吧。老夫相信宏輔的眼光。”

是勳假裝爲難:“勳終究是兗州之臣……”

陶謙冷笑道:“汝以爲麋子仲勾結劉備、笮偉明勾結袁術,乃至卿舅等欲獻城於曹兗州,都是爲徐州計。爲陶氏計嗎?他們不過爲保家族安康、富貴不墮而已。昨日只有卿與元龍對老夫說了真話,老夫獨獨信卿二人啊。卿其勿辭。”

是勳心說耶,昨天陳登也跟陶謙把窗戶紙捅破了嗎?他是在我之前說的還是在之後說的哪?要是在我之後說的還則罷了,要是在我之前說的……我靠老子進陶謙寢室前你就不能多提醒我一句,差點讓你丫給賣了呀!虧我對你那麼信任。真是遇人不……啊,交友不慎哪!他喵的也不知道陳登給老頭兒灌了什麼迷魂湯,竟然讓老頭兒這麼信賴他,都捨不得他暫時離開,出使冀州。

是勳在陶謙面前,假模假式地猶豫了好一會兒,這才勉強答應了。但他按照陳登的設謀,要陶謙把荀諶叫過來,當面提一個條件。

是勳說:“勳得陶使君信重,徐州誰屬,或許便在此一行之間。然而亦恐袁冀州拘某爲質,不使歸還……”

荀諶插嘴說這不可能,我主氣概恢弘,不會做這種不義之事。是勳笑着問他:“勳與君四弟(荀彧)爲莫逆,自然相信友若先生不會向冀州進言,拘留是某。然而先生能爲他人作保乎?”

荀諶心說這有點兒困難,羣臣當中一個許攸,一個田豐,做事都有點兒肆無忌憚,接近於沒有底線,他們會不會給老大出餿主意,我可真擔保不了。於是問是勳:“卿有何條件?”

是勳就說了:“勳到鄴城,即請上稟冀州,使羣賢畢集,勳只見一面,論罷即行。”那意思,你們說不扣留我,可是不明着扣留,想盡辦法不讓我走,拖一天是一天,那也不成啊。咱們說定了,包括你主子袁紹,誰想見我,來跟我說說徐州問題的,就都請過來聚在一起,我就見他們一面,見過就走,一天也不多呆。

荀諶說行,有陶使君跟這兒作證,我絕對不會食言。

PS:我也知道,爲人不可貪心,這第一回入V,能夠有票就已經不錯了,還敢奢求太多嗎?可是人多少總是會有點兒虛榮心的,我是真想不到能進百名(現在是93),所以咱能不能再努把力,試試奔50去呢?勞駕請多給票啊,請多打賞啊!在下稽首了。

第4章 吾當染指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6章 城頭箭書第31章 江陵城下第4章 不肖之子第23章 荊州星佔第4章 原力之理第8章 頭風復發第12章 僞書離間第7章 謀身謀國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4章 偃師御胡第4章 攻心之計第8章 徐方名士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1章 六氣之毒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6章 後史先見第7章 吾無此癖第22章 小枝槊頭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5章 鄠縣落鳳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章 夏侯仲父第16章 管他何人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章 苴鉏去之第16章 **好淫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3章 十命可受第7章 魏亦有亡第29章 舌燦蓮花第7章 婦人之言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章 安貧守賤第2章 吏之不足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3章 舍卿其誰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7章 亡羊補牢第6章 人月團圓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章 河北愚忠第3章 自恃其智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0章 人臣當言第5章 觀卿者心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章 兄弟鬩牆第17章 正是此賊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6章 舉賢任能第7章 欲取先與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7章 遂鄉認親第4章 孤屯義士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6章 老成謀國第35章 江船上陸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章 天無形質第31章 漢之忠臣第11章 暗度陳倉第4章 攻心之計第7章 謀身謀國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6章 君權相權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3章 初爲人父第5章 雪中偶遇第8章 跨境追捕第29章 白兔遇犬第8章 曹氏之強第9章 文和詭謀第29章 太公封齊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4章 陣前車懸第7章 魏亦有亡第1章 劫後新生第18章 公臺不懌第8章 奇峰突起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8章 先發制人第21章 老馬戀棧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7章 以身爲餌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3章 天雷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