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禍其始此

是勳所言,不是猜測,在原本的歷史上,那是板上定釘的事實。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字顯思,次子袁熙字顯奕,三子袁尚字顯甫,但是他不喜歡嫡長子袁譚,卻偏愛幼子袁尚,所以當袁譚領兵攻下青州以後,就乾脆表袁譚爲青州刺史,等於將其轟離了決策中心。當時沮授就曾經勸過袁紹,說:

“正所謂‘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名分已經定了下來,則他人便不易再起覬覦之心。對於確定繼承者,要是年齡相當則選擇其賢,品德相當則占卜求兆,這是古代就流傳下來的制度。一是有過去各種成敗事例的殷鑑在前,二是考慮‘逐兔’、‘分定’的道理,纔會定下這種規矩來的呀。”雖然提什麼年齡相當如何,品德相當如何,其實是說,袁譚論年齡,論品德,都是當然的繼承人選,廢長立幼要不得,話不說明了光把他趕到外州去,那就更要不得。

可是袁紹既傾向袁尚做自己的繼承人,又怕違反了傳統禮法,遭人非議,所以遲遲不肯確定,光想着把長子暫且趕走,則幼子跟着自己,勢力、聲望都逐漸提升,將來繼位的時候可以少點兒阻力。因此他忽視了沮授的意見,還編造藉口說:“我只是想讓四個孩子(包括外甥高幹)各自掌管一個州,以此來考察他們的能力而已,沒想別的。”沮授因此而嘆:“禍其始乎此!”

後來袁紹又兼併了幽州和幷州,就任次子袁熙爲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爲幷州刺史,光把小兒子袁尚留在身邊——禍患因此而生。其實仔細考究起來。官渡大戰雖然是袁軍慘敗,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冀、青、幽、並四州之地,曹操沒個七八年甚至十來年,且攻打不下來呢。可是等到袁紹一死。袁尚繼位,袁譚當即就躥了,就此兄弟鬩牆,使得曹操滅亡袁氏,簡直跟平推一樣,輕鬆得一塌糊塗。

這種後果。袁紹當然是預見不到的,就連沮授也只猜到了三分而已,是勳作爲一名穿越者,卻是洞若觀火。所以他今天就拿這事兒出來說啦,你們袁家如今瞧着是烈火烹油啊,可是內在隱含的危機也很嚴重——徐州依附袁家。又能有啥好處了?

荀諶聽了這話心中暗驚。因爲雖然史書上光記載着沮授勸袁紹了,但實際上當日袁紹任命袁譚爲青州刺史,覺得不妥而開口勸的就不僅僅沮授一人,還包括許攸、郭圖、淳于瓊,以及他荀友若本人。他心說這小傢伙不得了啊,隔着千里之外,竟然連這點都能瞧得出來?可是瞧得出來歸瞧得出來。我這時候可打死也不能承認!

於是矢口否認道:“此皆君之臆測也!”

是勳“哈哈”一笑:“是否臆測,先生心知,勳也心知。”轉過頭去問陶謙:“陶使君既欲使孟章公子爲嗣,可肯放之外郡,先觀其才乎?”

荀諶還待爭辯,卻見陶謙突然把脖子一梗,身體一仰,直接就坐起來了,雙手左右一分:“兩位且罷了。”你們別爭論了,終究我還沒死呢。還不着急下決定。隨即就把被子一掀,騰身而起:“玉兒,將寢具收拾了。”

啊呦,是勳心說原來甘氏單名爲玉,怪不得劉備拿她跟玉人相比……唉。等等,怎麼陶老頭子突然能爬得起來了?雖然背還有點兒彎,腰還有點兒躬,腿腳還有點兒不大利索,臉色蠟黃的也不見好轉,可他喵的就不似身負重傷的樣子啊!

他驚愕地望着陶謙,陶謙知道他在想些什麼,隨口道:“區區一矢,又能耐老夫何?”將手一拱:“老夫衣衫不整,難與君子論道,兩位先請吧。”把他和荀諶全都給轟了出去。

好一隻老狐狸!是勳明白了,趕情陶謙雖然遇刺,但是傷勢並不嚴重,他故意躺倒裝死,大概一是想順理成章地就此把徐州傳給陶商,二是想趁機瞧瞧州內屬吏在瀕臨“後陶謙時代”,都會有什麼動向,耍什麼花招,好預先有所防範,免得等到自己真起不來了,再來擔心這些事兒。

被耍了呀,原來自己從頭到尾都被陶謙玩弄於股掌之上啊!是勳心裡這個鬱悶,急匆匆地就想往外跑,去跟曹宏、陳登商議對策。

出了屋才走開幾步,突然就被荀諶給攔住了。想不到那位荀友若先生竟然對他深深一揖,那腰幾乎就彎下九十度來,完了開口說:“是先生明見萬里,實當世才傑之士。然而恐於我家主公有所誤解。諶盛情相邀,請是先生撥冗往鄴城一行,親見我主,或許誤會即可冰釋,徐州之事亦可圓滿解決。”

啥,讓我去鄴城?別扯了呀!眼瞧着隔不了幾年,袁曹便會敵對,這會兒我去冀州幹嘛?是勳就根本沒細想荀諶的話,沒琢磨他邀請自己的用意何在,當下還了一禮,就匆匆跑了出去。

到了堂上,他一手扯着曹宏,一手扯着陳登,避到一邊,低聲對他們說:“陶使君無恙,此皆試我等而已。更可慮的是,冀州已有人來,暗中遊說陶使君,欲使徐州北附!”

二人聞言都是大驚,正待細問,忽然有個奴僕從後堂跑進來,大聲招呼道:“使君更衣後即登堂視事,請褚君各安其位,不得喧譁。”曹宏和陳登沒有辦法,只好趕緊返回座位上去了。是勳朝堂上衆人羅圈作揖,然後退至堂外,召來自己的馬車,跳上車,吩咐道:“出城,速速出城!”

這趟渾水,是勳是再也不想淌了,他只想趕緊逃離這漩渦的中心,趕緊逃回兗州去。他喵的我管你徐州最後屬誰呢,反正老子能做的都已經做了,以後的發展就全得瞧老天爺的心情了!我說老天爺啊,你還真是會耍人哪,我敢打賭。原本歷史上的徐州局勢,就絕沒有這麼複雜!

或許,也不說定其實就挺複雜的,只是若非身處局中,就難以窺其全豹而已……

可是那又如何?現在搞得這麼亂。想在如此亂局中殺出一條道路來,那是陳登、荀諶,甚至荀彧纔有能力乾的事情啊,老子又算啥了?老子的志向不過是當個文學侍從之士,或者當個二千石的地方官,而且要是沒有穿越者對歷史發展的預見。就我的能力,恐怕連這兩個小小的目標都很難達成哪。我又有啥資格跟那些知名謀士在一塊兒鬥心眼兒了?

趕緊閃人,纔是正道!

於是他急匆匆地出了郯縣城,返回是家莊院,一進門就跑去跟是儀辭行。是儀吃了一驚:“賢侄何必如此心急?”是勳說我公事也辦完了,婚也結了。當然要趕緊返回兗州去。是儀湊近一些,壓低聲音問他:“陶使君的傷情如何?州內有何不穩的跡象嗎?”

是勳知道瞞不過是儀,可是也不方便把前後因果合盤托出,只好含糊地回答:“陶使君無恙,但已垂垂老矣,欲辭其職,表陶孟章爲徐州刺史。新舊交替。其間難免波折,故此勳須儘速趕回兗州去,與我主商議對策。”

是儀攔不住他,只好說就算再急也不急於這一時三刻,你且先下去跟媳婦兒相見,收拾東西,明後天再走也不遲啊。是勳告辭出來,一進自己所居的旁院,就又見到那些婢女腰佩刀劍,在各處或侍立。或巡視。他心說曹豹這是給我送了些什麼人來啊?我還以爲送的妾侍呢,結果送來了一隊娘子軍!

他喵的這趟跑徐州來,讓人頭疼的事情還真是多!

曹淼聽到稟報,趕緊出屋來迎。是勳瞧着自家媳婦兒,心情這才逐漸地平復了下來。啊呀。老子以後也是有家室的人了,在這個世上,不再是孤零零一個了——終究是家父子其實跟自己沒多大關係。雖說媳婦兒不算很漂亮,瞧着也還順眼。是勳啊是勳,你以後就別再想東想西的了,抱着一妻一妾在兗州老老實實當公務員,過太平日子多好。當初幹嘛要投了曹操?不就是想着踏實度日嗎?要不然身爲穿越者,還不得妄想着自家揚旗,改變歷史,去廝殺出一塊地盤來嗎?你真是給穿越者丟臉啊,不過算了,終究你不是什麼會搞發明的理科高才,也不是啥刑警、特種兵,你只是一枚沒用的文科生罷了。

當下吩咐曹淼,趕緊收拾東西,咱們明天就啓程回兗州去。曹淼聽了就是一愣,說客人們送的禮都還沒能清點完畢,幹嘛這麼着急啊?是勳說把什麼金玉、絹帛、銅錢都打包,其餘雜物留給我大伯父就得,咱們趕緊收拾,趕緊走,這徐州,爲夫我是一刻都不想多呆下去了!

當日黃昏,突然奴僕來報,說陳登求見。是勳這時候誰都不想見,除了逃跑也啥都不想做,但終究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他不可能真的把眼睛一蒙,把耳朵一捂,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尤其是陳登,他也正琢磨着臨走前是不是應該見上一面,再關照幾句話哪?所以得報是急忙出屋相迎。

陳登進來,賓主坐定,開口就說:“今日宏輔拜見陶使君,所言所見,請備悉爲某道來。”是勳心說你不問我都肯定要說的,當下毫無隱瞞地就把前因後果全都敘述給陳登聽……嗯,也有隱瞞,對於甘氏在場之事,他就順理成章地給忽略了過去。

陳登一邊捋着鬍子,一邊安然靜聽,完了對是勳說:“其實刺客的弩矢偏中車軾,陶使君只是擦破了一點皮而已。他適才召聚羣臣,言去意已定,表陶孟章爲繼之事,斷難再改……至於徐州將來何去何從……”

他突然湊近是勳,一字一頓地說道:“愚兄有一不情之請,還請宏輔前往鄴城一行,如何?”

ps:有人勸我在章節名後面加個括號,但我是個完美主義者,你想那章節全是四字,一列列地排着多整齊,加個括號就不好看了呀……當然這並不等於我不想求月票。各位誰還有保底月票的,勞駕直接扔過來吧。a籤不給顯示訂閱數,我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朋友來看了,您多來幾張月票,這個看得見,給我的創作能夠形成動力呀!

今天四更完畢,明天恢復原狀,一天兩更,基本上是在11:30和17:30。最後再喊一句:月票!我喜歡!

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7章 魚復三險第8章 謀策定亂第7章 投刺自薦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4章 天險閣道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章 水力磨坊第5章 鮮花牛糞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3章 春心乍動第5章 今古不同第36章 封侯之賞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章 水力磨坊第4章 閉門課徒第2章 佈防關中第4章 使徐三事第14章 非當世人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章 兩面三刀第6章 人月團圓第4章 孤屯義士第8章 單家俗吏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章 窮山逐鹿第6章 反攻序曲第25章 毀於一旦第3章 納頭便拜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0章 良馬爲贖第9章 天子所賜第7章 不忠不孝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6章 **好淫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2章 促膝對談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0章 天象示警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5章 窈窕淑女第4章 例不可開第13章 必擒是勳第8章 囊中羞澀第1章 下車立威第9章 隔壁老王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7章 澄清吏治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章 初晤諸葛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6章 同滅吳寇第9章 德不可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8章 鄴下舌戰第35章 魯難未已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9章 太公封齊第6章 奢而不侈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章 沛國曹氏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0章 欲效定遠第9章 爲國殺賊第10章 不合邏輯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3章 木秀於林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0章 新式算法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0章 通權達變第4章 漁陽豪強第5章 王中國死第18章 巨型火炬第6章 樂浪故人第24章 婦人衣冠第31章 江陵城下第8章 破局關鍵第38章 謀國謀身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2章 呂布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