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

寇恂並不是以統兵打仗而擅長,治理政務纔是他的強項,不過在這場河內之戰中,寇恂表現出了他機智敏銳的一面。

當馮異率領援軍趕到的時候,寇恂第一時間就喊出是劉秀率兵來援。

他在戰場上故意放出的這個假消息,令河內軍士氣大漲,反而讓洛陽軍士氣跌入谷底。此消彼長之下,寇恂和馮異硬是以劣勢的兵力,大敗五萬洛陽軍精銳。洛

陽軍兵敗後,蘇茂和賈強率領不足一萬的殘部,倉皇逃回河南。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寇恂和馮異竟然率領着河內兵,也渡過黃河,追殺進河南。被

迫無奈之下,蘇茂和賈強只能硬着頭皮,帶着麾下的殘部,在河南境內又與寇恂和馮異展開一場交鋒。毫

無意外,這場交戰,依舊是以洛陽軍的大敗而告終,就連賈強,也戰死於亂軍當中。

蘇茂幾乎是光桿司令一個人逃回的洛陽。寇

恂和馮異率領河內軍,繼續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洛陽城。戰敗的蘇茂,現在算是徹底被寇恂、馮異嚇破了膽,即便是朱鮪和李軼等人也都慌了。洛

陽城門緊閉,朱鮪和李軼等人避不出戰。現在,戰場上的局勢很詭異。

寇恂和馮異這邊,滿打滿算,也就兩萬兵馬,反觀洛陽城內,有大軍二十多萬,但就是這兩萬兵馬,卻把洛陽城內的二十多萬大軍,嚇得無一人敢出城迎戰。

蘇茂敗退回來後的解釋是,劉秀突然率領主力大軍,從北方退回到河內,己方是在寡不敵衆的情況下,纔有此一敗。

朱鮪和李軼都認爲現在城外的兩萬多敵軍,只是個幌子而已,敵方真正的殺手鐗,是劉秀所率領的主力大軍。現

在他們只不過是躲藏在暗處沒出來罷了。出於這方面的顧慮,朱鮪和李軼等人皆不敢出城迎戰。寇

恂和馮異率領着兵馬,在洛陽城外足足繞了三圈,而後,兩人才趾高氣揚的率領兵馬,回撤河內。

經此一戰,洛陽是徹底被打怕了,朱鮪和李軼對河內也再無想法,更不敢再派兵去偷襲河內。朱

鮪和李軼對河內沒想法了,可現在,馮異反而對朱鮪、李軼開始有很多的想法。朱鮪和李軼,並沒有表面和睦。朱鮪是大司馬,而李軼是舞陽王,他倆共同鎮守河南,掌管着洛陽二十多萬大軍,這裡面存在一個很微妙的關係,誰該聽說誰的。論

官職,那一定是朱鮪更高,畢竟是大司馬,可是論爵位,李軼更高,他是堂堂的王公。官職高的,爵位低,而爵位高的,官職低。加

上朱鮪和李軼都不是什麼心胸開闊之人,通過這些方面,馮異判斷,朱鮪和李軼之間,充其量是表面和睦,實際上定然是矛盾重重。

意識到這一點,馮異給李軼偷偷寫了一封書信。

這封書信的內容很長。書信開頭,馮異講了好幾個典故,像微子棄殷商而入周,像項伯背叛項羽而投靠劉邦,像王勃擁立代王而廢黜少帝,像霍光尊崇孝宣而廢劉賀。他舉的這些例子,想要說明的只有一條,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爲人臣子,理當順應天道,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大業。而

現在呢?劉玄昏庸,朝綱混亂,奸臣當道,賢臣被誅,赤眉更是來勢洶洶,已經打到了長安近郊,這樣的一個皇帝,你還要拼死去保着他嗎?

如果劉玄還可救,如果更始朝廷還可力挽狂瀾,你李軼又何至於受限於洛陽,偏居一隅?

當務之急,你應效仿古代先賢,效仿微子,效仿項伯,棄暗投明。當今天下,漢室微弱,異姓突起,唯一能光復漢室,中興漢室者,唯有蕭王一人。

現蕭王經營河北,平定叛亂,復興百業,豪傑英雄,紛紛來投,天下百姓,無不風靡。蕭

王之勢,如日中天,已然勢不可擋。倘若你還要死保着劉玄,死守着洛陽,等到我軍猛將兵臨城下之時,你悔之晚矣!現

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生,一條死。棄暗投明,歸順蕭王,你便是當世之功臣,前途無量;死保劉玄,死忠更始,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馮

異的這封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既和李軼談當初共同反莽的同袍之情,也對他現在的所作所爲,給予了威脅和警告。

這封書信,有順利傳到李軼的手裡,李軼把書信從頭到尾地看罷了一遍,倒吸口涼氣,同時也是驚出一身的冷汗。劉

玄要不行了,這一點,李軼能看得出來,劉秀在河北風生水起,如日中天,他更能看得出來,他思前想後,覺得馮異在信中所言,並非沒有道理。

只是讓他投降劉秀,他心中也充滿了顧慮。很簡單,當年害死劉縯的幕後真兇裡,便有他李軼一個。他和劉秀之間,可是有殺兄之仇。

如果劉縯和劉秀的關係一般,那倒還好說,可問題是,劉縯和劉秀的關係很好,兄弟之情極深,自己作爲殺害他大哥的元兇之一,劉秀能放過自己嗎?仔

細想了想,李軼暗暗搖頭,只怕,劉秀未必會放過自己這個罪魁禍首啊!

李軼給馮異寫了一封回信。他的這封回信,寫得十分客氣。書信的開頭就是和馮異拉交情。

當年,他們都是最先加入柱天都部的元老,一同反莽,一同並肩作戰,多少次的出生入死,多少次的流血流汗,終於奠定了今日之基業。

現如今呢,我奉命鎮守洛陽,而公孫你則是奉命鎮守孟津。洛

陽、孟津,皆爲中原重要之關隘,你我兩人,倘若能精誠合作,共同謀劃,不僅可自保,倘若有賊軍來犯,戰,必可勝!

在書信的最後,李軼終於說出了他想說的重點,希望馮異能把他這番話轉告劉秀,也請劉秀相信他,他一直志在匡扶漢室,他的初心,始終未曾變過,現在亦然。李

軼的這封書信,寫得很有水平,他並沒有明確說明自己願意歸順劉秀,而是說自己一直都在傾盡全力的匡扶漢室。劉

玄代表的是漢室,而劉秀也同樣代表的是漢室,他的言下之意,他李軼既可以輔佐劉玄,當然也同樣可以輔佐劉秀,只要劉秀能不計前嫌,容得下他。

收到李軼的這份回書,馮異非常高興,兩人的書信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接下來,書信的來往變得頻繁起來。馮

Www▪тт kán▪c ○

異可沒有光和李軼寫書信玩,期間,他也對李軼做過試探。馮異徵集河內、魏郡兩郡兵馬,兵發天井關,出兵上黨郡。上

黨郡屬幷州,位於河內的北面。馮異特意派兵去攻打天井關,以此來試探李軼欲歸順己方之心,到底是真還是假。

天井關是上黨郡的門戶,位於太行山上。現

在馮異出兩郡之兵,攻打天井關,河內自然空虛。可是身在洛陽的李軼,彷彿不知道這件事似的,一直按兵不動,絲毫沒有趁機兵發河內的意思。沒

有後顧之憂,未過多久,河內軍和魏軍便聯手打下了天井關,然後出關北上,進入上黨郡,連續攻陷上黨兩座城邑。

對於北方的戰事,李軼依舊裝聾作啞,不聞不問,好像馮異出兵攻打上黨郡,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似的。

期間,朱鮪倒是有提議,己方現在要不要出兵河內。李軼立刻站出來強烈反對,認爲馮異敢於出兵攻打上黨,河內必然早有準備,弄不好,劉秀軍的主力就埋伏在河內,己方貿然出兵,很可能會重蹈覆轍。聽

了李軼的嚇唬,洛陽諸將,無一人敢率兵進攻河內,朱鮪自己也覺得後脊樑直冒涼氣,不敢貿然出兵。他提出的出兵河內之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馮異在上黨攻下兩座城邑後,便不再繼續向北推進了,現在,他對李軼的投誠,已經相信了幾分。

幷州並非戰略要地,起碼在己方的進攻序列中,幷州是要排在很靠後的位置。

馮異,乃至劉秀,現在真正想要的是河南。河南河北,同氣連枝,現在己方已經控制了河北,如同再能把河南也掌控過來,中原大地,便可成己方的囊中之物。

在意識到李軼的確是有投誠之意,馮異便打算親自率領着河內軍和魏軍,渡過黃河,挺近河南。在出兵之前,他給劉秀去了一封書信,把他自己和李軼這段時間的書信來往,全部交給劉秀過目,以此來證明,李軼現在的確是有投誠之意。

目前,劉秀已經在幽州打了勝仗,全殲尤來、大槍、五幡三支起義軍,於薊城做了短暫的駐紮和休整,然後班師南下。

薊城以前是燕國的國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在大軍南下的時候,入夜,馬武前來面見劉秀。

劉秀接見馬武,笑問道:“子張入夜見我,必是有要事吧!”馬

武乾咳了一聲,表情有些窘迫,沒笑硬擠笑,搓着手說道:“末將……末將也無要緊的事,就是晚上閒得慌,便想來見見大王,和大王聊聊天。”他

相貌兇惡,現在一臉不自然的乾笑,模樣更加瘮人。守護在一旁的趙桂偷眼瞄了瞄馬武,立刻便又底下頭去。還

來找自己聊天?有那時間,你早就去喝酒了!劉秀樂呵呵的也不點破,對一旁的趙桂說道:“元仲,去取兩壺酒來。”“

是!大王!”趙桂應了一聲,快步走出營帳。

等他走後,劉秀問道:“子張,究竟有何事,儘管直言就是,我們之間,也不必再拐彎抹角了。”

馬武深吸口氣,把心一橫,正色說道:“天下大亂,羣雄並舉,哪怕有人以孫武、孔子爲將相,想坐上帝位,尚且不足,可現在於大王而言,帝位唾手可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大王若是執意謙讓,又怎對得起漢家的先祖,又怎對得起天下受苦的黎民百姓?當下,大王需即刻返回薊城,登頂帝位,然後定下誰爲賊子!只要有了目標,我等誓爲大王披荊斬棘,誅盡天下賊人!”劉

秀皺着眉頭,說道:“子張何出此言?這是要殺頭的啊!”

馬武面色一正,理直氣壯地說道:“大王,這並非末將一人之意,可是諸將皆有此意!”劉

秀看了他一眼,沉默未語。馬

武急聲說道:“大王——”劉

秀向他擺了擺手,說道:“子張和諸將之意,我心中已然明瞭。倘若今晚子張只是爲此事來找我,現在可以回去了。”

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虛實第五百四十一章 定都洛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家族衰亡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七百七十一章 家賊難防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哥威武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交心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來營救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紀之戰第五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陽起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夫妻之間第六十二章 恨意種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陰險小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五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增益蠱蟲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將劉稷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五十七章 說服衆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六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二百八十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第八百六十章 輿論戰爭第四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變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三百七十四章 宴無好宴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將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劍上有毒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增益蠱蟲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六百九十四章 定海神針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創輝煌第三百一十章 奇襲奏效第一百七十章 挽回危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料事如神第七百零九章 元氣大傷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犢第七百一十一章 初見成效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九十七章 暗中佈局第二百二十章 兄弟交心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三百三十二章 莽軍破綻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七百二十三章 心生殺意第二百零四章 新野困局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六百七十八章 情關難過第四百四十章 發兵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