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

漢軍將士們高興,因爲預言書上寫了,大王是天子。自己追隨的人是天子,他們又哪能不高興?鄗

城的百姓高興,也是聽說了《赤伏符》中的讖語。鄗城即將出天子了,以後鄗城一帶,將會享受很多利民的政策,像減免稅賦之類。馮

異現在還不清楚這些,他在漢軍大營的中軍帳,見到劉秀。見面後,馮異立刻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說道:“末將拜見大王!末將知罪!”

劉秀被馮異後面這一句沒頭沒腦的話說愣了。他疑惑不解地看着馮異,問道:“公孫何罪之有?”馮

異小心翼翼地說道:“大王,末將之所以與李軼互通書信,皆是想穩住洛陽,分化朱鮪和李軼,志在奪取河南。”

劉秀點點頭,這件事,馮異不解釋他也明白。

馮異見劉秀面色如常,似乎對此事沒有很排斥,他暗暗鬆口氣,說道:“大王,末將以爲,李軼是可以爭取過來的……”他

話音未落,劉秀打斷道:“李季文其人,陰險狡詐,反覆無常,難以與謀。”見

馮異呆呆地看着自己,劉秀又意味深長地說道:“公孫當把自己與李季文往來之書信,公佈於河內各縣,讓各縣縣府都能引以爲戒。”

馮異聞言,身子一震,不由自主地低垂下頭,眉頭緊鎖。把

李軼的書信公開,那麼李軼與己方私通的消息,必定會迅速傳開。

這消息一旦傳進朱鮪的耳朵裡,朱鮪還能放過李軼嗎?李軼若死,己方在洛陽城內豈不少了一個很重要的內應?

馮異沉默好一會,方小聲提醒道:“大王要以大局爲重啊!”在大局面前,私人恩怨應該先放到一旁。

劉秀面色不變地說道:“殺李季文,我就是在以大局爲重!李季文,不足信,你若信他,將來必反受其害!”稍頓,他又幽幽說道:“信李季文,不如信朱鮪。”李

軼和朱鮪,都是殺害他大哥的元兇之一,不過相對而言,劉秀更恨李軼。很簡單,李軼是背叛者,而朱鮪壓根就不是和己方一夥的。兩

相比較,卑鄙無恥的叛徒,自然遠比光明正大的敵人可惡。朱

鮪在劉秀心裡加分的地方還有一點,劉玄背棄祖訓,大封異姓王,當時人人都接受了劉玄的封王,只有朱鮪拒絕了。當

時朱鮪的態度十分明確,高祖稱帝,開創大漢基業時,就已經立下明文規定,漢制之下,不得有異姓王。劉

玄公然違背祖訓,違背漢制,所以他不接受。朱鮪還真就不是故作姿態,也不是在故意謙讓,劉玄稱帝已經有兩年多,可他一直未接受劉玄的封王。

日久見人心,朱鮪對漢制的堅持,讓劉秀非常欣賞,即便是敵人,朱鮪身上也有能讓他欣賞和佩服的地方。而

李軼呢?劉秀甚至都不願意提起李軼這個名字,直接稱呼他爲李季文。李軼二字對劉秀而言,代表的是羞辱,是他和大哥共同的恥辱。甚

至可以說劉秀對李軼的憎恨,都超過了劉玄。

劉秀臉上的表情沒什麼變化,但眼中射出的寒光,卻是讓馮異心頭一震,他再無二話,向前叩首,說道:“末將知道該怎麼做了。”“

嗯。”劉秀點了點頭,而後,他含笑說道:“公孫,我在鄗城遇到了一位同窗好友,他叫強華,相見時,他送給我一本奇書。”

馮異好奇地問道:“不知是什麼樣的奇書?”

“《赤伏符》!”

馮異吸氣,急忙說道:“大王,據傳,《赤伏符》中記錄着各種讖語,其中不少都已應驗。”

劉秀笑了笑,向一旁的龍淵點點頭。後者雙手捧着一卷竹簡,來到馮異近前,遞給他。馮

異雙手把竹簡接過來,小心翼翼地慢慢展開。很顯然,這絕非原版的《赤伏符》,竹簡很新,上面的字跡也清晰,絲毫沒有古書的模糊。

定睛細看裡面的內容,當馮異看到‘劉秀髮兵捕不道’這句話時,臉上也不自覺地流露出喜色。他

正看着,劉秀清了清喉嚨,說道:“公孫,昨晚我做了個夢,夢到自己乘坐着一條赤龍,一直飛到了天上,醒來之後,心中悸動不已啊。不知此夢是何意?”馮

異變色,立刻離席,走到營帳中央,向劉秀跪地叩首,說道:“大王,這是天命所示,大王當爲天子啊!”劉

秀皺着眉頭問道:“此夢是有此意?”

馮異正色道:“正是!何人能乘龍,只有真命天子!赤龍是火,火爲漢,大王是大漢的真命天子!”

“原來是這樣。”劉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鄧禹,是南陽系的代表,馮異,是潁川系的代表,鄧禹和馮異都支持他稱帝,起碼說明了南陽系的文官武將和潁川系的文官武將,都是支持他稱帝的。這

讓劉秀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他喃喃說道:“難道,我真的該順應天命,再進一步?”

馮異跪在劉秀面前,神情激動地說道:“大王早該在河北稱帝了!對於稱帝之事,大王一拖再拖,遲遲無法下定決心,這已讓軍中將士心生不滿,甚至,很多人認爲大王胸無大志,不願再繼續輔佐大王。”劉

秀站起身形,繞過桌案,走到馮異近前,把他從地上拉起,意味深長地說道:“公孫,我們一路走來,從南陽打到潁川,又從洛陽來到河北,歷經多少苦難,有過多少次的死裡逃生,好不容易在河北創下基業,這又豈是秀一人之功?倘若因秀一人之過錯,而讓河北基本毀於一旦,我……我又如何對得起死去的和活着的弟兄們。”馮

異皺着眉頭說道:“倘若大王遲遲不肯稱帝,讓衆人與大王離心離德,那纔是將河北基業毀於一旦哩!”

看劉秀還是有些猶豫不決,馮異再次屈膝跪地,大聲說道:“末將願以死相諫!”

劉秀急忙把馮異扶起,笑言道:“我之大樹將軍,又何曾以死相諫過?”他

以大樹將軍笑稱馮異,把後者鬧了個大紅臉。劉秀樂道:“今早醒來,我便想起了公孫的那碗豆粥,現在又想吃了。”馮

異忍俊不止,搖頭說道:“大王莫要再取笑末將。”“

怎是取笑,我是真的想吃!”

馮異再無二話,立刻說道:“末將這就去做!”

“公孫,記得多做一些。”看馮異急匆匆地往外走,劉秀還沒忘提醒了一句。

鄧禹和馮異的大力支持,讓劉秀的信心更足。等馮異親自做好了一大鍋的豆粥,劉秀也把麾下的文武官員全部召進中軍帳,每人發了一碗豆粥。劉

秀拿起粥碗,喝了一口,頗感回味無窮。他看了一眼衆人,見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笑道:“這豆粥,可是公孫親手做的,大家快嚐嚐。”

聽聞劉秀的話,衆人這才紛紛拿起粥碗,喝了一口。馮

異的廚藝並沒有多好,這鍋豆粥做的,清湯掛麪,也沒什麼滋味,只是見劉秀喝得津津有味,在場衆人也都是讚不絕口,馮異坐在衆人當中,頗感哭笑不得。劉

秀讓龍淵把《赤伏符》交給衆人傳閱。《赤伏符》中所記錄的讖語很多,不僅僅涉及到劉秀,其中還有部分內容還涉及到劉秀的部下。

比如有一句,‘王樑主衛作玄武’,這句話便涉及到了劉秀麾下的大將王樑。

主衛,可以理解爲主管衛地,哪裡是衛地?當初衛國被滅後,衛國的君主衛元君遷徙到野王,野王縣便可以理解爲衛地。

現在王樑正在擔任野王縣縣令,所以王樑主衛這句,已經應驗了。

作玄武,玄武是水神,而在朝廷官職中,大司空是主管水土的。王樑主衛作玄武,意思就是,王樑會做野王縣縣令,之後還會做司空。

對於王樑做大司空這件事,在場衆人都沒有什麼異議。當初,在漁陽做縣令的王樑,跟着吳漢一同前來投奔劉秀,之後隨劉秀征戰,也是立下過不少戰功的。

最近做野王令期間,還協助寇恂、馮異,在河內擊敗了來犯的蘇茂部,再次立下戰功。

司空雖爲三公之一,但卻是最沒實權的三公。司馬主管兵馬,司徒主管政務,而司空就管管水利、營建之事,既操心,又常常是費力不討好。

除了名頭好聽,位列三公,其它也就沒什麼好處了,所以,司空這個職務,沒人願意去和王樑爭搶,既然《赤伏符》中有讖語記錄王樑可做司空,那就讓他去做吧。

繼續向後看,發現《赤伏符》中還有關於大司馬的讖語,而讖語中,記錄做大司馬的人,是孫鹹。

孫鹹是個何許人也,別說劉秀沒聽說過,在場的衆將也同樣沒聽說過。

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竟然在《赤伏符》的讖語中出現,而且還貴爲大司馬,實在令人費解和詫異。衆

人在傳閱《赤伏符》的時候,主要就是對這個大司馬的人選產生了異議。大

司馬主掌兵權,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擔任的。

等衆人把《赤伏符》都傳閱了一遍,劉秀已經連續喝完了三碗豆粥,對馮異笑道:“旁人做的豆粥,都遠不如公孫做的好喝啊!”馮

異欠身說道:“大王過獎了。”

劉秀環視在場衆人,說道:“經過這些天的反覆思量,我已決定,五日後,祀宗祭神!”

祀宗祭神就是對稱帝的另一種說法。祀的是‘水火雷風山澤’六宗,祭的是‘山林川穀’諸神。只有天子登基的時候,纔會有祀宗祭神這麼盛大的儀式。

聽聞劉秀這話,人們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片刻,人們呼啦啦的一同起身,紛紛向前叩首,齊聲說道:“大王英明!陛下英明!”公

元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劉秀在麾下文官官員們的連番勸進下,也是在《赤伏符》讖語的推波助瀾下,更是在劉玄爲他創造的絕佳時機下,終於在鄗城附近的千秋亭,搭建祭臺,燒柴祭天,豬羊祭祀,祀宗祭神,登頂帝位。

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來營救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戰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六百三十二章 舉手之勞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門說情第六百六十八章 被迫換帥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七百六十六章 姐妹相見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三百八十五章 驚天鉅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七百三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二十七章 劍上有毒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出魚餌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中挑唆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悅誠服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七百九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八百八十二章 重用縣府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六百七十章 草菅人命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湖援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該長大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九十九章 全軍投降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六百九十章 真假難辨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活一個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四百八十二章 執法如山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一百章 情有獨鍾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陽再敗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佔郡城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七百二十七章 軍營底層第四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手刃仇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五百五十四章 急需人才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八百五十四章 五校傭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八百八十章 大難臨頭第八百三十二章 機關算盡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失所望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活一個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