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削藩

中書省,起草好一份發往河東的詔書,交由門下複覈,陶谷嘖嘖嘴,朝左右感慨道:“這些時日以來,朝廷往河東遣派不斷,各項軍政之令頻繁,河東將有事矣!”

說完,優哉遊哉地,拿起一杯茶,極有範兒地飲了一口。聽其言,邊上一名郎官,忍不住問道:“陶公此言何意?”

“爾等在中樞擔任職事,接觸的都是朝廷機密樞要,難道連這點動向,都看不出來嗎?”陶谷微昂着頭,淡淡一笑:“太原王鎮守河東十州,已歷六載,多年不朝,河東治下,官員將吏,因緣爲奸者,不可甚數。太原王雖爲皇親,但長此以往,於國於君而言,終非益事,朝廷早有警醒,豈能不有所更張!”

在場的職官們,面露恍然,出言恭維着。但難免有人,面對陶谷那稍顯自得的樣態,暗自不屑。若是用劉承祐的話來說,此時的陶谷,比起以往,明顯少了許多敬畏之心。

崇政殿內,劉承祐剛剛接見完慕容彥超,同他聊了聊開封府的治理問題。作爲首善之區,開封府可謂天下矚目,尤其是東京城。

前任府尹侯益,那是個老油子,再加上年級也大了,沒有折騰的精力。一切行爲都按照朝廷的規章辦事,朝廷有制命,從不拖延,照章執行落實罷了。除此之外,只要不給他侯府尹惹麻煩,各自安好,是故侯益治政,有點“無爲而治”的味道。

相比於侯益,慕容彥超當政,可要積極有爲多了。力求治安穩定,市面繁榮,半年的時間下來,開封府下發了十餘條政令,對許多慕容府尹看不順眼的地方進行整飭。

道路清拓,治安強化,市場整飭,東京北、東、南三市,其間百業,被慕容彥超搞出了一套簡單有效的管理條制。

慕容彥超此人,私德有虧,尤其貪婪,好斂財。當權開封府,雖少不了中飽私囊、縱容徇私之事,但與其所出政績而言,又算不得了什麼了。

徵淮期間,東京難免受到戰爭影響,彈壓鎮撫,使市井保持秩序,慕容彥超也是有功勞的。

另外還有一點出乎劉承祐意料的是,這個皇叔,在刑案獄訟方面,似乎有異於常人的天賦,經他之手,所解決之案件,便有七十餘件。而自侯益任期,所遺留下來的舊案,也在這半年中,被慕容彥超清理乾淨......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慕容彥超在開封府任上,可以用“政績斐然”來形容。

“皇叔居有善政,士民贊之,朕心甚慰!”盯着恭恭敬敬地站在殿中的慕容彥超,這有名的“黑粗硬”,劉承祐嘴角掛着點笑容:“回衙去吧,當再接再厲!”

“是!”慕容彥超應了聲。

離開大殿時,慕容彥超臉色並不好看,顯得更黑了,“閻崑崙”保持着一張閻王臉。雖然自己的政績受到天子褒獎,但他最疼愛的劉幼子,被髮配到鳳翔前線效力去了。

而劉承祐這邊,召慕容彥超進宮的目的,本就存着敲打之心。有的人,若是不加以敲打警告,遲早會鬧出事來,而慕容彥超,顯然就屬於這類人。

“大膽!”稍微晚些的時候,劉承祐得知陶谷的言論,心情頓時就不好了,冷冷斥責了一聲。

在旁彙報的張德鈞都嚇了一大跳,下意識地埋下了頭。

“這個陶谷!近來是越發口無遮攔,不知自重了!”劉承祐冷冷地說了句,即命道:“傳陶谷覲見!”

“是!”張德鈞趕忙應命而去,但還未出殿,便被劉承祐叫住了。

起身踱了幾步,思量幾許,劉承祐擡手,吩咐着:“傳制,以陶谷爲宣慰司副使!”

在不久前,劉承祐終於在朝中成立了宣慰司這一機構,專事宣揚君權、國典、王化,將此前活動於軍政之間的大小宣慰使們,徹底獨立出來,以趙上交爲宣慰使,籌建衙司。

劉承祐之所以薄待陶谷,卻是因爲南征,劉承祐以其權壽州事之時,手腳太不乾淨。根據李少遊的彙報,陶谷奉命甄別壽春監獄,因囚犯之中,有不少都是城中望族、富戶、職吏。陶谷動了貪心,命人暗示彼輩,以財貨相贖,憑此,陶谷得錢上萬緡。

這些年來,劉承祐收到了不少關於陶谷的不矩行爲,多容忍之,但這一回,是最讓劉承祐失望的一次,於是才後後續的冷淡。

此番,讓陶谷擔任新建的宣慰司副使,算是一次貶斥,也是一次警告。對於他,劉承祐已經是念及他多年的侍候及功勞,若是此後,陶谷仍然不知警惕,不知悔改,那麼劉承祐斷然再難容忍之。

輕輕地嘆了口氣,劉承祐發現,擺在他面前的問題,是一個接着一個,層出不窮,不見終點。這纔多久,天下都還沒有平定,朝堂之上,已然有不少人,開始腐化墮落了,並且有許多追隨劉承祐的“老人”。

不過,思及陶谷所言,劉承祐也下意識地走到輿圖前,將目光放到河東那一片地盤。

南征還朝之後,劉承祐主要忙着三件事,一則爲淮南後續的消化及穩固;二則御蜀備邊;三則削藩收權。

而削藩,劉承祐就打算從河東開始。論身份,論實力,論地利,河東都是天下首鎮,劉承祐選擇拿河東開刀,也是經過綜合考量的。這回選擇的是,先大後小,先難後易,河東若整飭好了,餘者當更加從容。

針對河東,東京這邊,劉承祐已然準備了一整套的組合拳,就是不知,劉崇這皇叔,會如何應對,能否應付得住。

如陶谷所說,河東確實將有事了!

盯着河東諸州,劉承祐有些走神,兩眼有些恍惚。良久,擡手吩咐道:“吩咐下去,河東有報,即可送呈!”

“是!”

劉承祐前後往河東派了三波人,宰相範質,武德使李少遊,以及殿前都虞侯趙匡胤,各個臨行前,都得到了劉承祐面授機宜。

大漢國內,削藩序幕,由此揭開。

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61章 癲狂?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49章 降表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7章 耶律妃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31章 功成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452章 皇孫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37章 整編事第102章 絕境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85章 少壯派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32章 進宮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344章 打個賭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52章 幽燕變故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779章 四王畢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7章 西京風波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46章 糧與錢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76章 大才蒙塵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376章 拷問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53章 遁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96章 橐駝兒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41章 “戲言”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98章 事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