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河東風雲(2)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待散議之後,劉崇獨將節度判官鄭珙,觀察判官趙華留下,帶至書房之內密議。

落座,在軟座上靠了靠,閉目養神幾許,劉崇方纔睜開雙眼,看着二人,道:“二位乃孤左膀右臂,這些年輔孤治理河東,多有建樹,孤素來倚重。當下的形勢,二位也清楚了,於孤大爲不利,天子心性多疑涼薄,孤縱使無叛心,只怕也難爲其所容!

東京也有消息傳來,孤這個皇侄,是欲針對天下節度進行削藩,只欲拿我這個皇叔,來殺雞儆猴,震懾天下。

方纔在堂間,孤出言相試,李驤等人,心生畏懼,明顯與孤非一條心。當此危難之際,孤能夠依仗決策者,只剩下二位了!”

聽劉崇這一番陳情,此前在堂上沒怎麼說話的趙華,鄭重地問他:“請大王實言相告,當真欲同朝廷朝廷決裂,舉兵起事?”

趙華其言,已然是委婉許多了,劉崇想了想,搖頭道:“孤實無此心!只欲安守河東罷了,然而僅此奢求,朝廷亦不容之,孤只是無奈而求變!”

見劉崇眼神閃爍,趙華嘆道:“大王,請恕臣直言,既爲大漢臣屬,朝廷有制,豈能抗命。如欲對抗,縱使大王無意,落入朝廷眼中,也定是有心。如此一來,與朝廷之間,再無餘地了,恐致禍患!”

“那依你之言,孤當如何?”聽趙華之言,劉崇語氣已然有些不耐。

趙華遲疑幾許,有些不敢看劉崇的眼睛,但一咬牙,還是起身拱手道:“以臣之見,大王莫若聽從朝廷詔制,交權入京。倘如此,大王乃天子皇叔,宗室之首,身份地位尊貴,必可保一世富貴平安,也能爲子孫積福!”

“連你也這麼說!”其言罷,劉崇果然面露不忿,擡手指了指趙華,似乎有些失望:“你莫不是,擔憂自己前程?”

“臣深受大王重恩,未曾圖報,豈在惜個人榮辱!”趙華跪倒,埋頭哽咽道。

見其狀,劉崇嘆了口氣,不耐煩地揮揮手,讓其起身,又瞧向鄭珙。

迎着劉崇的目光,前後觀察了劉崇許久的鄭珙,問道:“大王如何打算?”

聞問,劉崇表情逐漸嚴肅,認真地道:“朝廷欲削藩,天下節度必然不會坐以待斃,目光定然投向河東,觀望局勢發展。孤仔細考慮過,朝廷方經大戰,鏖戰淮南半載,兵馬、錢糧、民力損耗必大。

時下,蜀軍也犯西南,未嘗罷兵。這樣的情況下,孤想,只需堅持,朝廷必然不敢過分逼迫。若真逼得孤起刀兵,陷入內亂,那樣的後果,只怕也不是東京能夠承受得起的。

相反,孤若選擇聽調,任其收繳,則河東數年之經營,拱手相讓不說,往後皆受制於人。天子若起猜忌之心,一獄吏就可取孤性命。

孤在晉陽,若再引夏州李彝殷爲援,朝廷定然投鼠忌器。屆時,孤只需求得朝廷降下敕詔,永鎮河東,則大事成也!

朝廷一計不成,再想壓迫孤,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天下節度,可都還看着!”

很是難得,能夠聽到劉崇發如此“大論”,且見其兩眼發亮,顯然是真經過考慮的。

“不管如何,朝廷出手了,孤不得不隨機應變!”劉崇一副下定決心的樣子:“暫且先試探其底線,但是,如欲奪河東兵權,收我錢穀,必不能允之!否則,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說到底,還是朝廷欲奪兵權,有些刺激到劉崇神經了。

見其狀,趙華想要說什麼,被鄭珙給了個眼神,生生忍住。鄭珙則道:“大王既然心意已決,臣等只能盡全力輔弼,成就大王雄略!”

聽鄭珙這麼說,劉崇這才露出的滿意的笑容,顯然,這纔是他想要聽的。而不是那些所謂的“忠言”,滅他志氣。

“那範質現在何處?”劉崇問道。

鄭珙答:“正在汾州!已發來公文,兩日後當至晉陽,祭拜北都!”

“汾州!這個範質,一介書生,當個宰相,敢在我河東興風作浪!傳信通知二郎,讓他給孤盯緊此人!”劉崇唸叨了下,朝鄭珙吩咐着:“另外,發告各州,此後若無孤的命令,上下職吏,不必理會之。我河東屬下,輪不到他來問罪!”

待走出書房之時,鄭珙與趙華二人,都不由嘆了口氣。二者聯袂還衙,趙華表情間,滿是動容:“大王何以如此,以叔欺侄,以臣逆君,既無名,且失分,取禍之道啊!而今天子英明,文武賢能,朝局穩定,人心思安,欲以河東抗天下,非智者所爲!”

鄭珙回頭望了眼,不禁搖頭:“大王戀權啊!”

深吸了一口氣,趙華說:“即便如此,想要勾連李彝殷,這是欲亂大漢天下啊。與朝廷生嫌隙,是內部問題,牽扯上定難軍,那可是要自絕於天下的啊!”

“而今,大王心意已決,勸之無用,我等爲臣屬,又能奈其何?”鄭珙表情嚴肅,很是無奈的樣子。

“朝廷也是,同宗血脈,何以相迫如此之甚!”趙華語氣中,帶着點哀嘆:“若照此情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我等都將爲階下囚了!”

“河東下屬,擁兵四萬,又佔據形盛之地,控扼關口,足可御之!”鄭珙說:“如大王之言,朝廷短時間內,必無法動用大軍,若能守之,坐觀局變,朝廷或可妥協!”

趙華大驚:“鄭兄當真欲助大王起兵?”

鄭珙一攤手:“大王顯然已有此心!手握重兵,不肯遷就,我等文臣無用啊!”

“鄭兄,河東是什麼情況,大王不知,你我難道還不清楚嗎?”趙華說:“四萬兵馬,精銳也就那五六千。河東之內,岢嵐軍鄭謙,乃先帝親封,素不與大王一心。還有那遼州刺史李萬超,乃天子欽命。河東之外,建雄軍王晏,昭義軍常思,皆扼守咽喉。一旦舉兵,被打爲叛逆,只恐玉石俱焚啊!”

“再者,當今天子,乃雄主,既動削藩之心,豈無後手,豈能不慮大王反應!”趙華說着,自己都有些惶恐:“明面上,只遣宰相範質以及趙匡胤,暗地裡呢?”

“趙兄啊!你我所慮再多,也難改大王心志!談此無用!”鄭珙又攤攤手:“縱使勸告,大王也是聽不進去的,強行諫之,恐怕會落到李驤的下場!”

“而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唉!”

望着趙華一路走去,唉聲嘆氣的模樣,鄭珙眼神閃了閃,跟着走出這滿目瑰麗的王府。

鄭珙沒有去衙署,而是選擇回到自己府邸,在其府中,已有一人,淡飲茶水以待。

“下官見過壽陽公!”鄭珙趕忙行禮。

在堂間等候的,正是武德使李少遊。

慢悠悠地飲了口茶,李少遊瞥了眼鄭珙,淡淡道:“王府會議開完了?”

“正是!”鄭珙恭敬地不得了,應道:“不出壽陽公所料,大王確無奉制之心,已命晉陽守軍戒嚴!”

說着,鄭珙便迅速地將堂議的情況,詳細地向李少遊講解了一遍,然後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李少遊的吩咐。

“這個劉皇叔啊,卻是有些不知死活啊!”

“太原王對朝廷也屢有怨言,對陛下打壓親舊,重用外臣,更是不滿。再加鎮守河東多年,一言九鼎,貪戀權力,朝廷欲削藩,自然觸其逆鱗!”鄭珙平靜地說道。

劉崇卻是不知,他倚爲心腹的節度判官鄭珙,早早地便向朝廷靠攏了。

第187章 瑣屑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66章 朕要親征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773章 質問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95章 難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09章 在長安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41章 向錢看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6章 態度迥異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33章 西巡結束第94章 汝公出山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97章 決斷!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43章 總結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96章 壽春城內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349章 邊情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70章 御宴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54章 滅門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27章 冬至宴3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790章 憂勞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25章 頌公亭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