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河東風雲(3)

李少遊沉吟幾許,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忽地擡眼瞟向鄭珙,幽幽道:“鄭判官,如我所記不錯,高祖先帝起兵之前,你便是劉崇幕佐。多年以來,劉崇對你頗爲信任,以節度判官委任,倚爲臂膀啊!”

聽李少遊這麼說,鄭珙臉上微變,但迅速地,表忠獻誠,說:“郡公明鑑,太原王對下官,固然厚待,下官雖念其恩,但時刻也不敢相忘,河東乃大漢屬地,下官亦是陛下臣子。效忠天子,恭順朝廷,乃應有之義,豈敢悖逆朝廷?”

注意着其表情,李少遊一撫手,輕笑道:“陛下若知你有此忠心,深明大義,會很高興的!”

“還仰賴郡公進言!”鄭珙陪着笑臉。

“那個李驤,對朝廷倒是還有幾分忠順之心!”李少遊又道。

迎着李少遊的目光,鄭珙回道:“在下官看來,李驤此人,有見地,但性格孤傲,識時務卻不知進退,自以爲忠敬,不欲太原王自取其禍,反惹得太原王大怒。”

“還有觀察判官趙華,對於太原王的對抗朝廷的想法,也持反對態度,內府密議之時,也進言勸阻,無奈太原王不聽!”

聽其言,李少遊卻是嘆了口氣,語氣中帶着嘲弄:“看來河東不乏賢能之士,你們都知進退,曉強弱之勢,我們的劉皇叔,何以不明白?”

“郡公!下官看太原王,雖言無奈,但話中之音,已有動刀兵以抗朝廷詔制之心,逼迫朝廷,以永鎮河東封之!”鄭珙表情漸漸嚴肅起來。

“簡直異想天開!”李少遊當即不屑道:“陛下何等聖明,怎麼可能受其威脅!”

“太原王固然想當然,不過如其所言,若真讓其勾連夏州,趁朝廷大戰之餘,又用事於西南,只怕當真會給朝廷帶來偌大的麻煩。”鄭珙向李少遊說道:“河東上下四萬兵丁,進取不足,但守備有餘。下官甚至憂慮,太原能動聯合黨項人之心,未必不敢聯絡契丹爲外援,若契丹人摻和其中,那河東的形勢必然危蹙!”

“倘如此,那劉崇當自絕於宗廟!”李少遊表情也凝重起來了,道:“你考慮得不錯,不得不防,否則,河東局面,怕是不好收拾了!”

注意着李少遊的神情,鄭珙不由小心試探道:“敢問郡公,打算如何解決?”

“你只需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李少遊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是!”鄭珙被其眼神嚇了一跳。

“你繼續在劉崇身邊,當你的職,隨時通報其動向及用意!”李少遊吩咐着。

“下官明白!”

起身,慢悠悠地朝着堂外走去,李少遊擺擺手道:“本公這便告辭了,多謝茶水款待!哦,茶葉不錯!不送!”

“恭送郡公!”在後邊,鄭珙止住親自相送的腳步,躬身道。

直到其背影,消失在中庭,鄭珙方纔扭頭朝向留守府方向,喃喃道:“大王啊,非臣不忠,只是形勢如此,以卵擊石,取死之道啊!”

作爲局中人,鄭珙已深切體會到了朝廷對於河東的滲透,不說其他,河東上下職吏之中,有多少人,似他鄭珙這般,暗中靠攏朝廷的人,有多少,他自己都無法想象,但有一點可以確信,絕對不少。

而劉崇僅盯着朝廷的詔制,盯着範質,盯着趙匡胤,殊不知,晉陽城內,已潛伏着一條毒蛇,隨時準備發起致命一擊。

李少游出得鄭府,上得馬車,兜轉於街巷,轉入一坊,沿途觀察着晉陽城中的情形,望着那些熟悉的景狀,不由感慨:“這晉陽城,除了城池更加堅固之外,並沒有什麼變化啊!”

同時注意到,到此爲止,晉陽城內,並未見有多少緊張氣氛。市井之間,就如往日那般,嘈雜、喧囂......

一所尋常宅院中,平靜的表象下,是嚴密的戒備,明暗哨交替,堂間,已有三名男子恭候着。李少遊入內,直接盯着一人問道:“晉陽駐軍如何?可有異動?”

“內外馬步軍,皆各守其營,不過留守府下令,牙兵及馬步諸軍,全部戒嚴,休沐、外出官兵,悉數召還。另,牙將李鋋不久前,點齊兩千兵,出營南下去了!”

“恩,軍心如何?”

“士卒皆有疑竇!”探吏答:“據察,晉陽馬步軍中,已有流言,說朝廷欲盡裁將士,軍心已有不穩!”

聽此報,李少遊眉頭一凝:“看來,我們這個劉皇叔,倒也並非完全愚昧,還知道蠱惑軍心這一套!”

“郡公!”下屬道:“觀太原王近來行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當儘快稟報東京,讓朝廷早作防備,以免應對不及!”

“如何應對?”李少遊斜了他一眼。

“自然調動兵馬應變啊!”

“你以爲,陛下遣本公親來晉陽,是爲了什麼!”李少遊斥道:“要動刀兵,何需我等如此這般賣力奔走。真引起兵變戰亂,我等還朝即罪!

實言告之,陛下派我等前來,便是想要於無聲息間,將可能的變亂消弭。若辦成此事,我等皆得大功,不然,都是大罪!”

“可是,僅憑我等,如何能夠挽局勢於喪亂?”

“那就是,本公需要考慮的了!爾等只需,聽命辦事即可!”李少遊淡淡道。

“是!”

“那屬下等,當如何應對?”

李少遊考慮幾許,擡指道:“讓軍中的人,也釋放流言,就說朝廷念河東將士戍鎮辛苦,欲選拔有功之臣,進行封賞。另外,說太原王劉崇,欲推拒朝廷對將士恩典......

皇叔想要蠱惑軍心,我們卻不能讓其得逞!”

“給我派人,嚴密盯着軍中動向,說到底,此事還是軍隊的問題。只要軍隊不跟着其作亂,太原王不足爲慮!”李少遊平靜道:“尤其是那軍校將領,張元徽、陳光裕等統兵之將,給我盯牢了!”

“擒賊先擒王啊!”良久,李少遊又道:“原本,還欲緩圖,而今,卻是不得不調整,再好生謀算一番了!”

落座於書案,李少遊奮筆疾書,連寫三道書信,密封,叫來三名屬下,吩咐道:“這三封書信,你們分別送達宰相範質、代州楊業以及都虞侯趙匡胤,親手交付!此信不得有失,記住,寧毀勿丟!”

“遵命!”

汾州,剛剛自防禦府回下榻之處,他又接受了防禦使劉承均一番盛情款待。夜色已深,範質眉宇間,滿是疲憊。

“相公,館驛之外,多了些鬼祟之徒!”負責宰相宿衛的大內侍衛向範質稟報道。

“嗯!”範質一點也不意外:“此間,畢竟是汾州啊,我們這一路來,黜置了不少河東下屬州縣官吏,已然引得太原王父子不滿與忌憚了!”

“另外,末將發現,汾州的駐軍,已然戒備起來了!”

聞訊,範質表情果然嚴肅起來了,深吸了一口氣:“竟然到了這一步?”

“相公!”隨行的屬吏,也面色沉凝地向範質稟道:“據聞,在汾州處置的那幾名職吏,被防禦使劉承均,偷偷放出來了!河東的風向,有些不對勁了啊!”

範質枯坐一會兒,思慮許久,方纔沉聲道:“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啊!”

事實上,對於天子想要收河東之權,範質是心知肚明的。按照他的想法,此事當徐徐圖之,治權,財權,軍權,當逐步剝離,並且以朝廷如今面臨的局面,不當疾進,若能拖一拖,事情會好辦得多,朝廷也會從容得多。如此多管齊下,意欲犁庭而掃之,難免引起反彈,而今在範質看來,已有反噬之徵兆,不由唏噓。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但是,天子太急了,淮南的大勝,讓皇帝有些過於自信了。出京臨別之前,範質曾向天子暗示過,只可惜,沒能聽得進去。

思慮之間,得報,武德司有人求見,送來武德使李少遊手書一封。

當閱完書信,範質神情間,既有疑慮,也有些放鬆。疑慮者,是劉崇的意願以及晉陽變動,放鬆的是,顯然,天子有備。

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04章 冬夜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41章 卷甲入城第9章 新官上任第5章 王樸走了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5章 名單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675章 血戰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41章 雌威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17章 輕狂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313章 日常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72章 封王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803章 運動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74章 善待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98章 轉折點第321章 瑤女第492章 事發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4章 腹黑之謀第70章 大禮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5章 馬楚內亂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31章 鳴沙匪第15章 襄陽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459章 挫折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73章 道府之爭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20章 靜默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47章 應對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36章 趙都帥第371章 殺,不殺?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95章 楊邠案(3)第66章 陷河陽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750章 《桃蘭賦》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