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統歸地稅

衝這一干人等掃視一圈,劉皇帝玩味道:“你們這一條條,一樁樁,把稅制問題說得清晰明瞭,既然洞若觀火,爲何此前從來不向進言?還需要朕主動發問,莫非是有意欺瞞?”

“臣等不敢!”劉皇帝這樣說,哪裡是這幹大臣們所能承受的,不管心態如何,面上都趕忙做出一副惶恐的樣子。

見狀,劉皇帝嘴角稍微勾了下,帶着濃濃的嘲諷意味:“不敢?做都做了,現在還談什麼不敢!你們這些人,就是習慣地湖弄朕!”

“臣等不敢!”這下,包括劉暘在內,全都起身了,整整齊齊地跪下。

看着這跪倒一片的場景,劉皇帝收起了冷嘲熱諷,輕輕地一擺手,澹澹地道:“都起來吧,不用做此姿態!”

“臣等不敢!”

衆人彷彿化作復讀機的,聲音也更加整齊,見狀,劉皇帝不由地拍了下桌子,道:“起來!”

龍威一振,這纔不敢繼續“撩撥”劉皇帝,緩緩起身,也不敢坐了,畢恭畢敬地站着。略作沉吟,劉皇帝掃視着說道:“你們都是敏捷之人,議到此時,恐怕多多少少都體會到朕的用意了吧!”

這回不待他們說些虛僞的客套話,劉皇帝直接道:“朕要改稅制,一直都有這個心思,此前是覺得時機不到,也顧及方方面面,求個安穩。但眼下,朕覺得時候到了,兩稅弊病,日益顯露,朝廷不能視而不見。你們這些宰相,對箇中弊病,既然心知肚明,那就再講講,如何去弊革新!”

劉皇帝直接表明想法,衆臣倒也沒有太多意外,每個人都面無表情,但那股子疑慮的意味卻瀰漫在御園的空氣中。

“怎麼都不說哈?還要朕一一點名嗎?”看他們沉默以對,劉皇帝幽幽道。

聞言,李昉遲疑了下,稟道:“陛下,臣以爲,關於稅制之弊,還需更加全面、深入的調查,而後細緻推敲,議出一個完善的解決辦法,其後再按部就班,逐步落實......”

“調查,討論,然後繼續拖着,拖到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劉皇帝立刻懟了回去。

“陛下,臣的意思,此事事關重大,實不可操之過急,還當審慎而行!”李昉小心地辯解道。

劉皇帝不再看李昉,瞧向王右:“王卿,你的意思呢?”

王右老臉實在是不輕鬆,沉吟片刻,方道:“陛下,李相老成爲國,所言有理。稅制之改,動則如泰山之搖,干係重大,疏忽不得,確實需要詳細充分的調查準備。”

聽王右也這般說,劉皇帝又看向其他人:“你們也都持此意見?”

聞問,雖然劉皇帝的眼神有些滲人,但不管是趙匡義還是呂端,都硬着頭皮,恭聲道:“還請陛下審慎而行!”

“倒是衆口一辭啊......”見狀,劉皇帝額上浮現出一抹晦色,低聲呢喃了一句。

冷冷地審視着他的宰相們,每一個都是他親手提拔委任的,但此時此刻,明明一個個態度恭謹,言辭小心,卻給劉皇帝一種被對抗的感覺。

“太子怎麼不開言呢?”收回目光,劉皇帝轉向劉暘。

劉暘自然是神情嚴肅的,稍加思索,應道:“臣以爲,或可雙管齊下,一方面調查討論,爲稅制改革做準備,一方面就眼下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處理整改。

以臣之見,適才諸位相公所提弊病,多有人爲緣故,下官縣吏罔顧民情,敷衍了事,從此方面着手,嚴肅稅制規定,處置那些懶政之官,當可扭轉風氣,解決一部分矛盾!”

聽劉暘的意見,劉皇帝笑了,意味深長地道:“太子的意思,是要辦人了?朕此前要殺些誤國的貪官污吏、害民的土豪劣紳,你們便是羣起反對,說什麼會引起官民不穩,人心動盪。怎麼如今,又主動提議從人事着手了?”

見劉皇帝又翻舊賬,劉暘保持着嚴肅,但難免有些尷尬。瞟了他一眼,劉皇帝有些冷澹地道:“你這團稀泥和得好啊!所言也不失爲一個可行辦法,只是你覺得,這是朕想要的嗎?”

聞言問,劉暘不禁沉默下,躬身道:“請陛下示下!”

“你說的是改良,不是改革!甚至於朕都能看到結果!”劉皇帝語氣不自覺地變得嚴厲了:“不過濟一時罷了!可以肯定的是,用不了多久,三五年之後,恐怕又是周而復始,你口中那些懶官便會捲土重來,若是再加上一些貪官、贓官作祟,情況會更加惡劣,問題猶在,局面根本不會得到絲毫改變!”

“改革”兩個字,徑直鑽入衆人的耳中,一個個的表情越加凝重了,和劉皇帝這般周旋,正是怕他動大改的心思。

但話既然說到這個份上,所有人也都知道了,劉皇帝已然是決心已定,勢在必行,僅靠勸阻,是不可能的了。

還是劉暘,代宰相們問出心中疑慮:“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制?”

這回,輪到劉皇帝深思了,當然想法早就是有了的,醞釀一番,劉皇帝語氣平緩地說道:“以朕觀之,兩稅之制,其原則是正確的,朝廷省心,官府省力,貧富分等,兼顧公平。

只是,好政策也需要一個良好的基礎條件,過去朝廷的諸多善政良策,就是在施行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其中有人的原因,稅制亦然。

不過,在朕看來,稅制之中,有一個最爲緊要的問題,若是不解決,那麼稅制之弊永遠不可能解決!其癥結所在,便是如何判斷貧富,在這方面,朝廷是無法拿出一個明確標準的。

黎民黔首不論,那些大商、大賈,地主豪強,包括你們這些勳貴官吏在內,有多少財產,豈能盡察?既然難辨貧富,那貧富分等擔稅,豈不是一句空話?”

隨着劉皇帝的講解,一干人也都反應過來了,對於劉皇帝接下來的話,也都有所預計。果然,只停頓了一下,劉皇帝便繼續道:“你們此前所舉之弊,不足爲其,這是朝廷稅制本身缺陷所在!治病需尋病因,改弊也當從根本入手!

朕的意思,朝廷當找到一個可以明確的納稅標準,普天之下士民,最重要的財產,莫過於土地。金銀可以埋之於地下,錢帛可以藏之於庫房,但這土地,只有官府有心,是瞞不住的!

因此,稅制最大的改變,就當是計稅依據的重新確立,不論勳貴、官商、士民,其納稅當以所擁土地之富貧、多寡計算,徹底取消戶稅!”

等劉皇帝把想法說完,空氣都安靜了。看他們愁眉苦臉的,劉皇帝澹澹一笑:“朕此議如何,說說看!”

聞問,眉頭展開,拱手道:“陛下,如此是否動作太大了,只怕......”

聽他這副遲疑的口吻,劉皇帝立刻翻了臉,道:“怕什麼!怕麻煩?此前稅賦,需要看土地、戶等、財產,如今統歸地稅,省時便力,還能緩解矛盾,消除民怨,難道不是一大進步?”

“還是!這其中有什麼不可言及之處!”劉皇帝目光陰惻惻地看着趙匡義,頓時讓他汗毛乍豎。

當然是有麻煩,最大的麻煩,恐怕就是來自於大漢那龐大的既得利益羣體了。在兩稅制下,大漢的納稅主體,毫無疑問是那些社會最底層的普通農民。

而掌握着大量生產資料的勳貴、官僚、地主,實則只承擔着其中一小部分,這還是在劉皇帝有意平衡之下的結果。如今,劉皇帝卻躍躍欲試,想要動這些權貴、地主們的奶酪,朝他們動刀子,放他們的血,可想而知會掀起怎樣的波瀾。

可以說,去年發動的到如今仍在持續的吏治運動雖然動靜鬧得很大,但並沒有觸及根本,與之相比,這相對不起眼的稅改,尤其是按照劉皇帝這種改法,影響才更加深徹,阻力也更大,看趙匡義這幹大臣的反應劉皇帝心裡便有數了。

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21章 登乾元第15章 襄陽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45章 了結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16章 面試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93章 升遷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51章 南粵,危!無題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16章 滿朝震動淺談兩點第184章 教訓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46章 近親通婚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47章 視察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769章 影響力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2章 方略第25章 李史合謀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450章 落幕第417章 輕狂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87章 兄弟第83章 遼帝之亡第6章 遺奏十條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07章 還京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88章 真實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82章 瓦橋關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3章 臺懷之事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44章 堂審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92章 定州事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34章 回府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456章 遺澤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5章 李史合謀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40章 家宴第37章 覆滅在即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95章 楊邠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