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

別看劉皇帝說得風輕雲澹,但衆臣一聽,便立刻打起了精神,都意識到了,財稅問題或許纔是劉皇帝召見他們的真正目的。

但同時,都不由得心生隱憂,劉皇帝對當下財稅制度的不滿,表露的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始終沒有大動作,最多提出些能夠讓上下接受的改良意見。

此時,方罷一任計相,又提起財稅問題,很可能是又動財稅的腦筋了,這就不得不讓在場衆臣們多幾分警惕。

與吏治一樣,稅制同樣是一個牽涉廣泛的問題,從老成爲國的角度考慮,輕易不能觸動。反貪除惡,對付的只是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那還可以算作是帝國的自我調節淨化。

這財稅可就不一樣的,那幾乎是把方方面面都牽扯進去的,不只是勳貴、官僚,地主商賈,豪強鄉紳,還包括全天下的爲大漢提供稅賦的黔首,這是真不可擅動的。

當然,並不是不能改,讓人遲疑的,只是不知道劉皇帝打算怎麼折騰,這纔是最讓人憂慮的。哪怕劉皇帝還沒有圖窮匕見,在場的大臣們已然打好了勸阻的腹稿......

“臣等恭聞陛下垂訓!”太子劉暘開口了,拱手向劉皇帝道。

劉皇帝眼皮子擡了下,不答反問,道:“太子說說,大漢兩稅制度,其原則是什麼?”

聞問,劉暘思忖片刻,以一種謹慎的口吻道:“戶無主客,以見居爲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爲差;以資產爲宗,不以丁身爲本;以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粟米......”

顯然,在這方面,劉暘還是有些研究的,熟稔地說出幾條大漢兩稅稅制的幾點核心要素。大漢稅制,基本沿襲自中唐時開始推行的兩稅法,雖然到大漢有些細節上的刪改完善,但要旨是沒有多少改變的。

僅以稅制而言,兩稅法是伴隨着社會發展而產生的一大進步,從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爲主的稅賦制度向舍人稅地的方向發展。

到了大漢,也沿襲其制,取其先進之處。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兩稅法的核心原則,卻在逐漸澹化,其約束能力,也在不斷減弱。

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有限,並不足以支撐兩稅法的完美實現,而事物的發展一旦超過了客觀條件,那往往是會產生問題了。

比較重要的一點,兩稅制下,土地買賣自由,土地兼併是不可不免的,甚至會以超出尋常的速度蔓延。而一直以來,劉皇帝又沿襲着自古以來,官府對土地兼併私有的控制政策。

當年所制定高額的土地交易稅,便是其中舉措之一,效果自然是有的,但究竟有多大,卻是不容樂觀,從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土地兼併成本呈現向賣地者傾斜的趨勢,便可窺一斑。

一方面從法制上便確立了土地自由買賣的性質,一方面又想要干預土地買賣,控制土地兼併,這種自我矛盾的現象,在大漢朝並不少見。這也是劉皇帝總是想改變革新的原因之一,僅從個人視角出發,對這種矛盾便時感難受。

聽完劉暘的回答,劉皇帝繼續問道:“說得不錯,只是這些原則,落實了幾分?大漢每年的財稅,是在逐年上漲的,但在具體的稅務執行過程中,計稅依據,貫徹了稅制規定嗎?”

“這......”對此,劉暘默然。

雖然此前沒有深入地去了解過,但以他秉政多年的經驗,以及同有司及相關官僚的交談了解來看,在這方面,顯然是大有不足的。

尤其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的官員們,在稅務工作上,是越發急功近利,傾向於完成任務了。至於稅制,大多隻取其簡,圖省便,至於遵從貧富均等原則,兼顧公平,大多隻停留在口頭上,甚至早就被拋諸腦後了。

各地官府,能用心細緻地去鑽研稅法的,都很少,都算有良心了。當然,以當下大漢的政治環境,朝廷中樞權威正盛,各地官府並不敢太肆意妄爲,至少在正稅定額之外巧立名目、壓榨剝削的情況很少。

不是沒有,只是一旦出現,就被從重、從嚴處置。但可以想見的,一旦朝廷監管鬆懈,抑或出現其他狀況,以肉食者的貪婪本性,橫徵暴斂、苛捐雜稅都會紛至沓來。

問題是存在的,別說劉皇帝,這些長年治國理政的大臣們,也同樣清楚。但從來沒有人就此進言,原因也很簡單,保守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爲了保證稅賦穩定,民生“安定”,不得不抱殘守缺。當然,隱晦些的則是,在現行稅制下,對於勳貴、官僚、地主、商賈而言,是十分友好的。

利益導向往往帶來行動,即便有看出問題的,要麼位卑言輕,沒有發言權,要麼就是徹頭徹尾的保守派。何況,目前的稅制已經穩定運行幾十年了,朝廷每年財稅同樣穩定,餘地很大,遠沒有到需要改變的地步,何必折騰呢?

“看你這麼猶豫,想來也是見識到了不少弊處吧!”見劉暘沉思,劉皇帝說了一句,而後又瞧向李昉、趙匡義等宰臣,道:“在座諸卿,都是由州部提拔中樞,都有充足的地方治政經驗,也都說說,大漢現行稅制,在執行過程中,都有哪些問題,出現了哪些弊病?”

面對劉皇帝的問題,衆臣不約而同地沉默了。對於他們的沉默,劉皇帝也不惱火,很是自然地看向王右:“王卿,西北算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地方了,你在西北任職多年,從州縣到道司,可謂見多識廣,你說說看!”

被劉皇帝點名,王右自然不能再裝啞巴了,想了想,應道:“戶稅以錢幣繳納,早年之時,爲了繳納稅錢,大量農民百姓,不得不賤賣絹帛、糧食以換取銅錢。由此造成錢重物輕,百姓負擔加重。不過,隨着朝廷加鑄通寶,流通天下,這種情況已然得到緩解......”

王右此言,提出了一個問題現象,但同樣指出,這個問題已經得到緩解,好像就在提醒劉皇帝,問題不大,不要折騰了。

不過,劉皇帝可不吃這一套,又問呂端:“呂卿,你也說說看!”

呂端一副不動如山的模樣,聞問,從容起身,拱手應道:“朝廷每年制定稅額,其中一點,以天下各道貧富差距定額,各道亦以各州府發展情況分等,州府亦然,以此保證公平,富者多繳,貧者少納。

然而到縣以下,情況便發生巨大變化,官府職吏,自執稅過程中,往往一概而論,罔顧貧富分等納稅原則,只求完成上司分派稅收任務,不顧治下戶民人身、土地、財產實際情況。

從而造成,貧富均等,居大邑與務小農者,繳稅相當。同時,不少官府,僅以地域攤派,大富之區與貧苦之鄉,稅額相等,反使富者少繳,貧者多納。

長此而往,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者入不敷出,爲避正稅,貧者寧肯拋耕舍業,而就富庶之鄉......”

呂端一席話,可以說將兩稅制在執行過程中,一大顯着問題給揭露出來了,別說劉皇帝了,就是其他人也都面色凝重,眉頭緊鎖。

“趙卿,你有什麼發現?”劉皇帝語氣似乎嚴厲了幾分,盯着趙匡義。

趙匡義心下凜然,不過未見遲疑,張口便道來:“這些年,全國有不少失地百姓,然地去稅存,稅額不減,負擔加劇。爲此,或逃稅,或逃身,或淪爲佃戶、僱工......”

趙匡義說完,劉皇帝又把目光轉向李昉,這下,都不需劉皇帝開口詢問了,李昉便主動嘆息道:“朝廷正稅,以貧富分等繳納,然各家各戶,財產多寡,土地多少,實難釐清,同時不乏隱匿財產、瞞報土地的情況,諸如此類,都影響到朝廷每年正課稅入!”

李昉言罷,劉皇帝終於沒再問了,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發出一陣有些滲人的笑聲:“呵呵......”

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84章 反響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75章 少林寺第361章 安東國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465章 “教匪”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82章 不手軟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49章 降表第160章 平定第5章 堂議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714章 百姓苦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86章 宗室第63章 朝廷應對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30章 湖湘之治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9章 寫得不錯!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41章 劉信遭貶第7章 風波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無題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1章 邊公在任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3章 “梳理”、“優化”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8章 瓊林宴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99章 出宮第164章蜀臣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465章 遼奸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97章 怪圈第337章 特權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9章 勸諫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91章 酬功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1章 進軍令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04章 在真定第70章 同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