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六穀土豪

西征的詔令雖然下達,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內,河西卻並沒有爆發戰事,作爲前進基地的涼州也安穩如故,開春之後,設立在涼州西部地區的榷場、市鎮,仍舊如過去一樣,漢戎之間往來交易,頻繁而繁榮。

唯一的不同便是,衝突明顯在增多。因爲河西布政使司在番禾地區重新設鎮,並移民駐軍,甘州回鶻那邊,很是不滿,遣人來交涉,爲了此事雙方仍在扯皮之中。

不過,整體而言,河西還是處於一種相對和平的局面中。不過,平靜的表面下,卻是暗流涌動,從詔令傳達開始,河西文武已經開始了備戰。

或者說,大漢已經準備了多年,只是進入開寶二年後,徹底付諸行動罷了。以漢軍的執行力,實則是用不了這麼長時間的,以西北的軍政狀態,不管是軍還是民,動員效率都是極高的。

之所以拖延,卻是爲了給瓜沙那邊更多準備時間,畢竟盧多遜與楊廷璋遠赴敦煌整合力量,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

別看歸義軍主動歸附了,但在收編事宜上,未必會一番風順,難免不會出現什麼意外矛盾,畢竟那是曹氏經營了半個世紀的地盤。

畢竟,很多事情原本是一番好意,最終卻在操作實行的過程中,產生矛盾,出現問題,最終導致一個不如人意的後果,使好事變壞事。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

當然,劉皇帝以盧多遜、楊廷璋文武二人前往,也是相信二人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把差事辦好,完成使命。要說盧多遜,作爲大漢的“西北事務專家”,與歸義軍曹氏也算老朋友了。

姑臧城,毫無疑問,作爲攻略甘肅的進軍基地,本是軍事重鎮,到三月初,其軍事氛圍則更加濃厚了。

春季,不管對於農耕,還是遊牧,都是生產勞作了一個關鍵時期。但是,開寶二年的春季,很多河隴百姓,不管是牧民還是農民,不得不放下農具,拿起武器,集結於涼州。

雖然在樞密院的籌劃中,河隴只需派遣兩萬步騎,但這些只是作戰兵馬,實際動用的人員,顯然還要包括輔卒民兵,轉運糧械,修築工事等事務,都需要一定的民力。

畢竟,甘州回鶻不能以單純的遊牧民族來對待,甘肅也是有城鎮的,尤其是汗帳所在的刪丹城,則是回鶻集全族之物力修築的堡壘,據說堅固程度、防禦能力,能夠與姑臧這些河西大城相比。

因此,在進攻準備上,招討使行營完全是按照內地攻伐的標準來進行的。這段時間,除了大量的兵丁、民夫集結於涼州外,還有自其他諸州鎮轉運而來的糧食、軍械、牲畜,弓弩箭矢,從來都是大漢軍隊的標配,此番就從各州武庫徵調了一千具弩,五千張硬、軟弓,以及各類箭矢五十萬支。

同時,徵調了一千多名官民工匠,用以打造軍械。在打仗方面,大漢從來都是奢侈的,也捨得下本。

在姑臧城外,一共設了三座大營,用以安置集結而來的軍隊與民夫,經過臨時整編後,在各級軍官的率領下,都加緊着操練。不得不說,西北的兵源,各方面的素質就是高。

在照常巡視過軍營後,王彥升領着郭進等幾名將領返回姑臧城內,輕騎飛馳於街道,毫無避忌,有股子張揚跋扈之意。

柴榮所處的官署,見到迎候軍吏,王彥升直接問道:“英公呢?”

“國公正在會見六穀部首領!”軍吏答道。

聞之,王彥升倒未強闖,而是扭頭對郭進幾人道:“我們就先別打擾英公會客了!”

說着,就同幾人一起去找酒喝了......

廳堂內,柴榮正在接見六穀部的首領們。在溫末解散後,原本棲身於聯盟下的這些土豪部族,也就再度恢復了聚落的生存形態,六穀部,乃是其中比較大的六個部落,因爲棲身於涼州境內六座山谷得名。

而柴榮會見的,就是諸部的首領,這些人雖然是吐蕃人,卻已丟失了很多本族的習性,作爲涼州當地的土豪,已然完全融入在當地的水土之中了。

此時的首領們,都穿着錦服漢冠,當然,或許是爲了贏得英國公的好感,而特地裝扮了一番。此番,受到官府的徵令,他們自然也是出丁出馬,僅六穀部,就提供了超過三千騎,由他們親自率領前來。

事實上,對於這些保存了一定軍事實力的土豪部落,劉皇帝也是有心整治的,只是擔憂會引發動亂,一直按捺不舉。同時也在遲疑,是否也在西北地區,推行土司制度。

“諸位首領此番能夠積極響應朝廷徵召,率部衆而來,足見對朝廷的忠誠,本公代表朝廷,再度向你們表示感謝!請諸位放心,朝廷必定有所回報!”會談已經接近尾聲,柴榮也沒有多廢話的意思,直接亮明態度。

“向朝廷效忠,這是我們該做的。再者,能夠在英國公的指揮下作戰,更是我等的榮幸!”大首領折逋思忠當即表示道。

六穀部是有諸部大首領的,由諸部共推,此前一直是前涼州節度使折嘉施擔任。他們這一脈,在六穀部中原本不算突出,還是依靠着朝廷的支持,才逐漸佔據主導。

不過,在折逋嘉施死後,其內部又發生了爭奪,轉移到了潘羅支手裡。而折逋思忠,就是當年從徵北伐的蕃騎首領,也是折逋嘉施的弟弟,在北伐之後,在禁軍中當值。

後來不得已返回涼州,經過一番爭鬥,又奪回了大首領的位置,背後同樣有涼州官府的支持。顯然,對於六穀諸部內部的這種角力,官府還是喜聞樂見的,就怕他鐵板一塊。

不過,折逋思忠顯然屬於那種無限親近朝廷的人,當年北伐期間,就是浴血死戰,戰後硬是不願回涼州,寧願在東京做官。

此番受到徵召,也是毫不猶豫,組織部卒,前來聽用。對於此人,柴榮還是很滿意的。

其他人呢,不管心中作何想法,面上還是同樣的態度,都賭誓願意聽從調遣。不過,作爲代表,折逋思忠最後還是向柴榮提出一個疑惑,或者說疑慮:“敢問英公,此番真的要去西州打仗嗎?”

聽其言,柴榮瞟着他,說:“怎麼,大首領心中有疑慮!”

折逋思忠說道:“下官只是覺得,西州距離涼州甚遠,跑這麼遠的路程去救援他們,有些......”

顯然,不明內情的他們,對這種軍事行動並不看好。不過,注意到柴榮的眼神後,又立刻改口,道:“若英公都不在意,有遠征的膽略,我們這些人,也甘爲走卒,爲您衝鋒陷陣!”

柴榮臉上露出了一點笑容,看着折逋思忠的目光越加欣賞了,在這些少民之中能有如此覺悟的人,也算是難得了。

柴榮則出言安撫:“諸位首領不必擔憂,天子既有詔令,本公也敢領兵,自有周全之道。此番西進的,可不只你們,還有大漢官兵,斷不會讓你們跟着陷入險境的!”

“有英公此言,我等豈能再有他言,唯有聽令!”

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6章 不裝了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1章 西巡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97章 新山陽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59章 挫折第481章 行宮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章 不宜擴大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714章 百姓苦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46章 黃羊平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66章 陷河陽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8章 下獄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49章 南國風起第90章 安東國王?第70章 大禮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458章 再臨東京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22章 睡仙第7章 小張探花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4章 外戚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41章 祭關公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48章 處處矛盾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52章 聽政3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69章 東出太行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83章 遼帝之亡第5章 王樸走了第115章 瀛州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52章 對峙第53章 遁第36章 李業告狀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9章 太后的病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5章 坐不住了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3章 夜宴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22章 閹宦之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