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兵臨刪丹

“英公,今兵馬已備,糧械亦足,箭已上弦,爲何還按兵不動,引而不發?”面見柴榮,王彥升直接問道。

看着王彥升等將領,柴榮日顯蒼老的面容間,露出一抹笑容,淡定之間彷彿帶着少許的關愛,說道:“不急!先喝口茶,朝廷以攻伐之事託付我等,事關重大,不可操之過急,而誤軍機啊!西進之事,這麼多年都等過來了,又何必急於此一時!”

早年的柴榮,不管是性格,還是行事,都常有急躁激進的表現,如今,隨着年紀越長,卻是日漸沉穩了,就如其一直以來外在的沈重表現一般。

“英公自是沉得住氣!”在柴榮面前,王彥升一般還是能夠收起他的桀驁的,因此,感嘆了一句,而後道:“然而,自詔令下達,已然快兩個月了,再拖下去,恐生意外。”

見柴榮仍不動聲色,王彥升道:“也並非我等性急,如今大軍集結於此,聲勢已然傳開,這麼長時間下來,回鶻人只怕已反應過來,也不會真爲我們借道的說辭所迷惑。根據哨騎密探的彙報,刪丹城已然加強了戒備,集中兵馬,控制進出,顯然已有所防備,再等下去,只怕就真貽誤軍機了!”

“再者,如今各軍各部卒集結於涼州,編制操練也有一段時間了。如今這個季節,從兵士到丁夫,多念土田,戰鬥的意願本就不高,再兼對於遠征的疑慮,兵心不算穩定,再遷延時日,只怕士氣會滑落得更厲害。若將無鬥志,士無戰心,就算準備地再完備,作戰於我軍也未必有利。”

聽完這番話,柴榮注意到王彥升那張粗糲卻透着堅毅的臉龐,不由露出笑容,以一種感慨的語氣說道:“光烈,見識不凡啊,你可真是讓我刮目相看啊!”

王彥升這番話,也是說得有理有據,顯然並非一味的急躁,立功心切。對於形勢,對於軍心,對於士氣的判斷,也很準確,這樣的能力表現,可不是早年的王彥升所具備的。

面對柴榮的讚歎,王彥升緊繃着臉鬆弛了些,拱手道:“些許淺見,說與公聽,還請英公三思!”

“諸位有什麼看法?”柴榮看向隨同前來的郭進、康再遇幾將。

剩下的人,以郭進的軍職資歷最高,也直接開口:“末將以爲,可以出兵了!不論歸義軍那邊情況如何,都該有所行動了,不能讓回鶻人徹底反應過來!”

“敢問英公,您是否已有籌謀,如有,懇請告之,以安將士之心!”在北伐戰事中有所表現的康再遇則想了想,主動問道。

面對諸將之請,柴榮這才緩緩道來:“軍心士氣問題,只是中下級將士,不知此次出征目標之故,乃有疑慮,只要來日道明意圖,人心可安。

至於回鶻人,不論他們是否察覺,有無準備,都不妨礙我軍西進。河西之下,還是太小了,他們能夠倚仗的,不過幾座城垣罷了。然而,如若他們僅僅倚仗堅城,對我軍而言,無異於坐以待斃。

諸位是願意回鶻人困守城池,還是希望同他們在野外糾纏?”

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宿將了,聽柴榮一番陳述,都不由兩眼一亮,轉憂爲喜。王彥升一撫掌,表示認同,但是又很快凝眉:“不過,刪丹城很是堅固,想要破之,只怕也不容易!”

“只要困住了他們,還怕破不了城嗎?”一旁,郭進自信地道:“不是我輕敵,論城池攻防,回鶻人還不配與我大漢軍隊較量!”

柴榮的考慮也正是如此,擊敗回鶻人,收復甘肅,憑藉大漢的軍力、實力,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柴榮想要達到的效果,是徹底征服之,儘量不留遺禍。

回鶻人,畢竟還是遊牧民族,如果讓他們敗而不潰,放棄河西,向西南面遷徙避禍,那麼即便收復了甘肅,也是留了個尾巴,不能一勞永逸。

因此,在柴榮這裡,收復甘肅只是基本目標,如何將回鶻人征服控制,纔是最終目的。

一番討論,暫時安撫住了諸將的蓬勃的戰意,不過,在王彥升等人退下後,柴榮又忍不住皺起了眉。在堂間踱着步,步伐雖不算急促,但他心裡顯然並不像表面的那般平靜。

一切的籌謀,不能一廂情願,還要看回鶻人的反應,柴榮也顧慮最終玩脫了,出現什麼意外。尤其在回鶻人有所警惕的情況下,或許,真的該動兵了。

柴榮略微遲疑的心理很快化爲堅定,堅定出兵,讓他下定決心,是一名叫李肅的涼州屬吏。此人奉命前往回鶻汗庭,商討借道事宜,費了不少時間,李肅不辱使命,回來覆命。

對於朝廷要發兵前去西域救高昌這件事,甘州回鶻這邊,要說一點懷疑都沒有,顯然是不可能的。而最大的疑慮,也正在於,讓道過境,萬一漢軍圖謀自己怎麼辦?

不過,直接拒絕,回鶻人又沒那個底氣,畢竟,這兩年雙方在河西走廊上,矛盾漸深衝突愈劇。然而,雖然齟齬,終究沒有撕破面皮,明面上仍保持着友好往來。

真讓回鶻與大漢朝廷翻臉,他們也是沒有那個膽量的。因此,抱着一種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的心態,拖延着此事。

在商討的過程中,一面徵調部衆,充實刪丹,加強防禦,另外一方面,則秘密遣人,探查涼州的情況。當得知漢軍正在集結兵力,準備遠征西域後,留給他們做決定的時間就更少了。

有心拒絕,但又害怕因此觸怒了朝廷,乾脆進攻甘肅......雖然大漢朝廷此番的目標,正是他們。

拖延時久,在回鶻君臣自覺刪丹已經足夠穩固後,終於鬆了口。與李肅以答覆,願意借道,但是,只允許通過五千軍隊......

對於這個結果,郭榮不能更滿意,於是當即聚將,安排發兵事宜。真正動起來的時候,柴榮的風格也是雷厲風行,由郭進率領五千官軍步騎,作爲前鋒先行出擊,目標直指刪丹,柴榮自領中軍及輜重隊伍,鍾後進兵。

對於先遣的位置,王彥升本來想爭一爭的,這些年他也是憋慘了,不過被柴榮拒絕了,以協助自己指揮大軍爲理由,把他留在中軍。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順利了,郭進帶着五千步騎,自涼州出發,直撲刪丹城,沿途的回鶻軍隊與部民,雖有所警惕,但似乎提前收到了命令,果然沒有任何騷擾。

於是,郭進領軍,得以長驅直入,順利地逼進回鶻汗庭刪丹城。刪丹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地區,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乃是甘州的東大門,依山傍水的,也因此被甘州回鶻作爲汗庭所在,並花費了大量的人物力,修築擴建。

作爲經營已久的大本營,有數代的積累,回鶻人是不會輕易放棄,所謂人爲財死,皆是如此。因此,柴榮顧慮甘肅回鶻不敵而走,屬於多慮,畢竟還沒有到那個份上。而基本上,只要拿下刪丹,甘州回鶻也就基本平定。

涼州與刪丹之間,不過三百餘里,郭進並沒急進,而是保持着穩妥,以日行七十里的速度進軍。臨出發前,柴榮沒有其他交代,只叮囑了一點,那就是小心爲上,不得疏忽大意,郭進也是謹記。

於是,經過了五日的時間,大漢開寶二年三月十一日,漢軍兵臨刪丹城。這是時隔半個多世紀後,再度有中原軍隊,打着漢人的旗幟,再臨故土。

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04章 解決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12章 兄弟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04章 楚州第178章 祭拜第347章 割韭菜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92章 大調整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04章 解決第146章 驕將第98章 山道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46章 黃羊平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36章 母、妻、子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92章 大調整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章 乾祐滅佛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17章 機會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85章 異心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64章 皇子戍邊無題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40章 城塌了第25章 李史合謀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16章 下詔北伐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18章 棉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50章 下定決心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323章 鬥法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674章 爆發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06章 敲打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80章 博弈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98章 追捕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84章 夏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