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

同時,官府通告全城,凡參與此戰民衆,皆賞銀二十兩,傷者百兩,亡者二百兩,即日起至縣衙兌付。

另外,亡者家中父母由官府贍養至老,遺孤入江南學堂,由官府供養至成人。

上報朝廷追授徐則恩(里正)爲秀水伯。授徐三、劉二根、李小柱等十人“勇士”稱號,並特進徐三爲秀水縣尉(按明制,胥吏無緣爲官)。

同時,組建秀水民團,授張新俠(老張頭無大名,是吳爭臨時爲他賜名)爲民團守備,爲從七品武職,負責運河嘉興段守衛,由嘉興府直隸屬,並撥給糧餉、裝備。

吳爭親自爲秀水民團授旗時,對張新俠和碼頭工人說了一句話——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爲吳爭的這一系列動作,私下裡,張煌言勸諫過吳爭。

在張煌言、馬士英二人看來,吳爭此舉確實屬於“大手大腳”了。

二百兩,按照現在北伐軍的餉銀,每月二兩,就得服役一百個月,八年多的時間。

這對於尋常江南州縣而言,買一座佔地一畝的小院,也才三、四十兩的年代,無疑是筆巨財。

此例一開,各州縣效仿,到時若不按這個標準,必傷人心,若按這個標準,那大將軍府恐怕會破產。

眼下可是國戰時期,打一場雙方十萬人的戰鬥,毫不稀奇,這要是陣亡個二、三萬,單撫卹銀子就得四、五百萬,而大將軍府一年的歲入,按去年三府算才三百萬兩。

吳爭知道張煌言所慮是實情,可吳爭的回答是:“玄著兄,大明之所以亡,是明人不再以自己是明人爲榮,外族入侵,明人以冷漠視之,夾道歡迎者亦不在少數……強國必先強軍,強軍必先強民,強民由須先清楚地告訴民衆,什麼可爲,什麼不可爲。”

“今日之賞,確實與制不合,可我就要讓民衆知道,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吳爭咬牙道,“身爲漢人,卻賣身投靠外族,反過身來,以殘殺自己同胞搏取軍功,這等人千刀萬剮亦不解我心頭之恨!”

說到這,吳爭慢慢收斂起猙獰,“玄著兄,每每想到家叔臨去那一瞥,我就難以平靜。我不能讓勇士哭泣,讓賣國者在暗中偷笑……只有讓百姓刻骨銘心地記住,凡漢奸者,人人得而誅之,如此方纔可以團結一心,早日舉旗北伐。”

張煌言聞言動容,在這一刻,張煌言突然發現,一向持重的吳爭,居然也有如此狠厲的一面,他突然意識到一事,“王爺是想,將那一百八十九名清兵……處決?”

吳爭臉色一沉,問道:“怎麼?你連這也要阻我?”

果然如此,張煌言急道:“可他們已經是俘虜,而且他們畢竟也是……漢人。”

吳爭冷哼道:“他們不再是漢人,是他們自己放棄了漢人的身份,他們是滿清漢旗,是敵人!”

張煌言勸說道:“可正如王爺這前說過,北伐,爲得是天下百姓過好日子……無端地殺戮,帶來的是仇恨,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果有一天,王爺一統天下,那麼天下各族,都將是王爺的子民……以我之見,只要他們投降,就該給他們一條活路,由此也會更容易引得江北降清漢人的歸附,可謂一舉多得啊。”

吳爭微微搖頭道:“如果連自己的民族都無法認同,這樣的人歸附我們,又有何用?但凡遇上危機,必定首尾兩端。至於一統天下,呵呵,如果我連自己的民族都無法團結,何談天下大同?亂世當用重典,大亂之後方可大治,這說得就是,須人心思太平,有這思想的統一,才能大治天下。所以,必須徹底清除完這批不受教化的漢奸,重建世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換來太平盛世……張蒼水,我發現你的思想很成問題!”

張煌言心中一凜,這是吳爭第一次這麼直指自己,抨擊的是自己賴以爲傲的思想。

這讓張煌言有些震驚,“吳爭,你……你這是何意?”

吳爭沉聲道:“明亡後,弘光朝、隆武朝、永曆朝乃至義興朝,無不任用那些反覆官員,甚至連我自己也不例外。但這會讓天下人都認爲,只要有實力,有名望,有才能到了哪朝都能混個風生水起。玄著兄,這樣的觀念要不得啊!一個有才無德之人,爲禍天下之甚,尤過於無才無德之人,譬如象洪承疇、范文程之流……想要結束亂世,就得先形成一個堅固的核心,這個核心必須理念、思想一同,然後再將這理念、思想漸漸向外擴散,吸引更多的追隨者,最後平定亂世。”

張煌言回頭看了馬士英一眼,馬士英緊張起來。

吳爭隨即明白張煌言的意思,道:“馬士英不同,他是個貪官不假,說是奸臣、倿臣也不冤,可他守住了不降清這條底線,就算不被魯王、隆武接納,他依舊在浙東聚集民衆抗清,僅憑這點,他與漢奸這個罪名無關。”

馬士英先是一臉赤紅,而後越聽越感動,以至於到最後竟飲泣起來。

蓋棺定論,能得吳爭在張煌言這個按察使面前,對自己做出如此公正的評判,馬士英大有以死效忠的衝動。

當他以一腔熱情貫注在目光中,看向吳爭的時候,奈何吳爭卻不搭理他這茬。

吳爭依舊看着張煌言道:“你的想法卻依舊是,仁者愛人,如果天下真如孔孟所言,何來亂世,何來殺戮?既然人想殺人,那就以雷霆殺儘想殺人者,還真正的良善以太平。張蒼水,之前在你府上我問過你,殺一人而救百人,你怎麼選。你的回答毫不猶豫,理當殺一人。眼下,陳洪範和那一百八十九清軍俘虜,就是那一人。殺之可救萬萬人。誅殺他們之後,江南百姓便知當漢奸的下場,從此不敢再有搖擺之心,更能震懾江北漢人,令他們不敢而爲韃子大開方便之門。”

張煌言怔怔地看着吳爭,好一會,拱手道:“既然王爺已有決意,我遵從便是。”

這是吳爭與張煌言第一次理念的強烈碰撞,以張煌言的退讓告終。

第一百十章 爲錢費神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絕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杭州府騷亂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多爾博不是劉阿斗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隱果然名不虛傳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