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PS:感謝書友“緣醒”投的月票。

蔣全義選擇的策略確實有效,府兵一旦近牆,城牆上的清兵就只能放棄火炮,改用弓箭,可百步的距離,倉促之間的準度大打折扣,僅射翻三、四個人之後,府兵就已經到達城牆邊,與那支之前被府兵追了半個秀水城的潰兵廝殺在一起。

不過這個時候,清軍潰兵已經不是潰兵,它與主力已經會合,背靠城牆,有火力的支援,讓他們心裡有了底氣。

這種肉搏是很殘忍的,雙方都沒有退路。

府兵是不敢退,退就是火炮的靶子。

清兵是不能退,身後就是城牆。

城牆上的清兵在一陣躊躇之後,決定分出一支三十人的隊伍下去增援。

這一生力軍的增援,蔣全義部就陷入了兇險,危在旦夕了。

萬幸的是,這個時候,魯之域率二百八十九騎終於趕到了。

“敵襲——!”隨着城牆上清兵淒厲地狂呼聲,六門十二磅重炮開始轟鳴。

可也就是一輪的機會,前裝炮的裝膛確實太慢,對於象魯之域這樣一支小量的騎兵而言,更是太慢了。

魯之域着實是嚇了一跳,可在一輪之後,發現城牆上的火炮沒有連續射擊,魯之域迅速下令已經減緩速度躲避炮火的騎兵,加速靠攏城牆。

魯之域打算強突了,他這時的感受只能用驚駭來形容。

接到吳爭調兵令,魯之域還僅僅以爲是普通的叛亂,可現在,他發現這絕不是普通叛亂,連金山衛都沒有裝備如此重炮,怎麼可能是普通叛亂?

由此他所想到的是,在這樣一支叛軍的包圍下,吳爭的處境。

所以,魯之域此時已經作出了,就算全軍打殘,也要衝入城中,與吳爭會合的決定。

而秀水城牆的高度,只有兩個人高,站在戰馬上,就可以伸手攀爬。

隨着越來越多的士兵靠近城牆,城牆上的清兵,再無暇射箭,開始短兵相接。

戰鬥的勝敗,往往就取決於一線將領在面對困局時的選擇。

就算孫武再世,恐怕也無法準確地預料到戰場中每一個變化,只有一線將領纔是輸贏真正的關鍵。

一個合格的將領和一個不稱職的將領,在面對選擇時,是完全不同的。

譬如象蔣全義部,其實掉頭跑,至少也可以跑出一部分人,反而是向前衝,那一旦膠着,就是死路一條。

可蔣全義毅然選擇向前衝,這就無形之中,導致城牆上的守軍分兵,這一分兵,嚴重地影響了城牆的火力密度,間接給魯之域二百多人,奠定地迅速接近城牆的機會。當然,清兵調小炮打擊蔣全義,也是魯之域部能順利靠近城牆的主因之一。

再譬如魯之域,首先他在接到吳爭命令時,能分析吳爭調兵的用意,隨即調集戰馬,以小部前出,火速趕往秀水,已經奠定了此戰必勝之局。

就算蔣全義部全軍覆沒,對此戰的最後結果也沒有任何影響了。

因爲東城二百餘清兵,已經處在魯之域外圍,吳爭內圍的包圍之中。

而魯之域在遭到城牆上六門重炮轟擊之時,如果換了尋常將領,首先會思考是不是城牆上有重兵埋伏?是不是該退出射程之外,探明情況再作定奪?

加上二百多人都是騎兵,騎兵不適合攻城,就算魯之域真的這麼做了,戰後一樣挑不出錯處來。

但魯之域首先想到的卻是吳爭的安危,想到的是吳爭萬一有難,這個勢力就會分崩離析。

於是,就有了蔣全義無意地幫助魯之哉牽制了城牆上的守軍,而魯之域在無意之中,拯救了原本會全軍覆沒的蔣全義部。

錯誤的前提,加上錯誤的理解,可結果卻朝着正確的方向去了。

這就是一個良將的本能反應。

僅用了一柱香的時間,在東西、內外的合擊之下,清兵潰了,城牆上就算潰最多也就是跳下城牆,雖不致摔死,可往哪逃?

清兵降了,沒死的都降了,一百三十餘人。

……。

吳爭在控制了碼頭之後,率部回援西城。

張煌言督戰的西城,是此戰打得耗時最多的戰鬥。

此時府兵已經攻上城牆,敵我雙方短兵相接。

至少有一半守軍已經潰逃,但餘部卻是在硬抗。

原本西城城防是由孫正強負責的,可孫正強不肯遠離陳洪範,生怕陳洪範給他背黑鍋,於是這四百人的指揮就交給了一個牛錄章京馬建忠(原牛錄額真,後又改叫佐額,相當於明千總)。

這馬建忠屬滿清漢軍正紅旗,原是恭順王孔有德部下,孔有德被清廷從湖廣召回京城後,正逢清廷想要調兵入秀水,喬裝成護院,於是,馬建忠就率部來了秀水。

這秀水城中八百多護院,其中有一半是他的麾下。

不得不說,這廝確實是是鐵桿子漢奸。

眼看着縣衙、碼頭、東城皆已戰火燃起,明軍已經登上城牆,守軍也出現大量潰逃,他卻愣是帶着嫡系一百多人與府兵激戰,死不投降。

直到吳爭率兵回援時,馬建忠還帶着身邊三、四十親信,在負隅頑抗。

吳爭帶人上了城牆後,下令以從碼頭得到的火槍,對這三、四十人,來了個排隊槍斃,才消滅了這幾十個鐵桿漢奸。

至此,這場出乎預料的叛亂,終於結束了。

此戰,民衆傷亡一百六十一人,其中縣衙前大街五十七人,包括徐里正。碼頭搬運工傷亡一百零四人,包括老張頭的兩位兄弟。

衙役傷亡二十四人。

府兵傷亡三百十七人,金山衛魯之域部傷亡二十九人。

共計軍民傷亡五百三十一人。

殲滅清兵六百餘人,俘虜一百八十九人,另擒獲陳洪範、孫正強,抓捕其餘通敵商人共十七人。

繳獲火槍五千餘杆,火炮七十八門。

在縣衙府庫搜出黃金三千兩,白銀九萬多兩。

抄沒通敵十七家商人,共得黃金七千餘兩,白銀高達八十七萬兩之巨。

商人家眷沒入賤籍,解往新城爲苦力、勞役。

吳爭下令,在秀水碼頭一里處,建英魂冢、立七尺碑,碑上書八個鮮紅大字——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一百二十五章 勝利來得太意外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島海戰(六)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念讓人忽略一切危險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憐的廖仲平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誠不容褻瀆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八百三十八章 每日自省吾身,絕無貪過一文哪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三百十八章 世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更爲決絕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在變化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七百四十五章 度量衡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應星來投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與盾第三章 二憨,殺了他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