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

百姓的反應,已經遠遠超出了吳爭、張煌言的預料。

他們不僅沒當場殺了陳洪範,反而生怕把陳洪範弄死了。

按說像陳洪範這樣,被江南百姓稱之爲“活秦檜”、惡貫滿盈的人,此時民衆應該立即將他大卸八塊,以解心頭之恨纔是,但百姓卻生怕他當時就死了。

在如何處置他的問題上,民衆特地爲此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由此來決定該如何去“招待”這個,人人皆想生啖了他的“活秦檜”。

民衆在此事上,有着相當大的耐心。也可能是因爲百姓太恨他了吧,就像人會喜極而泣,怒極反笑一樣。

整整一個白天的商議,最後終於有了一個讓最大多數人滿意的方案,而這一天裡,陳洪範就在當場聽着,可惜的是,他已經沒有辦法,去表達心中的恐懼。

陳洪範的衣裳已經被盡數扒去,此時的寒風刺骨,幸好是白天,如果是晚上,怕是已凍死了。他的頭髮已經被剃去,在民衆看來,象陳洪範這樣的人,就不該有漢人的衣冠束髮之制。

陳洪範被捆綁着,他的嘴被縫上了,用的是鋼針加上麻線。

所以,就算陳洪範想要爭辯和求饒,也張不開嘴。

可他的下面浠浠漓漓地,顯示着他心中極度的恐懼,已經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當天晚上,當百姓將討論、商議所擬定的方案,由一個前朝落第秀才潤筆之後,呈至吳爭面前時,吳爭傻眼了。

身邊張煌言好奇地湊上來掃了一眼,駭然道:“王爺,這……這太有悖聖人教化了吧?”

吳爭確實猶豫了,此例該不該開?

而此時,蔣全義掛着他受傷的左手臂,上前看了之後,哂然道:“聖人教人向善,可今日,人已非人,就該以畜生視之。若王爺能將此賊交於卑職處置,卑職保證,九日之後,此賊還能喘氣!”

吳爭有些動容,掃了眼馬士英道:“馬大人以爲如何?”

馬士英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語氣堅定地道:“下官以爲,理當如此處置!只有這樣,方可撫慰民衆心中的怨氣,方可震懾各地奸臣邪和舉棋不定、左右逢源之人。”

吳爭回頭對張煌言道:“玄著兄,你都聽見了?”

張煌言執拗道:“我不反對處死陳洪範,可這手段過於暴虐、陰損……有違天和啊!之前聽說山東有義士謝遷聚集民衆反抗滿清,義軍攻入淄川城,將諫言多爾袞下剃髮令的孫之獬以此法施行,雖說解恨,可聞聽之後,也覺不寒而慄……王爺,人,終究是人,不能成爲獸!”

孫之獬,山東淄川縣人,天啓二年進士。

這廝向來性格怪異,崇禎初年,閹黨倒臺,孫之獬並非閹黨中人,可在廷臣請毀《三朝要典》時,唯獨這廝當堂放聲大哭,崇禎帝遂下令將其列入閹黨逆案,革職爲民。

清軍入關後,一紙徵辟召他入京,他就屁顛屁顛地去了,被授官禮部右侍郎。

之後英親王阿濟格定九江後,副都統佟岱留守,孫之獬自告奮勇地自薦前往招撫,多爾袞信了,授以兵部尚書銜令他招撫江西。

可惜,到了江西之後,軍民沒人搭理他,“久任無功,市恩沽譽”,多爾袞大感失望,於是也不再搭理孫之獬,不久孫之獬就被革職爲民。

如果僅僅是這樣,尚不算罪大惡極,本來嘛,大明朝養士幾百年,可一旦滅亡,願意與之一起慷慨赴死的讀書人卻沒有幾個。

京城死國難者,大臣不過東閣大學士範景文以下二十一人,很多人搖身一變做了新朝的臣子。

若真要以此,來定一人生死,怕得殺光江北讀書人之七成。

孫之獬之所以被百姓憎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那是因爲他向多爾袞的諫言——剃髮令。

事實上,清軍入關的“剃髮令”有過兩波。

第一波是多鐸施行的,直接引發了江陰屠城和嘉定三屠,主要集中在江南。

而第二波,就是孫之獬這漢奸向多爾袞諫言“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之後引發的。

漢人幾千年來皆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教化。

剃髮令使百姓失去了作爲漢人的標誌和不做奴隸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於是一場悲壯激烈的反剃髮鬥爭由此引發,有多麼慘烈、死了多少人,是難以想象的。

短短三年間,先有山東與天津之間的百姓起義多達十七起。

有山東兗州農民丁維嶽、張堯中率衆舉行反清起義

有慶雲楊思海冒充天啓帝嗣子聚集民衆數千人反清,但僅半年間,被鎮壓。

有天津婦人張氏自稱天啓帝的皇后,與王禮、張天保印製玉印、令旗,組織抗清隊伍,人數多達二、三萬人,也是僅不足半年時間被剿滅。

而聲勢、規模最大的一次,也就是張煌言此時所說的,山東謝遷起義,前後歷時三年,因義軍首先把矛頭對準與清勾結的當地地主、漢奸商賈,沒收了他們的財產、糧食,分給當地貧苦農民,受到了農民的擁護,勢力發展很快,被清廷稱之爲山東“第一巨寇”,人數最多時高達五、六萬之衆。

年初時,謝遷和丁可澤率起義軍裡應外合攻陷了淄川,逮捕了孫之獬,當衆宣佈其罪狀並處以極刑,手法與此時民衆呈上處置陳洪滿了的方案雷同,孫之獬直系親屬八人也被全部處死。

之後,謝遷率領起義軍據守淄川縣城達兩月之久,後被清軍挖地道用火藥轟塌城牆,失守敗亡,軍師趙束鄉被殺,謝遷被俘押往京城。

順便多說一句,即使是“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吳三桂,雖然他爲了陳圓圓而“屍山血海壯婚禮,錦繡河山做嫁妝”,但也不同意實行剃髮,他還曾爲了制止“剃髮令”而當衆與多爾袞起過爭執。

可見“剃髮令”在當時民間漢人中,是多麼不得人心。

所以,聽到張煌言以孫之獬的下場來說事,吳爭心裡有升起一股無名的惱意。

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八百七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完勝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人一瘦啊,壓不住福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島海戰(六)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放心,本王就是隨便問問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殘活秦檜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六百八十四章 江防被突破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陽鎮狙擊戰(四)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勸降遁逃水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八十五章 老夫沒聽見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亂的,就是規矩第五百零三章 老情敵,小問題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