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

張煌言思忖道:“那按王爺的意思,有何妙策?”

吳爭道:“這是你的本職,別來問我。但我可以給你一個建議,善法往往簡單,能讓百姓一聽就明白,不須駢文般華麗繁瑣,就如同做個好人一樣。眼下的問題是,百姓不知道,怎樣纔算是個好人,這就出現了漢人見清軍入城,竟自發地去夾道歡迎的奇葩景象,雖說百姓苦明軍劫掠久矣,可在這等大是大非面前,卻失了分寸,這就是法不入人心的緣故……玄著兄,你任重而道遠啊。”

張煌言面色凝重道:“王爺一席話,讓煌言茅塞頓開。王爺放心,煌言絕不辱王爺所託。”

吳爭道:“說回黃駝子這樁案子,黃駝子本身只是回鄉探親,他沒有行兇的動機,只是因爲家破人亡的慘變,這才起了報仇之念,這與那些久行不義之徒,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是在太平盛世,按玄著兄所言,殺了平民憤亦無不可。可眼下不一樣啊,一個如同英雄般的士兵,在敵佔區與敵浴血奮戰,輾轉數千裡地,沒有死於敵手,不想回家卻死在自己人手裡……玄著兄,你讓他的同袍作何想,讓百姓作何想,讓北面韃子作何想……你,你這是在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不善待英雄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張煌言面色赤紅起來,他突然屈膝跪下道:“煌言所慮不周,望王爺降罪責罰。”

吳爭反倒是一愣,連忙起身攙扶道:“玄著兄這是做什麼,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沒那麼嚴重,人還沒死,一切都來得及。”

張煌言被攙扶起之後道:“煌言崇禎十五年中舉,弘光二年才入仕,爲官不久,所慮欠缺,只想着依法牧民,卻沒有慮到王爺所言的這一層,……是煌言的錯。”

吳爭道:“玄著兄所言有些過了,誰也不是生來就知曉一切的,人的品格最重要,閱歷會隨着年齡和所經之事而自然增長,勿須強求。吳爭也是從一個懵懂少年,走到今天。犯錯不可怕,可怕得是用心、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到最後發現,結果是錯的。好心辦壞事,這纔是真正可悲的事。”

“譬如我們的目標是北伐,但北伐的目的只是驅逐韃虜,而不是要與江北全部漢人爲敵。可按照律法,對面漢人百姓都降清了,也就是說都有罪,就更不用說那些降清的文臣武將了。可真打過江去,咱們能殺盡這些人嗎?恐怕是不能,如果真這麼做了,還不如不過江呢!北伐、反清是手段,而我們的真正目的,是延續前朝好的地方,改變前朝不好的地方,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並不是打過江去,然後重演前朝悲劇。”

張煌言點點頭道:“是。煌言明白了。”

“好了。”吳爭滿意地起身,“我得回去了,明日你隨我去嘉興府,看看案情究竟有沒有你我不知道之處。”

“是。”張煌言挽留道,“都已經是進食的時辰了,王爺不如留下,吃過飯再走?”

“算了,下次吧。代我向嫂嫂致歉!”

……。

大將軍府的後院外,貼着牆根,不知不覺地建起了一樓二層小樓。

甚至連大將軍府內的大部分府衛,都不知道有了這個小樓。

黑瓦灰牆,無一絲顯眼之處。

而與它相連的,大將軍府的後院牆上,被鑿出了一門洞,僅可供一人進出。

吳爭在樓裡見到了莫亦清。

這個少女,依舊如三年前見到的一樣,通剔透徹,讓人想觸及,又生怕碰壞了她。

吳爭以打量小樓的佈置,來掩飾他此時的侷促和尷尬。

他甚至在想,這算不算“金屋藏嬌”?

不過吳爭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爲這樓最多隻能是個小灰樓。

而用途在絕對不一樣,漢武帝爲得是納妾和美色,而他吳爭爲的是,天下!

莫亦清靜靜地等着吳爭開口,她幻想過無數種與吳爭再次會面的樣子,她甚至想過,自己在看到吳爭的第一眼時,會撲向他,然後依偎在他的胸口,傾訴着這一年的相思之情。

可在真正見到吳爭時,莫亦清突然明白,與吳爭之間的距離,絕對不是見與不見的距離,而是哪怕用盡全身力氣,也無法逾越的距離,那是一條鴻溝,一旦越過,禍及家人。

莫亦清想哭出來,但她不敢。

莫亦清想流淚,但她怕由此而再不能見到吳爭。

於是,她掩藏了所有情感,只是靜靜地等着,等着吳爭開口,等着吳爭下令。

小樓之所以稱爲小樓,實在是可看的地方不多。

吳爭甚至連地下室都去巡視了一圈,實在找不出地方來看了。

當地下室中,十來個黑裳隱衛齊齊向吳爭躬身行禮的時候,吳爭再不好意思留在那,因爲他耽擱了下屬們做事。

於是吳爭回到一樓,乾咳了一聲,道:“眼下長林衛有多少人?”

此“長林”非彼“長林”。

賜名爲“長林”,是因爲吳爭喜歡“長林”。

槍如長林、人如長林、軍如長林。

烈風不可摧、暴雨不能毀。

莫亦清福身道:“回王爺話,按王爺吩咐,長林衛初期只爲收集北方情報,蟄伏以壯大,故莫家各地每家店鋪,只有一個遴選莫家最忠實的老人爲長林衛,江南二百十一人,江北一百七十六人,計三百八十七人……如果算上此樓中,連同清兒在內十三人,總計四百人整。”

吳爭“唔”了一聲,稱讚道:“短短不足一月,就能辦成此事,莫老有心了……你也不錯。”

“清兒不敢當王爺誇讚。”

吳爭道:“你先不要急躁,只須讓他們在酒樓、茶肆被動收集情報,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傳回來就是,不要去主動收集,免得暴露身份,引起清廷警覺。在這期間,好好地物色當地有志、有能之士進行考察,具體什麼時候吸納、擴張,且聽我的命令。”

“是。”

吳爭想了想道:“不要吝嗇賞賜,但凡有才、有功之人,使勁地賞……今日之後,你所需的銀子,不再經過財政司,由本王撥給。”

“是。”莫亦清輕聲應道。

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強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倒吳運動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隱果然名不虛傳第三百零七章 三女竟是姐妹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韃子如獸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亂的,就是規矩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一千五百章 中興之君?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師北上,增援江陰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慈烺究竟要幹啥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實和齷齪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