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

說到這,吳爭憐惜地看了莫說清一眼,道:“我知道,不該讓你做這等陰暗之事,太過委屈你了。可我也是沒辦法,用得是莫家的老人,如果派個不熟悉的人去,怕是很難在短時間裡進行整合……故莫老一薦,我也就同意了。”

莫亦清低着頭應道:“能爲王爺效力,是清兒的福分。”

“你放心,我會一直留意着,一有合適人選,我就放你回去。”

莫亦清沒有應話,沉默無語。

“有一件事……。”吳爭猶豫再三,還是說了出來,“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嘗試與錢翹恭、沈致遠進行聯絡。”

“是。”

吳爭凝重道,“千萬記住,寧可不聯絡,也要杜絕冒險。”

莫亦清一驚,“王爺的意思是……錢翹恭、沈致遠二人是……?”

吳爭深吸了一口氣,道:“雖然沒有證據,但我相信他們。按我說是做!”

“清兒謹記。”

……。

次日一早,吳爭帶着張煌言、蔣全義,和六個隨扈便裝前往嘉興府。

一個時辰之後,一行九人進入嘉興府地界。

吳爭下令,直接轉西前往秀水縣。

“且慢!”張煌言不解,問道:“王爺不先去與嘉興府,至少也該知會馬士英一聲啊?”

吳爭搖搖頭,沒有說話。

張煌言道:“嘉興府雖說已經光復一年有餘,可畢竟清軍佔領的時間更久……難保沒有居心叵測之徒,王爺此次微服巡視……以下官之見,還是先去府城爲妥。”

吳爭看了蔣全義一眼,蔣全義心領神會,自覺地退了開去。

吳爭道:“既然是微服私訪,去了府城,豈不全府皆知?況且……雖說我信馬士英不會投清,可對他的官品,還是有所疑的。之前,任命他爲嘉興知府,我也是猶豫了很久,原本是想將他放在眼皮之底下,可想想既然用他,就得不能疑他,加上他畢竟曾是弘光朝首輔,門下弟子、故舊還是不少的……秀水縣與府城近在咫尺,我是怕,他會不會……?”

張煌言明白了,他點點頭道:“王爺所慮甚是,那就按王爺的意思辦吧,不過,此去秀水,還得小心謹慎纔是。”

……。

秀水之名,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

wωω ¤тт kΛn ¤¢ O

晉天福三年置秀州,爲嘉興建州之始。秀州以秀水爲名,也有叫繡水的。

明宣德四年將其一分爲二,在嘉興縣西北置秀水縣,嘉興府治所爲嘉興縣。

秀水縣西南接南湖,北接大運河,在此時,實爲大運河貨運之樞紐。

時近正午。

秀水城大街上,人,流如潮。

吳爭一行九人,隨便找了間沿街酒肆打尖。

正吃着,店外一隊滿載貨物的車馬經過,前後有數十架之多。

吳爭開始沒有留意,可說來也巧,其中一輛車路過酒肆門口時,突然就顛了車輪。

車子向右一側,車上堆成小山般的麻袋就往下掉落了兩、三袋來。

其中一袋用稻草捆紮的袋口散了,粳米“譁”地撒了一地。

吳爭這才留意起來,前後望了望。

然後問張煌言道:“玄著兄,之前大將軍府轄下杭州、嘉興、松江三府,都已經不再以糧食徵稅,怎麼此地還有如此龐大的糧食裝運?”

這話沒錯,時下已近隆冬,不是糧食的收穫季節,一輛車至少得裝載五石左右的糧,這車隊少說也有六、七十輛,那就是三、四百石糧食啊。

一個縣城內,如此龐大的運糧車隊,如果不是官府轉運,怕很難見到。

可問題是,吳爭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和莫執念定下農稅減半,並以每三年爲期,一成一成地往下減免農稅。

而三府之地,百姓多以茶葉、蠶桑、紡織爲業,

所以,對於農稅也效仿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不收糧食,而是折爲銀子徵收。

三府的糧食本就只能自給自足,幾乎不往外地輸出。

更多的時候,由於需要備戰,莫執念就以商會名義,由商人向湖廣、福建購買糧食。

這也是之前商會席本楨、陳文奐、程本原等商人要聚衆向大將軍府請願,提高糧價的原因。

因爲吳爭定下的米價,三年未曾浮動了。

商人們從外地購來的糧,幾乎是貼着銀子低價在杭州三府賣。

問題是不賣還不行,因爲這是大將軍府爲了儲備糧,給商會下得死命令。

眼下,這麼大量的糧食轉運,確實讓吳爭起了疑心。

張煌言搖搖頭道:“我也不明白,要不……我去問問?”

吳爭點點頭道:“別露了身份。”

張煌言應着去了櫃檯,找酒肆掌櫃打聽。

過了一會,張煌言回來。

吳爭看他的臉色不太好,便問道:“莫非這其中真有官員在貪髒枉法?”

張煌言沉默不說。

吳爭也沒有追問,他知道,張煌言遲早都會說。

果然,張煌言愣了一會就擡頭看向吳爭道:“這事雖然可恨,但還真不違法。”

吳爭驚訝道:“這話怎麼說?”

張煌言道:“嘉興府與蘇州府鄰接,卻分別屬於王爺大將軍府治下和朝廷治下。兩地政令各不相同,嘉興府以銀子徵稅,可不到百里地的蘇州府,卻依舊爲糧爲稅。有了這差別,兩地商人就趁機來回販運糧食,兩、三年中,竟在兩地造就了一批暴富之人,尤以鄭家爲最。門外那隊糧車,就是秀水鄭家的……嘉興、蘇州同爲大明疆土,而這夥奸商卻來回販糧謀取暴利,更有甚者,囤積糧食、哄擡糧價、盤剝百姓,這樣孜孜不倦地來回運糧,無端浪費了民力和運河運力……王爺,這事得管,我要將這批奸商一一繩之以法,以平民憤!”

吳爭想了想道:“是得管!可繩之以法,就不對了。大將軍府沒有下令禁止販賣糧食,所謂法無禁止皆可爲,你需要的是儘快完善律法,而不是不教而誅。”

張煌言思忖道:“可這法很難修改,兩地徵稅方式不同,加上糧食大年小年,勢必造成兩地糧價差異。若禁止販糧,則同樣會引起其餘五府之地商人的不滿。”

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三百十八章 被所有人唾棄的馬士英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五十章 有難同當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七十五章 生死之間,沒有謊言。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一百十章 爲錢費神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亂的,就是規矩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三十二章 吳爭,你好狠心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夫不如你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茶山海戰(三)第八十三章 家國天下!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