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

柯永盛太緊張了,加上心中渴望着突破驛亭,這種執念影響了他的判斷力。

試想,小小紹興府,打成一鍋粥了,驛亭城中就算再沒有防備,輪班警戒、斥候偵察那是常理,又怎會讓一萬多敵人近驛亭城外而不知曉呢?

柯永盛心中的渴望,讓他迷失了心智,由此將一萬多大軍陷入了死局。

驛亭城中確實只有五千守軍。

其中二千人是張國維留下的池二憨麾下平崗山軍隊,他們是步兵,此時正掩藏在南門城垛後,背靠城垛,挽弓待射。

背靠城垛,挽弓斜指向天,這話沒有錯誤,只要一聲令下,士兵就可起身,然後轉身鬆手,箭矢便可破空而去,是伏擊戰中最快的射箭速度。

他們邊上,佈滿了彎腰縮頭的士兵,手中所抱的應有盡有,譬如石頭、火油罐、火藥罐等等,他們身後手持火把的士兵,邊上準備點火的人,雙手在因緊張而微微顫抖。

城牆角上,十多架牀弩,已經絞弦待發,箭桿架上,兒臂粗的箭桿向下傾斜,兩面形成交叉。

而西門上卻是一片寂靜,城牆上只有兩名斥候,不斷地探頭,然後用三角旗向城下送出信息。

西城門後,一片黑壓壓的人羣,這是一支騎兵,是這場戰鬥真正的屠刀。

從騎兵束馬銜枚上就能看出,這就是個必殺局,等着清軍主動入甕。

這一幕如果讓柯永盛看到,他會後悔得一頭撞死。

戰鬥是從南門開打的,當清軍近牆百步時,城牆上埋伏的明軍迅速起身射箭。

可箭矢密度不夠,雖然射翻了百來清軍,但清軍的衝鋒態勢無法遏制。

兩輪弓箭之後,清軍已經接近城牆,只有二人高的城牆,只要踩在別人身上就能攀上城沿。

而這時,明軍士兵的石頭、火油罐、火藥罐對清軍的登牆起到了遏制作用。

但清軍依舊在瘋狂的攀登。

而清軍後續弓兵開始對城牆上的明軍弓箭手進行壓制。

這時,進攻西門的清軍衝至西門外五百步。

總攬戰場的柯永盛臉色平靜,遭遇阻擊,那是意料中事,而正是如期發生明軍阻擊,才合了柯永盛的心思,這說明明軍確實沒有佈下重兵,因爲如果有重兵,就不該是被動防守,而該主動出擊,以擴大防禦縱深,也就是說,至少得有一支明軍遊離於城外,做爲機動。

如今明軍採取被動防禦,正契合了自己對守軍兵力不足的判斷。

看着南門交戰,西門清軍已經接近城牆,由此,柯永盛心中大石放下了一半。

可柯永盛未免高興得太早了。

南門直連上虞百官的,最先接敵,吳爭的部署,就是以南門牽制清軍,而從西門,對騎兵進行突破,繼而形成南、西夾擊之勢。

也就是說,南門是塊砧板,而西門則是菜刀,剁肉的菜刀。

當清軍至城前五百步時,西城門隨之洞開。

五列騎兵迅速魚貫而出,一出城門隨之左右加速擴散,開始對衝來的清軍進行包抄。

騎兵!

天知道清軍士兵心裡此時是怎樣一種震驚和恐懼,或許瞬間有上千匹草原神獸飄過。

清軍前鋒士兵,驟然收住前衝的腳步,使得後面的士兵撞到一起,陣型開始混亂。

怎麼可能不混亂呢?

攻城之時,很少出現這種守軍主動出擊的情況,因爲守軍一旦開城,那麼就等於是孤注一擲,不成功則成仁。

一旦失利,出門的軍隊就很難再回去,如果強行撤回,就得承受敵人追隨而入,那麼城也就算是破了。

所以,交戰之時,守軍主動出擊的概率很低,低到可以忽略。

何況出城的竟然是騎兵,這種態勢下,毫無防備的步兵在騎兵面前那就是用來訓練騎兵揮刀用的稻草人。

雖然清軍後部弓箭手迅速反應,將目標由城頭轉向了騎兵,可騎兵的速度太快,加上左右散開,倉促之間,清軍弓箭手無法有效壓制城門口。

這個時候騎兵已經不需要排兵佈陣,可以直接碾壓的情況下,再浪費時間去調整衝鋒陣形,那就是浪費。

眨眼之間,明軍騎兵已經開始向攻城清軍展開衝鋒。

清軍前鋒迅速崩潰,向後潰逃,前兵撞後兵,引發大亂。

可明軍騎兵卻不緊不慢地驅趕着,除了順手斬殺了一些落後的清軍之外,似乎沒有意願加速衝鋒。

這種意外,讓清軍士兵有了死裡逃生的希望,於是,一場全員轉身潰逃的景象發生了。

前鋒撞擊後軍,後軍不得不跟着轉身,加入潰逃之列,然後整支進攻部隊,撞向柯永盛的中軍,而明軍騎兵在後面不斷地驅趕着,誰跑慢了落下,那就是一刀削去,這迫使清軍逃得更快,向後的衝擊力就更加不可阻擋了。

“倒卷珠簾?!明軍是誰在指揮?”柯永盛已經怔住了,他明白,這個時候就算有神仙相助,也難改這場戰鬥的結局。

柯永盛身邊的親兵上前急道:“總兵,撤吧!”

柯永盛慘笑道:“往哪撤?”

親衛黯然,是啊,往哪撤?

整個紹興府都已經是明軍天下,往哪撤?

雖然敗局已定,柯永盛還是選擇了死戰,不過他放棄了西門,既然西門已經不可爲之,那麼就將所有籌碼壓向南門吧。

柯永盛帶着他的千人親衛,迅速趕往南門。

可柯永盛急中出錯,他沒有考慮到他的中軍一動,等於給了清軍一種指引。

主帥向南門的逃離,讓潰逃中的清軍下意識跟着轉變了方向。

於是這股亂兵,如潮水般向南涌去。

柯永盛走到這時才反應過來,可大錯已經鑄成,再難以挽回。

這個時候,柯永盛的命令根本起不到作用,欲哭無淚啊,柯永盛瘋狂地嘶吼一聲,突然拔刀出鞘,橫向自己的脖子。

他身邊親衛反應快,縱身撲上,生生將柯永盛手中的刀奪了過來。

“大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被親衛挾裹的柯永盛開始向東南方向脫逃,那個方向是餘姚。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怎麼選?第二百十一章 祭奠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收復海州(六)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與少的不同之處第四十四章 我給你找了五千兩第六百七十九章 你也太狠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三百零三章 車中的火藥壇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九百八十七章 該死的忠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八百三十章 吳爭及時趕到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