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

可憐南門交戰的清軍,原本是打得有聲有色的。

不想突然被自己人一下衝亂了攻城陣形。

潰兵呼嘯而過之後,已經攻上城牆的清軍,愕然發現,自己身後再無友軍了,這種巨大的失望和挫敗感,讓這些清軍生無可戀,許多清軍選擇了躍下城牆跟隨奔逃,被隨之而來的明軍騎兵,踏成肉泥。

而另外一部分清軍,丟下了手中的武器,投降了。

這個時候,明軍騎兵終於發力加速,在驛亭以南、白馬湖以西的平原上對潰逃清軍進行了決然追殺。

或許是心中對清軍的恨意,明軍不接受這支清軍投降。

都說主帥的性格決定了一支部隊的靈魂,這支吳爭傾注了最大心力和財力的騎兵,從上至下,殺盡天下韃子成了每個士兵心中的執念。

除了在南門城牆上數百投降的清軍倖存之外,這支清軍幾乎盡沒。

戰後鄰近百姓,收攏的清軍屍體有五千多具,而東邊白馬湖中,撈起的屍體多達千具,這是清軍慌不擇路,想躍入湖中,藉此躲避騎兵追殺,可他們不識水性,在水中就象是個秤砣般沉入湖底。

白馬湖周邊的百姓由此很長一段時間不敢飲白馬湖水,只用來澆灌農田。

……。

柯永盛終究是逃不掉的。

餘姚在上虞東北方向,這是向杭州灣一個突起,除非柯永盛有船渡海,否則就只有向南迂迴,還是得從驛亭以東逃離。

可吳爭能放過他嗎?

驛亭的明軍能輕易放過他嗎?

不會!

半天之後,在驛亭以東大概六十里的一處叫七裡亭的地方,明軍截住了身邊只有百來號人的柯永盛殘部。

面對着數倍於己的明軍騎兵,柯永盛知道今日是躲不過去了。

扯着嗓子,大喝一聲,“殺”!

柯永盛率殘部嚮明軍騎兵發起了最後一搏。

坐在馬上的吳爭,輕嘆了一聲,隨之右手一揮。

千名騎兵射出如蝗般地箭矢,相對於這百來殘兵來說,都就是箭幕。

衝至最近的清兵,離明軍馬頭尚有二十步的距離,無一人漏網。

柯永盛身中十幾箭,顯然明軍士兵的箭矢,最照顧的就是他了。

柯永盛的死,代表着紹興府再無成建制清軍,淪陷一年之久的紹興府終於收復了。

吳爭心情激動地仰天長嘯,引得上千騎兵隨之暴發齊呼。

這聲音驚天動地,歷久不衰,如風雷滾滾般,無所不摧。

……。

三日之內,應天府不僅派了馬士英前來督促吳爭調兵北上,這次連錢肅樂都親自趕到了杭州,莫執念趕緊派人前來紹興通知吳爭。

錢肅樂都趕來了,必是有重大變故,這次吳爭沒有拖延,將紹興府防務交待給陳勝等人之後,去平崗山接了老父,和張國維一起渡江回了杭州府。

錢肅樂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鎮江府淪陷,大部分縣城被清軍佔了。

這個消息,令吳爭動容。

原本洪承疇在應天府失守後,率殘部佔領了鎮江府城,隨即被明軍三面合圍。

但因爲鎮江府城原本就是軍事重鎮,城牆堅固,加上當時吳爭所部已經兵疲馬乏,無力再發起進攻,所以一直只圍不攻,直至與清廷簽訂停戰協議爲止。

鎮江府城就這麼被清軍一直佔着,成爲了明軍九府之地中的一顆釘子,就象明軍在紹興府的瀝海和平崗山一般。

而吳爭和王之仁等人一直對鎮江府城保持着戒備之意,在鎮江府囤有八千大軍。

按理說,沒有特殊情況,鎮江府清軍是攻不出城的。

可這次戰爭突然暴發,吳爭和王之仁都判斷清廷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紹興府瀝海、平崗山兩地。

因爲吳爭和王之仁都對鎮江府被清軍佔着,如鯁在喉,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自然能理解瀝海和平崗山在清廷心中如同一根尖刺。

所以,判斷錯誤也在情理之中。

這次戰爭暴發時,吳爭沒有想到向鎮江府派去重兵增援,這是鎮江府被清軍所佔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禍,人爲之禍。

或許是陳子龍等文人太過擔憂清軍的戰力了。

有着錢家叔侄、廖仲平兩部二萬多的禁軍,還有王之仁兩營水師,加上吳爭將水師三營(原舟山水師)調回長江水域,加上有王之仁等人坐鎮,其實明軍的防禦實力已經足夠應對江北清軍的進攻了。

這也是吳爭可以忙中偷閒,組織這場收復戰的底氣所在。

可問題是,陳子龍他們非常擔憂清軍對應天府的進攻,想方設法地聚集起更多的兵力,來抵擋清軍。

王之仁此時領水師與清軍對峙於長江,他根本不知道身後發生了什麼。

陳子龍以內閣首輔召集三閣臣(馬士英受內閣委派,此時正在杭州府督促吳爭回援應天府)提議抽調鎮江府明軍有力之一部,增援鎮江與應天府之間沿江一處叫龍潭的地方。

其實這個提議不能說錯,龍潭確實是長江攻防戰一處必爭所在。

但從鎮江府抽調兵力,這就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張煌言反對,他認爲夏完淳已經率建陽衛從太平府回援應天府,只要等上兩、三天,就可以將建陽衛一部,部署於龍潭,不至於抽調鎮江府兵力。

可問題陳子龍執意調兵,而錢肅樂雖說心裡覺得也有些不妥,但從雙方的陣營而言,清流一脈總得“守望相助”,加上錢肅樂認爲陳子龍的本意,也就是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就附和陳子龍的提議,由此以二對一,內閣命令抽調鎮江府守軍三千人,增援龍潭。

這樣,鎮江府就只有五千駐軍了,對鎮江城的包圍,就形同虛設。

雖說鎮江城中,只有清軍殘部,兵力相當,可對於雙方攻、防來說,最多隻用算是對峙,談不上包圍了。

當然,這不是鎮江府失守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慶泰朝所有人都錯判了多爾袞的戰略意圖。

包括吳爭,都認爲清軍對應天府的進攻是佯攻,其戰略目標是報福州一箭之仇,還有就是藉機清除瀝海和平崗山這兩顆眼中釘。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川門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專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七百八十七章 軍改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三十章 你妹!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廬州、安慶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三百零三章 車中的火藥壇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