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

看着連綿數裡不絕的運糧隊伍,聽着吳爭講述道墟一戰的過程。

站在城頭的金聲桓,心中頃刻之間有無數的草原神獸掠過。

這不僅僅是對吳爭,也對擅自撤退去了瀝海的柯永盛。

這廝如果早來與自己會合,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看着吳爭單據風發的臉容,金聲桓心中一聲悲鳴,看來慶泰朝未必象自己想象的那般弱,而清廷也未必象表面上那般強。

至少紹興府的丟失,代表着清廷在浙東控制力的徹底喪失,而如今在長江上的戰鬥,沒有象樣水師的清軍,如何能突破明軍水師防線?

這樣想來,金聲桓也就安下心了,降了,未必是件壞事。

只是金聲桓有些怨懟地看着王得仁,這廝竟搶在老子前頭降了。

……。

所謂牆倒衆人推,破鼓萬人捶。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道墟糧倉,竟引起了一場集中了近二萬人的決戰。

而這場決戰,明軍歪打錯着,僅以微小的代價擊潰了一萬多清軍。

雖說只是擊潰,無法殲滅,但這種戰略意義上的勝利,已經決定了紹興戰役的最後輸贏。

當天午後,陳勝、厲如海、魯之域三人趁機對瀝海外圍清軍發起了全力反擊。

柯永盛負隅頑抗了一下午,雖說沒有被瀝海明軍擊敗,但所處的地域,在慢慢地縮小。

當天晚上,紹興城中,運空了道墟糧倉的吳爭,在西校場作了戰前動員,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宜將餘勇追窮寇”。

不管是方國安部還是王得仁部,亦或是金聲桓部,都被派了出去。

以曹娥江沿江、道墟、上虞,三個方向,對瀝海清軍展開了全方位包抄。

這個時候,吳爭的胃口已經被漸漸養大了。

他對麾下將領的要求,已經從驅逐清軍變成,全殲紹興府清軍。

隨着戰局的發展,原本只想驅離清軍出紹興府的吳爭,就時開始展露出“猙獰”。

痛打落水狗!當吳爭大聲喊出這句話的時候,將士們都興奮起來了。

誰都明白,道墟糧倉的佔領,清軍已經敗了一半,而道墟之戰,清軍的意外折損那就等於生生把另一半敗局給坐實了。

就連原本心不甘情不願歸降慶泰朝的金聲桓,此時都堅定地向吳爭求戰。

紹興府清軍的末日不遠了。

子時剛過,一萬多大軍出紹興府,如三條火龍,連綿在向東的三條道路上。

寅時,天色還未全亮,明軍直接對瀝海清軍展開了攻擊。

聲勢之大,進攻之決絕,堪稱此戰役之最。

……。

面對着敵人四個方向(包括瀝海明軍)的夾擊,柯永盛就算是有點石爲金的本事,此時恐怕也頂不住了。

兵力驟減之下,巧婦也難爲無米之炊。

可柯永盛不象金聲桓、王得仁,他是正而八經的清廷宿將,投降這個詞,從沒有在他腦子來出現過。

於是柯永盛下令突圍,方向依舊是驛亭。

此時柯永盛麾下至少還有一萬五千多軍隊,他留下一支偏師殿後,趁着夜色,主力向驛亭而去。

留下的這支偏師,卻是混雜着真金白銀的。

其中至少有千人是柯永盛的嫡系。

這不奇怪,在這種極端劣勢下,留下殿後,等於是死路一條,沒有真金白銀混入,殿後的軍隊士氣是提不起來的。

這支不足五千人的清軍確實悍勇,生生拖住了四個方向的明軍進攻,當然,夜色也給了清軍非常大的便利。

明軍心知勝局已定,每個將領都不想再出現重大傷亡,因此攻得不決絕。

當天色大亮時,明軍才發現,所包圍的清軍只是一支清軍殿後部隊,敵人主力已經失去蹤影。

大怒之下,隨即對這支偏師發起了突擊,徹底殲滅,未讓一人漏網。

……。

驛亭,從古時名不見經傳的小驛站,發展成一個要隘。

而後在清軍突入紹興府,明軍在此奮起抵抗,再因張國維的壯烈“殉國”而名聲雀起。

江南文人,已經將它美化成一個神聖的抗戰聖地。

可不斷的易手,並未能讓驛亭要隘的城防更加堅固,反而因不斷的戰火而衰敗。

柯永盛由此判斷,就算明軍在此佈下重兵阻截,想來以驛亭僅一丈高的的城防,也擋不住自己背水一戰、拼死一擊。

何況,從瀝海戰場的明軍兵力部署來看,明軍應該沒有餘力在驛亭部署重兵的可能。

驛亭是清軍除海路之外,唯一的撤退通道。

柯永盛知道,吳爭也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既然都知道,那麼就有燈下黑的可能。

明軍未必會認爲,自己敢於孤注一擲進行強攻,從驛亭突圍。

當柯永盛直至驛亭城外,望着冷冷清清的要隘外圍,心中一寬。

這破城如果有上萬人,就一定無法隱蔽起來,既然什麼異狀都沒有,那就表示城內兵力絕對不會超過五、六千人。

柯永盛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那個慶泰朝的少年國公,終究是嫰了些。

“進攻!拿下驛亭,我們就能西進!”柯永盛簡短的戰前動員,讓清軍將士士氣高漲。

確實,對於身處絕境之人來說,給他們一個渺茫的希望,就能激起他們的潛力。

一萬多清軍隨即分成兩路向驛亭西、南兩處城門同時展開了衝鋒攻擊。

這種衝鋒,沒有預備隊,真正的背水一戰。

就算明軍在城中有設伏,也無法阻擋這種漫山遍野的總攻,因爲正象柯永盛所想的,驛亭確實只有五千多明軍。

五千多明軍,加上城牆破敗,面對一萬多敵人不顧死活的衝鋒,那就是一場大概率有敗無勝的血戰。

可問題是,吳爭有那麼傻嗎?

他明明知道清軍的撤退之路僅驛亭一條獨木橋,加上張國維正是因爲要截斷清軍退路,而特意率軍佔領驛亭。

吳爭會因爲誤判而沒有顧及到驛亭?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都已經動了全殲紹興府清軍的念頭了,吳爭怎會不去加強驛亭要隘的防禦能力?

所以,驛亭城外的冷清,其實是一種很明顯的異狀。

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雙方有意識地相互試探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亂象再起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舉兵反攻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一千一百十二章 浪蕩公子沈致遠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擔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七百十二章 將他叉下去!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再戰海州(三)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吳爭的抱負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牆行不行?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九百四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收復海州(一)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二袁招了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