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

金聲桓決定投降之後,出乎張國維意料,他反而變得爽快起來。

除了提出城中已經被他“募集”的物資(從百姓那劫掠來的財物)無須上繳之外,別的條件他什麼都沒提。

張國維知道形勢緊急,想也沒想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於是,雙方“皆大歡喜”地完成了紹興城防的交接,明軍開始由三面城門入城,正式接管了紹興城。

金聲桓部被集中安置於城西校場,等待戰後整編。

紹興城的收復,等於讓紹興明軍有了根據地,哪怕戰鬥失利,也不至於夫處可退、無險可守。

這成爲了這場戰役的勝負手,左右了戰局的結果。

如果吳爭爲了圖一時之快,不答應金聲桓的條件,拖延了金聲桓的獻城投降時間,甚至與金聲桓決戰,從而使得兵力拖在紹興城,那麼戰爭結局就會改寫,明軍最好的結果,就是原路撤回杭州、瀝海、平崗山。

甚至有被清軍東、西合圍的危險。

當然,這是後話了。

……。

王得仁、池二憨率騎兵突襲道墟糧倉。

這是突襲,不是偷襲。

三千騎兵,在沒有山的平原地帶,大白天對一個遠離村莊的糧倉重地進行偷襲,非常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時間緊迫的情況下。

所以,以迅猛之勢突擊,打駐軍一個措手不及,纔是正道。

可王得仁、池二憨沒有得逞。

因爲柯永盛派出的第一支偏師幾乎是同時抵達道墟糧倉。

區別在於一個是由西向東,一個是由東向西。

而清軍非常有經驗,面對明軍騎兵,他們在會師之後,並沒有因兵力是明軍兩倍以上,就出要隘迎戰,而是據守要隘,任憑明軍大罵,只射箭不出戰。

雙方由此陷入了僵持。

明軍騎兵有速度的優勢,清軍步兵可據城而守。

但有一點,清軍是佔了大便宜的,那就是他們的箭矢射得比明軍遠,因爲他們是步弓,而明軍是騎弓。

所以,兩廂抵消之後,還是清軍稍勝一籌,不過雙方傷亡都很少,只是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池二憨執意強攻,王得仁不同意,他認爲如果把這支騎兵損耗在這個糧倉上,哪怕最後慘勝,也會被吳爭責罰。

因爲這糧倉對於明軍來說,可有可無,本來就是清軍的糧倉嘛。

明軍有自己的補給渠道,而南方少馬,要組建這麼一支三千人的騎兵,代價太大了。

所以,王得仁不敢去冒這個險,一旦騎兵有失,這對於他一個剛剛新附不久的降將來說,等於自斷了後路。

而池二憨確實是被吳爭叮囑過要服從王得仁指揮的,所以二人爭執之後,池二憨就不再堅持了,事實上,池二憨心裡也在嘀咕如果發起強攻,這三千騎兵確實會有很大傷亡,折損了少爺的寶貝,這讓池二憨有些膽寒。

可問題是,現在任務怎麼辦?

二人在商議之後,選了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火攻。

既然已經很明確,得不到糧倉的糧食了,那就一把火燒了它。

這與吳爭之前叮囑的,能拿多少算多少的命令,意義基本是吻合的。

所以,二人對此都很贊同,隨之付諸於實施。

一時間,騎兵以速度優勢,側掠糧倉周邊,以火箭射向要隘。

清軍頓時慌亂起來,守軍只能以雙腳跑步,射箭來阻止,可雙腳怎麼跑得過四蹄呢?

加上要隘本就是個臨時建築,不象城牆上四周連貫、可以奔跑,往往等守軍趕到一個方向,還沒拉開弓,明軍就已經轉到另一方向射箭了。

要抵擋見縫就鑽的火箭,幾乎是不可能的。

於是清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撲滅火箭引起的火勢上,好在糧倉嘛,注重得就是防火、防鼠,早備有滅火的水源,也就是說,王得仁、池二憨這場火攻戰術,看起來熱鬧,實際效果卻只能說差強人意,雖然有糧倉被引燃,但並未引起整體大火,與想要達到的目的相差甚遠。

可這一鬧,拖延了時間。

很顯然,時間站在了守軍一面,因爲這時,由東向西出現了柯永盛派出的第二支用來運糧的軍隊。

這時得說,柯永盛的戰場整體觀和作戰謀略是正確的。

他掐準了影響、左右戰局的根本,很顯然掌握瀝海清軍就等於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而掌握道墟糧倉,就等於立於不敗之地。

這說法和明軍佔領紹興城立於不敗之地,是沒有衝突的。

明軍佔領紹興城,等於在紹興府楔入了一顆釘子,做個丁子戶不難。

而清軍得到了道墟糧食,那就沒了後顧之憂,哪怕驛亭退路被斷,他們固守不難。

吳爭如果真要打一場殲滅戰,那同樣需要付出極大的、幾乎不可接受的傷亡,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僵持,或者讓開一條路,驅離清軍。

這就是,說清軍佔領道墟糧倉就等於立於不敗之地的緣由。

可柯永盛還是大意了,不是說他派的兵力不夠,而是他應該親自率兵前來的。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一支軍隊,在陷入不利的絕境時,主帥在與不在,對軍隊士氣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以柯永盛的戰場經驗,可以做出明智的選擇和決斷。

可是柯永盛大意了,他防備到明軍可能會偷襲糧倉,但他沒有預料到,吳爭會迅速反應過來,親率另一支騎兵趕來增援。

這就使得清軍陷入了東西合圍的困局。

吳爭率騎兵趕到時,王得仁、池二憨正率騎兵對柯永盛派來的第二支六千人部,發起突襲。

以三千對六千,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但對於軍種不同,這事很平常。

就象兩架戰鬥機,對上萬步兵俯衝掃射一般,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

只是,因爲正面突擊,加上白天,清軍有足夠時間來應對。

所以,王得仁、池二憨部的突擊也僅僅是啃掉了清軍一層皮,無法突入清軍腹心,直來直去地犁上幾遍。

而王得仁、池二憨部棄糧倉而攻清軍援兵之舉,給了糧倉中的清軍可以出戰的機會。

由此造成了王得仁、池二憨部騎兵被清軍兩面合圍的情況。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人一瘦啊,壓不住福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韃子如獸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四百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十二章 還能再巧點嗎?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八百十七章 案情原委(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人?救人!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七十五章 生死之間,沒有謊言。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猴子派來的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六百十二章 迷霧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你,盡力了嗎?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二十章 運氣不錯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