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

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任何事都有相對的一面。

當明軍騎兵押着金聲桓派出突圍的六百騎兵出現在東門外時。

剛纔用完早飯,就聞“噩耗”的金聲桓軟倒在椅子上,連聲嘆道,完了……這下完了。

這六百騎兵被俘,代表着沒有增援、不知敵情的道墟糧倉必定會被明軍攻下。

更代表着瀝海清軍主力將會在三天後,因缺糧而崩潰。

那紹興城還有什麼守住的希望和意義?

金聲桓喟然一嘆,由此產生了歸降的念頭,好死不如賴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隨即,紹興城清軍向城下射出一封降書。

當張國維捏着書信,興匆匆地來到吳爭面前時,吳爭正蹩着眉頭在看地圖。

“吳爭,金聲桓答應降了。”張國維確實很興奮,在他看來,能保住紹興這座古城、讓百姓們不被戰爭所牽累,這纔是王師該行之事。

可吳爭的反應很沉悶,只是“唔”了一聲,甚至連頭都沒擡。

張國維一愣,臉上笑意漸斂,擔憂地問道:“怎麼了,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吧?”

吳爭答道:“沒出什麼事,張公不必擔心。”

“那……那你爲何這般神情?”

吳爭總算是擡起頭了,“剛剛傳周大虎問了昨日瓜瀝之戰,據他的描述,與他對抗的清軍,傷亡並不大,而且是有序撤退,稱不上潰退,這支清軍戰力彪悍,大約有四、五千人,照道理不管它有何圖謀,都應該在周大虎之前撤回紹興城與金聲桓會合,可到現在,已經過去七八個時辰了,卻毫無這支清軍的消息。”

張國維雖說是文人出身,可身爲兵部尚書經年,基本軍事常識還是有的。

這樣一支四、五千人的清軍沒有了蹤跡,這代表着什麼,他心裡一清二楚。

無論何時、何地,這支軍隊的出現都會影響、左右紹興府戰局。

張國維也有些急了,“那該立即派出斥候,四處偵察纔是。”

吳爭點頭安慰道:“我已經派了,張公也不必太擔心,紹興府不大,就算他們上天入地,也會被揪出來的……想必不久之後,就會有回報。”

張國維稍安心了些,問道:“按王得仁的交待,這支清軍主將是原江寧府總兵柯永盛所率,他是清廷一員宿將,沒有可能率軍……潰逃出紹興府吧?”

吳爭道:“我擔心的也是這點,他索性逃出紹興府去,我也就懶得理會了,可關鍵是這支清軍如果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對我發難,那就會惹出大麻煩。”

張國維沉吟道:“柯永盛此次撤退,本就顯得有些古怪,照周大虎所說,柯永盛應該還有一戰之能,是不該從瓜瀝撤退的……這樣看來,柯永盛此舉必有圖謀啊。”

“是啊,我也這麼想。”吳爭指着地圖道,“可紹興府八縣,沒有值得他寧可放棄瓜瀝爲代價,也要趕去的目標啊,如今紹興府瓜瀝、平崗山、瀝海三處戰場,瓜瀝、平崗山戰鬥都已經結束,只剩下瀝海,而瀝海清軍兵力並不亞於明軍,如果說柯永盛放棄瓜瀝只是想增援瀝海……沒這必要啊?”

張國維躊躇道:“吳爭,會不會柯永盛想到的……也是道墟糧倉?”

張國維隨口一句話,讓吳爭悚然一驚,背後有冷汗滲出。

與張國維雙目對視,二人幾乎不約而同地喊道:“要糟!”

吳爭急道:“來人,立即令騎兵人不下馬,馬不卸鞍,原地整肅待命。”

然後轉頭道:“張公,此事非事小可,關乎戰事成敗,我得親自率軍前往!”

張國維也急了,連忙道:“那紹興城金聲桓歸降怎麼辦?”

吳爭一邊往外走,一邊道:“條件他應下了,就按此辦,張公全權受降就是……對了,要快,就算金聲桓突然提出什麼額外要求,先答應就是,只要我軍佔了紹興城,就算道墟之戰有不測,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張國維應道:“正如你所言,只要紹興城在握,我軍就是不敗之局,所以若事不可爲,你得立即返回,萬萬不可意氣用事。”

吳爭心中一暖,他知道張國維是擔心他的安危,於是笑道:“張公放心,吳爭又不是第一次上戰場了,況且我部都是騎兵,打不過,跑還是可以的。”

張國維也笑了起來,他同樣知道,只要吳爭不意氣用事,那麼依仗騎兵,撤回紹興城應該不是難事。

……。

其實吳爭與張國維都錯了,猜錯了柯永盛的想法。

柯永盛之所以撤退,不是因爲懼戰,象他這種清廷的宿將,也不可能有降明的意思。

他撤退,主要還是出於對金聲桓不派兵增援瓜瀝而引起的猜疑。

也就是說,柯永盛是有預謀地撤退,撤向瀝海,去控制瀝海清軍主力,從而得到抗衡明軍、制約金聲桓的主動權。

顯然,他此時已經逼退厲如海、魯之域部,達到了目的,同樣順利接手了瀝海清軍的指揮權。

而他在控制瀝海戰局之後的下一步作戰思路,就是取得道墟糧倉的控制權,這原本是金聲桓管轄下的。

也就是說張國維和吳爭雖然猜錯了柯永盛的撤兵原因,但卻因錯就錯地蒙對了金聲桓的下一步動作,但,但吳爭依舊估算錯了柯永盛對道墟糧倉志在必得的決心。

也難怪嘛,瀝海二萬多清軍與瀝海明軍廝殺兩天,雖有數千傷亡,但也就佔比一成多,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加上柯永盛四、五千人的會合,等於清軍又瞬間滿血了。

這二萬多人一天的糧食消耗可不是小數,加上瀝海本就是一片海塗,就明軍築爲要隘,可除了漁民,也沒有什麼商業,清軍就算想就地取食,也不可能。

那麼,道墟糧倉得失對清軍的意義,哪怕用生死存亡來形容,也不爲過。

柯永盛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偏師前往道墟,但這只是第一支,他派了兩支軍隊,第二支有六千人,用意無非是……運糧。

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九百四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報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講個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嗎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韃子如獸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皆有因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念讓人忽略一切危險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鍘刀、糖果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六百八十四章 江防被突破第一千四百章 教唆(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爭,你初心有變吧?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應星來投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堵截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