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

PS:感謝書友“無霸豬”投的月票。

另外,金聲桓還考慮到東門是王得仁部駐守,與王得仁多年上下級關係,金聲桓自信只要自己不走脫,王得仁總得給自己一分薄面,不至於趕盡殺絕。

所以,金聲桓對此次突圍還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只要騎兵突圍成功,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加上六百騎兵,道墟二千守軍抵擋明軍半個時辰,想來應該不難,而這半個時辰,足以讓曹娥江對岸清軍援兵到來了。

出乎意料的是,六百騎兵出城門突圍,幾乎沒有遭到明軍的阻擊。

在聽到東門守軍回報,六百騎兵順利出城門,往東北方突出之後,手指緊張地直髮抖的金聲桓終於心中大石落下。

看來王得仁還是顧及到一些往日情分的。

只要道墟糧倉不失,自己就有了與吳爭討價還價地餘地。

不急,慢慢來嘛。

金聲桓漸漸平靜下來。

……。

都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金聲桓真能如願以償嗎?

恐怕未必!

吳爭兩世爲人,可能小吳爭是個熱血少年,可大吳爭那可是已爲人父的小市民。

別的不說,就說從小受的教育,那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平民百姓嘛,大都是受這種教育。

如今的吳爭混合了大小吳爭的心性,時而激昂時而蹉跎,時而大義凜然,時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只唯獨一樣,他從來都不是什麼正人君子。

捨生取義,他從來不幹,想都沒想過。

心裡唯有存着的,就是不讓韃子得逞,佔了這花花江山。

其實從令王得仁領兵前往道墟,張國維就看出了吳爭心中的小九九,只是不好點破罷了。

吳爭麾下文人沒有,可武將就不少,就算沒有名將吧,衝鋒陷陣的悍將絕不缺。

何以輪到王得仁這樣一個剛歸附的降將獨當一面,還讓池二憨輔之?

只是吳爭說的也沒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派池二憨輔助王得仁,還真不是防備王得仁,這話是真,但說是要靠王得仁去過道墟糧倉認得路,這話就半真半假了,吳爭和池二憨、宋安,包括在瀝海交戰的厲如海,那都是本地土著,哪個不知道道墟,哪個不對周邊地形熟稔,就算不是瞭如指掌,也閉着眼睛不會走錯了路。

所以,派王得仁去道墟,不過就是想調走王得仁。

這纔好對東門進行部署嘛。

畢竟不好對王得仁直說,老王啊,你舊上司怕是要出城透透氣了,你可不能效仿舊時關公,私下放了金聲桓啊。

更不能說,老王啊,你舊上司說不定就求到你頭上,怕你爲難,我放你幾天假去旅旅遊吧。

吳爭哪會不知道金聲桓想不到道墟糧倉這個必爭之地?

從嘉定府逃生,吳爭從沒有自認是個智謀天下第一的偉人。

也不曾想過,靠着自己的才智能讓天下智者俯首聽命,嬌軀一振,四方拜服,這世上哪有?

換你,你肯拜服嗎?

吳錚什麼都不突出,大學上得也不是名校,除了自認長得還差強人意這唯一一點聊以自尉外,別的吳爭從來沒有想爭第一。

所以,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是吳爭一直以來所信奉和遵行的原則。

但在此時,有一點吳爭很自信,那就是這些年的閱歷和比此時人多的歷史常識、遠知灼見。

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吧?

所以,從得知道墟糧倉,開始籌劃搬空糧食開始,吳爭就沒有想過這事會瞞過金聲桓去。

既然瞞不過,自然得籌劃應對之策。

調走王得仁,便是應對之策。

而有池二憨在,王得仁更做不了小動作。

這就是吳爭的心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

紹興府東門,就是上虞方向,張國維和王得仁就是從那方向來的。

在紹興和道墟之間,有個小鎮叫皋埠。

這地名的來歷就無從可查了,但它也是從驛站慢慢發展成小鎮的。

人口不多,地形也簡單,除了連綿數裡的房屋之外,沒有什麼令人記憶深刻的特徵。

當金聲桓的騎兵穿過小鎮時,明軍騎兵就等在那。

對,就這麼堂皇勒馬等在那。

一千多騎兵,是池二憨從平崗山帶來的。

此時,由宋安率領,平靜地凝視着來者。

他們的目的不是殲滅,或者阻擊,而是逼降。

當然,如果這支小騎兵隊有膽敢於一戰,那麼絕對不會讓他們看到太陽出山。

這是吳爭的交待,宋安肯定執行不誤。

隱藏、偷襲沒有必要,就是這種坦蕩,讓金聲桓的六百騎兵放下的武器。

沒有絲毫懸念,三倍於敵,以逸待勞。

想頑抗嗎,請便。

想突圍嗎,不許。

唯一體面地生存之路,就是投降。

……。

出乎吳爭、張國維所料,北面瀝海戰局突然發生了變化。

並向着壞的方向發展。

誰也不曾預料到,已經“潰退”的清軍總兵柯永盛會率部突然出現在瀝海。

吳爭他們猜不到,厲中海,魯之域包括陳勝,就更意想不到了。

瀝海的戰局本來就是力量平衡的對峙之局。

連兵力都差不多,可一旦有外力加入,那戰局平衡自然被打破。

事實上,柯永盛所率四千多人,那是清軍精銳。

能將周大虎部幾乎打殘的軍隊,怎麼可能不是精銳呢?

柯永盛一到瀝海,就率軍直接從明軍與清軍的交合部橫向切入,並由此嚮明軍順勢發動了突擊。

明軍猝不及防之下,紛紛潰退。

若不是在瀝海城中的陳勝迅速調兵接應,穩住了明軍陣腳,那今日紹興府的局勢就得重新改寫。

厲如海、魯之域部經過兩日奮戰,突出十里地的成果,頓時化爲烏有。

戰場局面再次回到戰前狀態。

瀝海城被清軍三面合圍,二萬明軍只能困守於城,一時無力進取。

而柯永盛的戰場官職最高,順理成章地接替了清軍的指揮權。

瀝海城中的陳勝,眼見清軍實力大增,一時無法想出有效的破解手段,眼見戰局陷入僵持,只能派人經水路送信給吳爭,稟報瀝海的困境。

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第五百六十一章 沈致遠的戰前動員詞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殺李成棟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一萬年太久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十二章 還能再巧點嗎?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三百七十二章 裝病還裝出理了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