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

金聲桓左思右想之後,他判斷方國安只是在做秀,也就是說要演苦肉戲給吳爭看,給慶泰朝看,只有這樣,纔會加分。

既然是演戲,那麼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金聲桓由此下達了堅守西門的命令,他並沒有派兵支援西門,而同時,金聲桓從南門派出一支偏師,夾擊方國安的後路。

下了命令之後,金聲桓嘴角帶着譏諷地露出一絲笑意。

想在老子身上爲自己找功勞,拿老子的人頭當你的進階石,方國安,你算盤打錯了,老子讓你偷雞不成蝕把米!

隨即,金聲桓率自己的親衛,一支六百人的騎兵趕赴西門。

……。

如果說瓜瀝之戰是殘酷的,那麼此時的紹興城攻防戰,無疑是這場戰役中最悲壯的一戰。

方國的命令被忠實的執行下去。

有人會奇怪,爲什麼現在方國安的命令這麼好使,而當初方國安降清時,率軍攻擊紹興府會引起譁變。

其實很簡單,從魯王朱以海監國,到方國安降清,連頭連尾才一年多,方國安在崇禎十六年,還只是都督同知,掛平蠻將軍印,征剿湖廣民軍,與李自成、張獻忠對戰南方。

可短短三年間,方國安直接躍上越國公之位,他囤於錢塘江東岸的三萬餘衆,十有八九是收象錢肅樂、張煌言等各地義軍整編而成。

只要想想就能理解,既然是義軍,那麼覺悟相對於普通民衆,就會高一些,而這種大是大非,哪怕沒讀過書的,也能分得清楚。

另外,到手時間太短,方國安還無法徹底掌控這支軍隊,加上降清之事太突然,上下沒有統一思想,出現了斷層,猝然去攻打一個原本是自己拼了也要保衛的紹興府,這種截然反差,發生譁變也在情理之中。

可這並不代表着方國安沒有領軍才能、或帶兵手段和經驗。

能從一個盜牛被鄉親驅逐出境的少年,成爲崇禎朝都督同知,掛平蠻將軍印,這樣的人聽聽就知道是有幾分本事的。

他的嫡系親衛對他確實忠誠,但凡亂世之中,一個主將,再貪財暴虐,對他的親衛那都是優渥以待的,不然,方國安走不到現在,早被手下背後捅刀子了,就象王體中捅白旺刀子,搶了白旺的總兵官職位一般。

所以,這些被方國安一直兄弟相待的親衛營將士,哪怕方國安降清,然後再叛清,他們都自始至終地追隨,直到現在被方國安一聲令下,趕去城頭送死。

明知是死,而義無反顧,這才稱得上悲壯。

對守城清軍而言,一開始就是屠殺,可慢慢發現,人不怕死了,人越聚越多了,就算是揮刀都來不及了的時候,這下就不再是屠殺,而是互殺了。

螞蟻多了,哪怕是大象,它擡腳也來不及啊。

何況西門清兵守軍不過才二千人,就算方國安部將士站着不動,任由他們殺,那也得花時間不是?

可這些將士不僅不是木頭,而是一羣悍不畏死的餓狼,那事情就兩說了。

一旦衝上城牆,戰況直接就發生轉變。

西門清軍兵力不足以抵抗這羣狼,而發生城牆上數段失守的情景,失守只是時間問題了。

城牆外一直關注戰況的方國安,心中大慰,有此戰功,朝堂上該有他一席之地了。

更欣慰的是,他麾下虎賁沒有讓他失望,而且照戰局來看,還不至於全軍覆沒,只要留下種子,假以時日,他方國安就能重新打造出一支精銳來。

就在方國安浮想聯翩的時候,變故再一次發生了。

金聲桓確實沒有想到,方國安麾下這支不足五千人的兵痞,能戰到這種程度。

他本想依靠城牆之堅,將方國安部死死拖在城牆邊,然後由出南門的那支偏師進行補刀,一戰畢其功。

而他帶親衛騎兵來西門,更多的是想在生擒方國安之後,加以羞辱,出出心中這口惡氣的。

在趕往西門的路上,金聲桓一聽到西門危急,心中震驚的同時,遂傳令駐府衙的兩千機動部隊迅速增援,而自己則率騎兵立即衝向西門。

方國安的注意力一直聚集在城頭上,他是知道金聲桓兵力部署的,所以,他不認爲金聲桓會會以主帥之尊,甘冒奇險親自率軍出擊。

這個誤判,直接引發了方國安部的潰敗。

當金聲桓率六百騎兵以悍然姿態開城門衝出時,方國安知道要糟。

全軍攻城的命令,使得他身邊僅剩下三百人。

這種情況下,已經攻城的部隊無法立即撤回,而自己身邊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就算拔腿逃跑,可兩隻腳怎麼快得過四條馬腿呢?

方國安驚駭之餘,知道天命將至,既然如此,不如死個爽快。

久經沙場的方國安,在這一刻重現了青年時那種爲功名拼殺的勇氣。

他抽刀身先士卒,率三百步兵,正面衝向了金聲桓的六百騎兵。

可憐城牆上那些方國安的死忠們,眼見主帥被襲,可分身無術,有些悍勇的竟直接從城牆上躍下,摔死摔傷者不下數十人。

可這改變不了方國安的結局。

以劣勢兵力對已經加速進入衝鋒狀態的騎兵反衝鋒,就算是重甲兵,恐怕也難以撼動。

雙方迅速接近,方國安部被金聲桓騎兵如尖刀般捅了個對穿。

一個照面,就折損失了三成。

而金聲桓騎兵在衝破方國安部之後,開始在二里地外迂迴,準備下一輪衝鋒。

方國安運氣不錯,在第一輪時,他不僅沒有受傷,還抽冷子劈中了一個清軍騎兵。

可他知道,下一輪,自己未必還有那麼好的運氣。

甚至沒有時間激勵身邊的士兵,方國安大喝一聲,舉刀衝向了金聲桓部。

這一輪對穿,方國安的左手被削斷。

照理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正常情況下,要麼被削去頭顱,要麼被斬斷他揮刀的右手,是不會被削去左手的。

正因爲方國安戰場經驗豐富,對敵之際,他發現左側經過的清兵衝他揮刀,下意識之間,擡左手相擋,這才致使左手被砍斷。

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亂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慍不火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念讓人忽略一切危險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聰明之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紹興告急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八百十七章 案情原委(一)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五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算個屁?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算個屁?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二百六十六章 杭州府騷亂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邳州之敗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誰敢攔我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真假難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