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局發生轉變

方國安受重傷,讓他的親兵發瘋般地搶上前去,以自己身軀將方國安保護起來。

金聲桓的騎兵一掠而過,倒是沒有機會再向方國安揮刀。

第二輪衝鋒之後,方國安身邊已經不到百人,方國安自己也已經痛得無法自持。

眼見第三輪就是最後一輪時。

援兵,終於到了。

池二憨率一支騎兵趕到了。

張國維派池二憨率部攻打紹興府,他的用意與吳爭令方國安進攻紹興府大同小異。

就是牽制紹興府金聲桓部。

不過吳爭的目的在於,不使金聲桓增援瀝海、瓜瀝及平崗山。

而張國維的目的是,牽制住金聲桓部,以便使得自己能率軍收復驛亭。

但不管怎麼說,二人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殊途同歸了。

池二憨當時是想滅了王得仁部的,卻被張國維阻攔,心中的鬱悶和憋屈難以發泄。

從平崗山至紹興府百里多地,他直接就令步兵尾隨,自己率一千騎兵充當先鋒了。

金聲桓沒有機會組織第三輪對方國安部的衝鋒了。

聽到馬蹄聲,金聲桓就估計到了來敵的數量在自己之上。

沒得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冒險,金聲桓立即下令回城。

眼見清軍騎兵呼嘯掠過,方國安死裡逃生之際,滿眼是淚。

手沒了,他的宦海生涯就斷了。

見過斷臂的文官、斷臂的監國,可誰見過斷臂的將軍啊?

就在方國安自怨自艾之際,戰場再次發生變故。

金聲桓情急出錯,他的撤退讓從南門迂迴的清軍撲了個空,迎面撞上了趕來的池二憨部。

沒有絲毫懸念,池二憨正愁沒處發泄,三下五除二,乾淨利落,如同金聲桓率騎兵招呼方國安一般,來回犁了三遍,不到一柱香的時間,立即將這支辛苦趕來,卻沒有絲毫收穫的清軍偏師,葬送在了西門外。

最後,池二憨心滿意足地收手,帶着手下來到方國安身邊,他輕蔑地掃了方國安一眼,下令道:“來人,將這叛賊拿下。”

眼見池二憨部屬抽刀上前,方國安急呼道:“池將軍且慢,方某受鎮國公之命攻打紹興城……不信你看,方某所部正在城牆上與清軍激戰。”

池二憨早就看到了,如果不是這樣,犁過清軍的騎兵,早就順勢犁了方國安部了。

只是池二憨確實不知道方國安受了自家少爺的命令來攻紹興城,他還以爲是方國安與清軍發生內訌狗咬狗呢。

聽方國安一喊,池二憨這才揮揮手斥退了士兵,來到方國安面前問道:“此話當真?”

方國安痛得冷汗直流,可不說清楚,他生怕池二憨對他的麾下不利,強撐着答道:“池將軍若不信,鎮國公最多再兩個時辰就會從三界趕來,到時一問便知。”

池二憨聞聽,心中信了大半,雖說他奇怪方國安怎麼聽自家少爺的命令了,但池二憨深信他的少爺無所不能,這種怪事,見怪不怪了。

於是池二憨道:“我部任務也是攻打紹興城,後軍隨後就到,你部要不撤下,要不聽我指揮。”

方國安悶聲道:“既然你我任務相同,如今我已重傷在身,軍隊就交由你指揮吧。”

池二憨滿意地點點頭,這纔回頭下令,讓軍醫爲方國安包紮。

……。

撤回城中的金聲桓,心中那個鬱悶是無以復加。

這叫什麼事,好好地一場殲滅戰,因一支明軍騎兵的突然出現,化爲了一場泡影,最讓他心痛的就是那支偏師。

金聲桓不是不想救,實在是不能救。

撤回城中前,地那支偏師還沒出現,戰況突變之下,金聲桓陰差陽錯地沒有想起這支偏師來。

這是個極大的錯誤,讓金聲桓後悔莫名。

如今城牆上亂戰成一團,再開城門衝出去,明軍已經有了防備,自然是偷襲不成了。

思量間,從府衙奉命而來的二千清軍趕來了,金聲桓立即下令,攻向城牆。

城牆上的局勢再次扭轉。

而城下,池二憨在接替方國安指揮後,卻有違本性的下達了回撤的命令。

這命令確實很奇怪,與池二憨的性格不同。

在下這命令時,金聲桓的二千清軍還沒衝上城牆。

城牆上的戰況,優勢還稍稍偏向方國安部。

所以,這個命令非常突兀,戰後池二憨自己也奇怪爲何會下令回撤。

可吳爭卻私下斥責池二憨,爲此還抹去了池二憨此戰之功,並由此對方國安及其倖存的部下進行了一些補償。

當然,這是後話了。

也就是說,當金聲桓下令,讓趕到的那二千清軍增援城牆前,池二憨已經下令,讓方國安部全部回撤了。

這讓金聲桓就象是憋瞳了勁一拳砸在棉花上,鬱悶得要死。

但無論如何,西門是守住了。

可戰況卻變得與金聲桓事先預測得完全不同了。

方國安叛變,那麼從三界至錢塘江的通道暢通無阻了,杭州明軍就可以直接渡江來攻紹興府,而不再需要突破瓜瀝要隘了。

而之前那支明軍援兵,從西面來,這有兩種可能,一是這支騎兵來自杭州,另外一種可能是來自平崗山。

金聲桓心中一震,難道王得仁沒有守住平崗山,讓明軍突破了?

想到這一點,金聲桓後背有冷汗滲出。

可下意識之中,金聲桓不願意相信王得仁會打敗,王得仁的本事,金聲桓是掌握的,哪怕平崗山明軍死拼,想衝出甬道都難如登天。

這種念頭讓金聲桓內心自我催眠,越來越堅定,他堅信這支軍隊來自於錢塘江北的杭州。

那麼,西面三界防線的洞穿,使得紹興府三道屏障,失去了其中一道。

只剩下北面瓜瀝和東面驛亭了。

金聲桓覺得情況雖變,但問題不大。

只要將西城門守住,依託瓜瀝還是能阻擋明軍來攻的。

從這一刻起,金聲桓陷入了邏輯的錯誤。

紹興府地處浙東樞紐,西面三界連接嵊縣、諸暨,北面瓜瀝連接蕭山,南面驛亭通往寧波。

而平崗山在三界與驛亭之間,雖然沒有官道連接,但民間小道是通的。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五十二章 該如何處置此獠?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不識時務的施琅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牆行不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興國公王之仁來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誠不容褻瀆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不識時務的施琅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三十章 你妹!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黃泉吧!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八百六十二章 話都被你說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猴子派來的嗎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五百二十八章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二袁招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六十一章 瞞上不瞞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又是一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