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

PS:感謝書友“鄧淇真”投的月票。

莫執念臨時聞訊,紹興府朝廷君臣要路過杭州府,急忙召集杭州府及布政司衙門一衆官員到江岸迎候。

其實杭州府的布政司衙門已經形同虛設,吳爭離開杭州北伐時,掌握的不過就是杭州、嘉興兩府之地,布政司衙門名不副實啊。

但考慮到政權的交接,吳爭並沒有下令撤消,而且至少在名義上,吳爭無權撤消,須經過朝廷,所以,無非是浪費些俸祿,也能安置不少滯留的官員嘛。

兩班官員及杭州駐軍的緊急出動,消息自然走漏。

聽聞北伐英雄、光復南京的功臣到來,百姓們的情緒狂熱到了極點。

這不僅僅是榮耀,更關鍵的是北伐的勝利預示着杭州城將成爲後方,百姓不用再擔驚受怕,憂愁什麼時候清軍又會捲土重來。

而吳爭畢竟是從杭州城起兵北伐的,對於杭州百姓而言,與有榮焉。

他們甚至在猜測,杭州府或許還有機會成爲陪都。

這可是杭州千載難逢的機遇了,做爲京都子民,怎能不瘋狂?

任何政權,對京都及陪都的管理都是寬仁及大方的,不僅是賦稅,而且是治安、政策上都是不同的傾斜。

這是顏面,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哪怕再昏饋的皇帝,都對天子腳下的子民優渥有加,說難聽點,兔子尚不吃窩邊草呢。

所以,在錢塘江邊的人潮,如同江潮,密密麻麻、水泄不通。

幸虧杭州駐軍不少,在沿江二十里地,築起了一道人牆,生生將百姓隔離至離江邊一里地。

可就算如此,百姓高漲的熱情絲毫未降。

他們自發地扯起無數條幅,上面各種口號都有。

譬如“大明覆興”、“北伐必勝”、“打過長江去”、“驅逐韃虜,復我中華”等等。

江上,朱媺娖君臣的船隊先到。

她(他)們在吳爭與馬士英雄在船艙交談時,已經啓程。

朱媺娖聽聞杭州百姓在岸迎候自己的到來,心神澎湃,不顧鄭叔和近衛的勸說,執意登上船首探視。

其實滿朝文武,此時無不出艙查看。

哪怕再穩重的人,也無法抗拒這種被萬民稱頌的場景。

人活於世,誰能抗拒?

當聽到遠處岸上百姓一陣接一陣的歡呼聲,聞者無不熱淚盈眶,一年了,終於回來了。

去年時,潞王獻降杭州,多少臣民涕淚南渡,多少忠義之人目眥欲裂?

回來了,終於回來了。

在這一刻,由錢肅樂、張煌言等人引領着,各船上的官員齊齊向朱媺娖的大船跪下稱頌。

“大明萬歲!殿下千歲!”

錢肅樂激動而高亢地喊道:“上天護佑我大明千秋萬載,護佑我萬萬百姓安居樂業,護佑監國殿下引領萬民重整河山……。”

引來百條艦船上數千人的附應,一時威勢壓過了岸上百姓的歡呼聲。

在這一刻,萬衆一心,所有人血脈賁脹,彷彿大明的復興已經指日可待。

朱媺娖終究是個不滿二十的女孩子。

倉促之間,一時無法應對這種場景,但她見識過,所以她尖聲呼應道:“抗清復明!”

於是江中、岸上皆是一片“抗清復明”的呼聲,聲勢直震霄漢。

遠處江心,站在船頭的吳爭心潮澎湃,心中非常欣慰,民心、軍心可用啊。

回過身,吳爭指着岸邊方向,對身後跟隨的諸將領道:“若是之前臣民有這般士氣,清軍怎麼可能勢如破竹攻破南京?”

從將領皆躬身應道:“全仗候爺神威。”

吳爭心花怒放地哈哈大笑道:“少拍本官馬屁,我哪來的神威?該是稱頌將士用命,浴血奮戰之功。”

而這時,吳爭眼角餘光憋見準確一邊的馬士英嘴角掛着一絲笑。

吳爭瞬間心情就不爽了,蹩眉喝問道:“怎麼,馬大人有異議?”

馬士英原本是躲在一邊的,他很自覺,也很有自知之明,面對着面前這一幫子吳爭的親隨、心腹悍將,他一個新附之人,而且是個臭名在外的新附之人,就該躲在一邊的。

可現在吳爭的點名,讓他不得不現身出列。

馬士英躬身道:“候爺誤會了,士英並非有異議,而是在想,這杭州百姓齊聚岸邊,不知迎得是監國殿下呢,還是靖海候本人?”

吳爭臉色一變,喝道:“這有何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馬士英正容道,“若迎的是監國殿下,那麼靖海候此時該減慢船速,待監國殿下上岸之後再靠岸。若迎得是靖海候,那麼候爺該下令加速,趕在殿下之前,至少與殿下大船同時登岸,方不負杭州百姓對靖海候的愛戴之心。”

吳爭的臉色劇變,怒道:“好你個馬瑤草,剛給你三分顏色,就來挑撥我與殿下關係不成?”

這時吳爭邊上的一衆將領臉色古怪起來,皆沉默不語。

馬士英似乎沒有看到吳爭的怒容一般,繼續諫言道:“士英無狀,但一心爲了靖海候着想,望靖海候三思。”

吳爭沉默地看着馬士英雄,然後從一衆將領的臉上掃過。

他能看到這些悍將眼中閃爍着一種渴望。

吳爭心中嘆息,誰能抵擋這種誘惑?

吳爭招了招手,馬士英趕緊上前幾步,來到吳爭面前。

“此時造成君臣對立,讓滿朝文武怎麼想,讓岸上百姓怎麼看,你居心何在?”

話很尖銳,但吳爭的語調卻是平穩。

馬士英答道:“候爺所言極是,按理說,士英不該如此諫言,但既然候爺點了士英的名,士英就該將心中所想明說,不加絲毫保留。可候爺是否想過,如果候爺不表露出心意,滿朝文武、杭州百姓乃至他們……候爺麾下諸將,誰能明瞭候爺所思所想,與其都在揣測,候爺何不表明立場,這天下本就有能者居之。”

這話,竟使那些將領情不自禁地往前一小步。

吳爭這時才明白什麼叫“黃袍加身”。

“候爺,表明態度或許會使候爺失去一部分人的支持,但會獲得更多人的追隨。大明已亡了,就算後復,那也不再是原先的大明,候爺,三思啊!”

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周大虎的選擇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四十七章 他無德,我有德。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更爲決絕第八百五十九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百八十二章 國事還是家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七百三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絕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擔心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專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三百章 騙鬼呢!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七百三十章 來自商人的強烈抗議第九百八十七章 該死的忠臣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爭鬥無處不出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誰是善,誰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