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

明朝確實有它滅亡的必然,生老病死,自古都是如此。

可大明遠不是史書中那麼不堪。

至少有無數的人,願意爲這個朝代而殉葬,哪怕是現在吳爭面前,這個被世人唾棄的“奸倿”。

爲讓“奸倿”爲這個國家殉葬的,真不多!

就象南宋滅亡,多少臣民慷慨投海自盡?

漢人王朝,歷來如此。

可滿清滅亡時,誰爲它殉葬了?

樹倒猢猻散,牆到衆人推吧?

吳爭心中感慨,同是朝代滅亡之時,相比之下,還是漢人更有風骨不是?

清廷編撰的明史,可信度有多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幾個敗類,哪朝哪代都在所難免,不能以偏概全不是?

面前的馬士英,其實有着足夠投降清廷的動機和理由,他不被明人所接受,被魯王和隆武驅逐,所以就算他投降,沒人會感到意外。

可他寧可輾轉浙北深山老林之間,聚集義軍抗清,終究沒有走上降清這一步。

僅憑這一點,他就是英雄!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錚錚閹黨骨,落落東林草!

吳爭深深地吸了一口長氣,史書不可信!

看着面前這個老頭,吳爭突然發現心裡也不是原先那般嫌惡了,他沉聲道:“雖說我已晉候爵,可說到底,只是一個帶兵的武臣而已,你就這麼肯定,我會有面南背北的時候?”

這話令馬士英眼睛一亮。

“靖海候不可妄自菲薄,當年太祖皇帝不也是起於市井嗎?”馬士英激動起來,他敏感地意識到吳爭的語氣轉變。

馬士英很清楚自己現在只能依靠吳爭這顆大樹,應天府,他去不得,去了遲早就是死路。

而從帶着那數千人爬山涉水從浙北到浙東,馬士英不是爲了效忠於紹興府朝廷,弘光朝亡後,他就明白,大明無救了。

他的來意,絕不是爲了在應天府做個清閒官,混吃等死,正象他說的,他要爲自己掙個身後名。

可去應天府,他做不到,面對着滿朝的清流,他獨木難支啊。

吳爭聽了哂然道:“我何德何能,敢與太祖皇帝相提並論?”

馬士英道:“靖海候短短一年時間,能從一個哨官躋身於朝堂之上受封候爵,自然有過人的本事,假以時日,定能成就一番功業。”

“依你看,這功成之日,會是多久?”

馬士英想了想道:“三五年間,不可能,十年之後有成算,二十年間勝算可達七成。”

吳爭笑了起來,“這又是爲何?”

馬士英正色道:“大明雖亡,可天下人心依舊嚮明,這個時候,靖海候須藉助於大明這杆旗,以號令天下義士同仇敵愾。三五年間,以壯大實力、招攬能人異士、積蓄力量爲主。而這期間,可假手清軍,不斷削弱南邊隆武及西北民軍的實力,三方相爭,候爺得利,此起彼伏之後,候爺的實力必能凌駕於三方之上,至少不會比北面清廷低。之後,便是候爺實現宏願的時候了。”

吳爭微微蹩眉道:“假手清廷、同室操戈,本候如何面對天下非議?”

馬士英笑道:“靖海候誤會了,假手清廷是實,同室操戈未必。士英建議候爺的是,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最好。”

吳爭目光深遂起來,看着馬士英,心中感慨,這就是一個陰謀家,但……很實用,遠比一些空口大論的人來得實用。

吳爭低頭思忖起來,這人該不該留在身邊呢?

又怎麼確定身邊之人和親近之人,不會因此而對自己產生反感呢?

畢竟,這些日子之來,吳爭所接觸、親近的,都是些史上稱頌的忠義、正直之人。

這顯然是兩股截然不同的勢力。

而且,吳爭更擔心的是,馬士英一旦在自己的勢力中再掀起一場黨爭,那後果就嚴重了。

看着吳爭沉思,臉色陰晴不定,馬士英心裡也緊張起來,他知道,這是決定着自己命運的時候。

吳爭突然道:“若是本候麾下,也上演一出黨爭,你說我該如何處置?”

馬士英心頭一震,他明白這話他如果答錯了,那一切都完了。

“靖海候儘可放心,自今日始,士英再不結黨,如果非要有黨,我也只是靖海候的黨人。”

吳爭無聲地笑了,和聰明人說話不累。

馬士英顯然是個聰明人。

“有一點馬大人需要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在本候麾下做事,那官位不會很高。”

馬士英回道:“經過這兩年飄泊,士英已經看淡,餘生只想在靖海候麾下效力,爲自己掙個身後名。官職之事,全聽憑靖海候安排。”

吳爭起身,再次伸手攙扶道:“既然馬大人如此虔誠,本候再拒絕,就是不通人情了。你放心,你的官職不會太不堪,本候自會安排妥當。”

馬士英順勢起身,“候爺年少志高,乃天縱之才。士英若能附候爺馬尾,必可名載青史。”

吳爭無語,這馬屁拍得真是有欠火候。

而以馬士英的此時的名聲,想要名載青史……真得很難。

或許真的只有到自己面南背北的那一天,纔有可能,畢竟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嘛。

亦或許馬士英也是想到,去應天府就算他洗心革面、脫胎換骨,也無法洗清這個臭名聲,才另闢蹊徑,找上了自己吧。

但吳爭已經不在意了,他本身就是個異類,天下人的天下,明人之大明,自然不可能清除光這一類人,不管是誰,不管之前做過何事,只要一心抗清,那麼求同存異,讓所有人蔘與進來,才能達成自己的願望,重建大明,漢人的大明!

這一次談話,費時很長。

二人對局勢和政事交換了許多看法。

不得不說,與馬士英一番話,勝讀十年書啊。

這倒不是誇張,任何一個浸淫朝堂數十年的人,無論忠奸、庸臣還是能臣,說出來的經驗那都是實踐出真知。

有許多事,甚至是父子、兄弟都不會說得如此透徹的。

但現在,馬士英既然決定投於吳爭麾下,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交談結束之後,吳爭對馬士英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

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居然是我錯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情種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島海戰(六)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六百四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一百十章 爲錢費神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