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

至於袁崇煥與毛文龍之間究竟是怎麼的個人恩怨,恐怕也只有當事人才知曉了,但袁崇煥的死,直接導致了北方邊軍軍心散亂,卻是不可否認之事。

熊汝霖將話點明到這個程度,錢肅樂心中也是一驚。

他再次想起張國維訣別之時的話,對於吳爭,不可逼迫太甚,否則適得其反。

“熊侍郎所言在理,錢某急躁了。”錢肅樂微微點頭道,“可想到殿下八千近衛軍被吳爭滯留在瀝海,錢某心中確實如同壓了一塊大石啊,雖說吳爭奉迎朝廷歸南京,可進了南京城,朝廷以何來震懾軍民呢?”

錢肅樂的話只是沒有點明,需要震懾的不是軍民,而是王之仁和吳爭,也只有他們二人,才值得用震懾二字。

這意思,在座之人心裡都清楚。

孫嘉績低頭想了想,對錢肅樂道:“錢大人所憂極是,但依下官看來也不是無解。”

錢肅樂急問道:“孫大人有何良策?”

孫嘉績道:“這事還得着落在錢大人身上。”

“哦?”

“一是,方纔張蒼水所言也有幾分道理,錢大人畢竟是靖海候泰山,雖說不是要錢大人上門謾罵、訓斥,可私下裡與靖海候說道說道,那也是一種辦法。錢大人以爲呢?”

錢肅樂沉默。

“還有就是,錢大人親弟弟和令公子皆追隨靖海候北伐,如今也都在南京訓練新軍,而且官職都已是千戶,只要歸京之後,陳請殿下爲二人晉升衛指揮使和指揮使同知,那麼至少二人麾下新軍,便會切實掌握在朝廷手中,錢大人又有何憂呢?”

可謂一言點醒夢中人,錢肅樂確實是個正人君子,他只是防備吳爭忤逆,卻沒有以陰謀對付吳爭。

正象錢肅樂之前對張國維說的,他只是想讓吳爭走正道,而不是想加害吳爭。

可孫嘉績的方法,確實解除了錢肅樂心中的擔憂。

吳爭如今的聲威、實力太強了,已經遠遠超過了朝廷,甚至可以說,只要吳爭願意,可以隨時掀翻這個朝廷。

那麼君臣之間的平衡就沒有了,也不怪錢肅樂擔心得睡不着覺。

在他看來,主憂臣死嘛。

既然想到了法子,錢肅樂心中大石落地,於是與衆人商議監國歸都時的儀式、祭祀及一應諸事起來。

……。

無獨有偶。

此時吳爭也在莫家莊園與朱媺娖商議,朝廷需要在應天府部署多少軍隊。

這本不是吳爭該操心的事。

可問題是如今的應天府,所有新軍的耗費都由吳爭負擔着。

連王之仁新建水師,也是吳爭在掏腰包。

這本是大逆之事,可誰讓現在是亂世呢?

連錢肅樂等人都能毀家杼難,聚兵而起,也就沒有人來指責吳爭擅自組建新軍了。

關鍵在於,應天府新軍,該上交給朝廷多少人。

這纔是今日吳爭與朱媺娖商議的重點。

“一萬人。”吳爭並不大方,一萬新軍已經是他能承受的極限,總共就徵召了三萬多人,而這批新兵,吳爭原本是想拉到南面錢塘江一線去的。

朱媺娖不置可否,似乎隨口道:“朝中諸臣向本宮提了三點,還望靖海候斟酌。”

“殿下不妨直言。”

“一是原屬本宮麾下八千近衛滯留瀝海,想來日後便是入了靖海候麾下,這些兵額如何找補,自然需要靖海候考慮。其二,應天府如今相當於國門,雖說朝廷暫時與清廷停戰,但你我都明白這不可是一時權宜之計,想必清廷也是如此考慮,朝中諸公認爲,應天府必須駐兵十萬方可確保無虞。其三,應天府一應諸軍,皆該由朝廷轄制……百總、把總及總旗、百戶以上軍職,當有兵部指派。”

吳爭的臉色瞬間就垮了下來,不是吳爭城府不夠深,而是這三點事實上就抹去了吳爭之前所有的努力,包括日後對應天府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一旦吳爭離開應天府,那麼他最多就是一個領兵在外的將軍,或者說是據於一方的諸侯。

吳爭肯定,不願意!

這是朝中諸臣在對他戒備和變相的驅逐,將自己排擠在外。

吳爭一時無法猜測這到底是朝臣的意思還是朱媺娖自己的意思。

如果是朱媺娖的意思,那這女子這一年多時間的改變,確實出乎意料之外了。

而朱媺娖看着吳爭的神情,心中也在一陣陣地抽痛。

這不是她想要的結果。

從朱以海、錢肅樂等人向她諫言此事時,她就知道,與吳爭之間必定會有一場“討價還價”。

這牽扯到利益的討價還價,最傷感情。

可朱媺娖不能不與吳爭正面相對,誰叫她是監國呢,誰叫她是朱家人呢?

吳爭臉色很快的平復,他變臉色是事情出乎他的預料,是沒有想到這價會開得這麼狠。

他一直把朱媺娖當成是自己的後背,可以依靠,可以藉助,甚至說是可以操控,就象一杆旗,可以放在任何他想放的地方。

可現在,吳爭突然發現,這杆旗有了自己的思想,怎能不驚,怎能不變臉色?

調整心態,將面前這個女子視爲君,視爲對手,那麼就一樣了,這也是吳爭迅速平復心情的原因。

“殿下有命,臣本該遵從。不過以臣看來,這三點都不現實。就算囊括如今朝廷所有在冊軍隊,恐怕也湊不出這十萬之數,這還不包括需要駐防錢塘江沿岸及在各府駐軍,對此殿下以爲然否?”

朱媺娖靜靜地聽着,甚至在不經意地點頭。

“那麼臣就從第一點開始說,瀝海八千近衛軍駐留,當時臣已經向殿下闡述清楚原委,瀝海就象一顆釘子,楔在紹興府的東面,與西面平崗山互爲犄角,一旦日後與清廷重啓戰端,朝廷可以憑藉水師,對瀝海進行兵員及物資補給,從而形成對平崗山的支援,其戰略地位不可忽視……當然,殿下歸返南京,身邊確實需要一支親軍……這樣,臣另撥五千新軍,以衛戍殿下及京城安危,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朱媺娖微微點頭。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九百四十章 會晤朱媺娖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初露端倪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許,那就改法!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茶山海戰(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貸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