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

“恕臣直言,多鐸想要的不是殺死朝廷百名官員,他想要的是活捉。可臣麾下數千騎兵護送,多鐸如果想要一戰功成,那就必須佔據絕對的兵力優勢,也就是說,要在平崗山派出援軍前解決戰鬥,那麼多鐸至少要調動二萬人,其中還必須有八千人以上的騎兵,這樣才能迅速殲滅我部,並防止我部帶殿下和諸公突圍。”

張煌言點點頭道:“靖海候言之有理,可我依舊不明白,靖海候所言的應對之策究竟從何而來?”

吳爭笑了,解釋道:“把事情說穿了其實很簡單,既然清軍有心進攻,意圖將我朝君臣全擒,那麼我們就給他這個機會。”

“兩天後,只要多鐸同意讓路,臣就率騎兵護送殿下和諸公出平崗山北上。”

吳爭這話,讓許多官員直冒冷汗。

開玩笑,如果沒有點穿,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跟隨吳爭出發,也就罷了。

可如今,已經清楚地知道清軍變卦的概率很大,還要硬着頭皮出發,那不是找死嗎?

如果不是吳爭現在“兇名”在外,恐怕有不少官員就要站出來開罵了。

這種事,在大明朝堂上可是屢見不鮮的。

也是文官、言臣的特權。

但象張煌方、錢肅樂等重臣卻面不改色,他們猜到了些什麼,因爲知道吳爭絕不會在朝堂上信口開河,既然這麼說,一定還有後着。

果然吳爭接着道:“多鐸想要活捉殿下和諸公,自然不會盡全力進攻,他所採取的戰法,無非就是穿插包圍,阻斷我部與平崗山的聯繫,再阻斷我部向西北突圍的可能,如此就可以逼降我軍。”

錢肅樂眼睛一亮,突然問道:“靖海候的意思莫非是真真假假,金蟬脫殼?”

吳爭點頭道:“瞞不過錢大人,吳爭正是此意。”

這時張煌言也醒悟過來,擊掌道:“此計甚妙。清軍認爲靖海候騎兵護送我等數百人還有數百輛車,必然行動遲緩,那麼只要有足夠的騎兵,清軍就無須擔心靖海候突圍。而只要靖海候能拖住來攻清軍一個時辰,就算被清軍發現靖海候所護送人員身份有假,恐怕也來不及返回阻擊朝廷北上了。”

吳爭讚道:“玄著兄一語中的,我部僅數千騎兵,而平崗山中有一萬多兵力,不用全軍盡出,只需一萬人足矣。我部拖住多鐸主力向三界、嵊縣方向行軍,而此時平崗山外清軍的防守兵力必定被抽調一空,在我部出發半個時辰之後,平崗山中明軍掩護殿下和朝廷諸公反向朝海邊轉進,上虞海邊有臣從金山衛帶來的近千漁民和數十條大船,足以裝載殿下和朝中諸公渡海北上,既可從錢塘江至杭州府再轉陸路至應天府,也可由長江入海口直至應天府。”

這時所有人都回過味來,齊聲讚歎,此事可行,堪稱妙計。

只有張煌言沉默了,看着吳爭道:“靖海候可知,如果平崗山明軍護送我等去海邊,必定會有清軍將此訊稟報多鐸,雖說那時多鐸已經來不及返回阻擊我等,但必會將憤怒傾泄于靖海候身上,到時清軍以優勢兵力圍殲你部,你……如何脫身?”

這下連朱媺娖都面色驚慌起來,衆人的目光再次聚向吳爭。

吳爭倒是平靜,微笑道:“殿下和諸公不必爲吳爭擔心,既然護送之人和車都是假的,那就不存在我部騎兵無法突圍的情形。”

這話是有道理的,雖說清軍肯定會派遣絕對優勢兵力來包圍吳爭部,但清軍的用意在於擒獲,而非殲滅,畢竟再身份高貴的人一旦變成一具屍體,那價值就消失了。

所以,在被護送人身份被揭穿之前,吳爭所部應該是有驚無險的。

而到了身份被多鐸知道之後,那麼吳爭也就不必再故作護送之態,可以拋棄那數百車,直接率軍向北突圍。

以有備對無備,以騎兵之速度,就算會產生損失,但也不至於被清軍全殲。

朝臣們都微微點頭,認可了吳爭所言。

而朱媺娖顯然是不通軍務的,她聽了吳爭的解釋,覺得有道理,事實上,只要沒人點穿,吳爭說什麼,此時的朱媺娖都會認同的。

這件事,就這麼當堂決定下來,按吳爭的建議行事,就等着多鐸派人過來回復同意吳爭的要求了。

散朝之後,吳爭剛到門前,就被錢肅樂、張煌言二人叫住。

讓吳爭驚訝的是,錢肅樂居然也猜到了自己之前的解釋,有不實之處。

其實吳爭所解釋的,不完全是事實。

開玩笑,一旦二萬清軍對吳爭部形成穿插合圍之勢,吳爭部還能突圍?

那也太小看多鐸,太小看八旗軍了,這個時候的八旗,可不是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的八旗。

其實不只是錢肅樂二人聽出來了,還有熊汝霖、孫嘉績、廖仲平等人都聽出來了。

這事原本就沒有那麼複雜。

當然,吳爭可以多帶兵力,只要達到一萬人以上,那麼就算被清軍咬住,做爲主將的吳爭想突圍,概率還是很大的。

可平崗山中兵力也就一萬多,如果吳爭帶走五、六千,那麼除非捨棄平崗山,全軍護送朝廷一起北上。

可問題是平崗山能捨棄嗎?

先不說付出了吳爭無數的財力、物力,況且如今整個紹興府八縣之地中,明軍唯一佔據的要隘就是平崗山寨。

在吳爭看來,這就是一顆釘子,死死地楔在清軍的心臟處。

只要平崗山寨還在明軍手中,那麼多鐸就不敢率全軍南下,至少留下與平崗山明軍相匹配的兵力,以作防禦之用。

那麼,吳爭就無法得到足夠的兵力,以作突圍之用。

因爲山寨中一萬多兵力,需要有至少八千人護送朝廷衆人向上虞海邊轉進,而山寨必須駐守至少五千人,以備清軍藉機向山寨發起進攻。同時,也須接應護送朝廷官員的那八千明軍順利撤回平崗山。

這樣一來,吳爭能帶的也就只有隨他而來的騎兵了。

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四百章 教唆(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師北上,增援江陰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六十六章 此請,孤不允。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九百四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七星島海戰(二)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能爲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一千三百十八章 世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更爲決絕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