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你能奈我何?

吳爭這個回答,在所有人聽起來,確實狂妄得厲害。

多鐸身爲豫親王,幾與一方諸侯等同。

說難聽點,他真要狠厲下心來,天高皇帝遠,恐怕連朝廷也約束不了他。

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需要多鐸真狠厲下心。

可戰爭多爲國戰,並非私仇,丟棄自己的大好前程和顯赫地位去報復一人或者數人,這事幾乎沒有人會幹。

哪怕多鐸的左腳間接毀於吳爭。

面對着堂內一片私語,吳爭從容道:“如今清廷與我朝暫時停戰,其主力分爲三路,一路西進陝甘,一路覬覦四川,另一路南下福建、廣東。建虜畢竟人少,就算加上各地降軍,兵力也是捉襟見肘,如今福建戰場,隆武朝正全力以赴,清廷急令多鐸南下增援,這個時候,他有何依仗,拒絕我的要求?”

被吳爭這麼一說,私語聲漸漸平息。

錢肅樂再次追問道:“可若萬一多鐸就是不應呢,你又做何應對?”

吳爭微笑道:“那我就留在平崗山寨,不走了!”

這話說得看似玩笑,但卻是讓人回味無窮。

至少象錢肅樂等人精,口味出吳爭話中,那股強大的自信。

這種自信非久居上位者、非實力強大者不能顯現。

對,就不走了,你能奈我何?

我不走了,你得走。

可你走不了,走了紹興府就是我的了,你敢走嗎?

你不敢走,就得來求我走。

既然求我,就得按我的意思辦。

我要求不高,只想帶走數百人,你同意嗎?

這就是吳爭簡單一句話,所表達出來的真正意思。

如同昨日,吳爭下令連殺十餘御史、官員,錢肅樂急怒之下,痛罵吳爭一般。

事實上,罵不痛,想打,沒能力;想拿,做不到;想治罪,我不同意,你能奈我何?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吳爭既然站在了武臣之列,就從沒有想過再躋身文人。

兵不講理,理所當然,對內對外,都一樣,就得按我的道理來。

錢肅樂不再問了。

張煌言出列道:“敢問靖海候,就算多鐸妥協,同意朝廷離開北上,可萬一途中變卦,聚兵而攻,如何應對?”

這話問到了正點,吳爭心裡也在思忖如何解決這個疑難。

世間從來沒有過真正信守承諾的。

就象吳爭答應三天離開,可現在就要利用多鐸的困境,再提出一個額外的要求來。

這已經是失信。

可沒有人會去指責吳爭的失信,這就是人心善變。

世間沒有真正的對錯,立場不同,對錯有別。

協議、盟約也一樣,雙方簽署協議,並非只爲成全一方,如果是這樣,這協議就如同一張草紙,屁都不是。

只有雙方都有訴求,經過妥協之後達成的協議,那纔是牢靠的。

而真正穩妥的協議,它的存續期在於雙方簽署協議之後的實力變化,一直平衡,協議就一直有效,一旦一方實力上升巨大、或者下降巨大,協議照樣說廢就廢,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所以,多鐸如果翻臉變卦,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這與人品無關,只關乎實力。

也就是說,如果多鐸權衡利弊,發現殲滅、擒獲這數百名官員及家眷,得到的利益遠高於和吳爭重新開戰的損失,那麼多鐸不可阻止地會選擇圍殲。

可問題是,吳爭的實力不在平崗山,至少大部分實力不在此,而在杭州以北至應天府區域,鞭長莫及啊。

張煌言見吳爭沉默,轉向朱媺娖道:“殿下,要化解此困,僅靠平崗山明軍兵力,恐怕不夠。臣以爲須聚集起至少三萬人,才能對清軍形成震懾,杜絕清軍半路變卦,向我朝發動進攻。”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這問題卻更難了。

就算紹興府全境還在朝廷手中,恐怕一時之間也無法徵集到一萬多新軍,何況現在,至少七成土地已經淪陷,從何處徵這一萬多兵?

這不是張煌言故意令人難看,他只是將一切的表象撕開,點明瞭問題的本質,那就是要想多鐸不變卦,很簡單,用實力說話。

Www▪ TTKΛN▪ ¢ Ο

只有以三萬兵力,牽制四萬清軍,那麼就算多鐸想變卦,也得掂量掂量付出與收穫是否成正比。

一時間,所有人陷入沉默。

這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可所有人都不甘心,難道真要冒如此巨大的風險北上嗎?

這可不是明軍一部,而是整個朝廷,容不得一絲風險。

真要發生不忍言之事,那朝廷就會被連鍋端了,一絲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還不如留在山寨更安全些,畢竟依仗山寨天險,足以再支撐個一年半載的。

朱媺娖慢慢將目光投向吳爭,“靖海候可有應對之策?”

吳爭爲難了。

可看着朱媺娖那種期盼的眼神,吳爭又不忍拒絕她。

這個時候,吳爭突然心中靈光一閃。

他斟酌了一會,回答道:“回殿下,或許有一應對之策。”

吳爭的話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

朱媺娖神色微動,追問道:“靖海候快講。”

“既然我朝無法在短時間內聚集起足夠的人馬,那麼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這話沒一個人聽得懂。

好在吳爭並不想故作神秘,“此事最壞的結果,就是清軍變卦,向我軍突然發起進攻。那麼,只要我軍事先想好應對之策,或許就可解開這個難題。”

“假設,清軍確實在路中向我軍發起進攻,那麼他們會選在何處動手呢?”

“這次與清廷簽署停戰條約速度極快,多鐸又集中全力進攻平崗山,沒有精力和足夠的時間佔領紹興府西北各地,也就是說,浦陽西北之地,還在我朝的統轄範圍之內。出平崗至浦陽短短百里之地,能讓多鐸選擇成爲發動襲擊之處的很少,距離平崗山太近,那麼我軍就會立即出兵增援,距離太遠,就進入了我朝勢力範圍,多鐸還得防備駐杭州明軍渡江接應。所以在臣腦子裡,符合條件的區域只有三界至嵊縣這十幾裡的區域。”

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九百八十七章 該死的忠臣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師北上,增援江陰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九百五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誰是善,誰是惡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慍不火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衡陽鎮狙擊戰(六)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八百五十六章 買櫝求珠!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